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7|回复: 1

[面食] 李舒:听说头伏该吃饺子,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不吃饺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5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说头伏该吃饺子,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不吃饺子! 

 2016-07-17 李舒 山河小岁月

去买菜的时候,再次发现,今天又到了“饺子日”。


菜市场就那么大,十分钟就能逛完,这期间我和N个摊主进行了交谈:


“要不要买几个西红柿?包饺子好吃。”

“入了伏就该吃韭菜饺子。”

“您看看这西葫芦,包饺子最甜!”

“买肉吗?我这儿有现成的饺子馅儿,不是机器摇的!”

……


妈蛋我不想吃饺子行不行!


不行。


回到小区,忽然看见物业开展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主题的包饺子活动,大妈们手指擀面杖指点江山,毫不顾忌旁边拿面粉打雪仗的小朋友们。尽管我已经小心翼翼地绕行,还是被端着饺子的大妈们围攻了:“回来啦,来来来,吃个饺子!”


盛情难却。我吃了一个,三鲜馅儿的,属于安全的接受范围,在某种意义上,我居然觉得有点好吃。在我犹豫是不是要再吃一个的档口,另一个大妈及时出现了:“来来来,原汤化原食,喝碗饺子汤。”


妈蛋!为什么吃饺子要喝饺子汤?那碗浑浊的汤里,飘着个别破了的饺子留下的残存的木耳鸡蛋,偶尔还会闪着点油花,到底为什么要喝?按照这个逻辑,那吃油条要喝油吗?吃奶要吃妈吗?


无论是除夕、初一、破五、小年、冬至、立冬、立秋、秋至、伏天儿……要不是粽子和月饼这两样伟大的吃食抢占了端午和中秋,要不然,真没准,全年所有节日都要吃饺子。


我的生活已经被饺子围攻了。


忽然就想起了去年写的那篇帖子,我对于饺子的怨气是一贯的。那时候还没申请原创,然后就被好多公众号转载了。今天在此基础上,再来唠唠我对于饺子的爱恨情仇。




客居北京,最大的发现,就是任何时候,都吃饺子。只有饺子,才能慰藉我那些北方同事无处安放的灵魂,加班的周末,杂志下印厂的夜里,拍完明星大片累到散架的瞬间……只要说:“我们去吃饺子吧!”


这个世界顿时温馨起来了。


我们甚至通过饺子来辨别节气:吃到香椿馅,春天来了;大娘说:“天热,吃个西红柿馅”,别问,肯定是八月;闻着茴香馅的秋天就这么来了;至于冬天,顿顿都是白菜猪肉馅。





虽然我一直认为《金瓶梅》在文学性上超过《红楼梦》,但在对饺子的观点上,我绝对是站在曹 · 真 · 金陵人士 · 北漂 · 烧鸭爱好者 · 雪芹这边的。虽然他的祖上是没有饺子不行的东北人,但雪芹本人对饺子的感情实在甚少,我留神看了《红楼梦》,从年夜饭到冬至宴,贾家人从来没有一顿正经饭吃饺子,这绝对源于作者本人对于饺子的淡漠,唯一一次饺子的出现,是油炸的螃蟹馅饺子,虽然“一寸来个”,“小巧可爱”,wuli见过大世面,和刘姥姥谈笑风生的史太君看了,只淡淡地说:


油腻腻的,谁吃这个!


相比之下,《金瓶梅》里的饺子出现次数就不少了。(奇怪的是,《水浒传》里也没有出现饺子的身影。)女一号潘金莲是个会包饺子的小能手。《金瓶梅》里吃了好几次饺子,印象最深是武大死了,小潘潘思念西门庆,特地蒸了三十个“裹馅肉角儿”,等西门庆来吃。金莲思念情郎,以红绣鞋占相思卦,又在夜里独白弹琵琶唱曲宣泄幽怨,宛然是古典诗词中描画的佳人。


然而佳人的另一面,也是古典诗词里从不描写的一面,便是两次三番数饺子。做了三十个,午觉睡醒后一查,发现只剩下二十九个,于是打骂偷嘴的迎儿,宛然一个市井妇人,小气、苛刻而狠心。有趣的是,金莲脱下绣鞋打相思卦也是“用纤手”,数饺子与掐迎儿的脸也是“用纤手”,两下呼应,活脱脱一个立体的佳人。




让迎儿挨打的罪魁祸首,是那一个消失了的“裹馅肉角儿”,即猪肉馅饺子,这种中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食物早在唐代便已出现,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挖掘出的唐代古墓中,曾发现长约5厘米的月牙形饺子。



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点心,最中间那盘是饺子


根据王仁湘先生的观点,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饺子还不算是最早的,“在地处长江三峡的重庆忠县的三国时期墓群中,也有重要发现。其中的庖厨俑,是难得一见的那个时代陶塑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古代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庖厨俑陶塑表现古代厨师正在厨案边劳作,我们见到厨案上摆放了食料,有猪羊鸡鱼,也有一些果蔬等,都应是当时富贵人家的常食之物。仔细看去,厨案上的中心位置还摆着捏好的饺子!饺子为半月形,馅料饱满,接口捏花边样,是很认真的制作。这说明在长江三峡地区,那一时期,饺子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




到了宋朝,饺子品种开始增多,《东京梦华录》出现了“水晶角儿”的记载,《武林旧事》“蒸作从食”中有“诸色角儿”。明代的饺子已经和现在没什么差别,《万历野获编》中记有“椿树饺儿”,《明宫史》中则称为“水点心”或“扁食”。


清朝皇帝更不必说了,只不过,有很长一段时间,皇桑过年只能吃素饺子。据说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命令。据说他觉得自己与明朝军队连年征战,杀人太多怨气太重,就规定,以后元旦祭天祭祖用素馅煮饽饽(饺子)。这个是传说,我没考证过,但似乎这规矩到了后期也不太认真执行了,比如光绪十一年(1885年)时,《清宫膳食档》记载:“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那时候wuli载湉才10岁,居然可以吃二十四只饺子,实在是大户!


说回《金瓶梅》,潘金莲给西门庆做的饺子是是蒸饺,和水饺略有不同,蒸饺的皮面必须是开水烫过的,俗称烫面,比水饺略大,呈半月型,蒸出来皮薄馅大,而且皮子比较筋道,由于不是用水煮的,故而比较干松一点。小潘潘的心思最为细密,做蒸饺而不做水饺,多半还因为时值阴历七月,天气炎热,潘金莲家也没有冰箱,水饺经不住存放。



仇英《汉宫春晓图》


潘金莲给西门庆做饺子,很可能是投其所好,因为另一位女主角李瓶儿在招待西门庆时,做的也是饺子,不过似乎比小潘潘精致得多:“妇人亲自洗手剔甲,做了些葱花羊肉一寸的扁食儿,银镶锺儿盛着南酒,绣春斟了两杯,李瓶儿陪西门庆吃。”



我私藏的小春宫图,不许外传哦


这饺子的滋味,似乎很让西门庆难忘,乃至于临死之前,正妻吴月娘问他“想什么吃”,最后叫孙雪娥做了水饺送去,西门庆“最后的晚餐”,便是那“三四个水角儿”。


山东人西门庆对饺子的喜爱,大概是唯一的有始有终了。

发表于 2017-1-5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吃不如饺子
南方人是不懂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7 05:16 PM , Processed in 0.0343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