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7|回复: 0

[故事分享] 小事 · 地狱在身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6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

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hell,

keep going

* * *

在 2016 这一年里,你是如何与自己的抑郁症相处的?

 徐博聞,微信公众号:HsuBowen

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度过,这句话在这几年中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人生信条。2015 年年终时,我在微博写了一篇新年总结,25 岁生日的时候,我在知乎写了一篇《写给二十五岁的自己》,外稿越来越多,去年可能只有这两篇是真正写给自己的文章。几年前有人说我的文章中看不到什么温度,我深以为然。文字中是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心境和情绪的,与其说我的文章没有温度,倒不如说是保持一贯平静的低温,没有什么起伏。

今年阴历生日的时候,又重读了一遍知友程浩的《地狱在身后》。文章中说「也许,人们的坚持,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而是他们不想背叛过去。梦想如此,活着亦是如此」。其实活着就是活着,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对于一些人而言,活着本身已经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尤其当你明白死亡总会来临的时候,就会主动放下一些无关紧要的执着。

在台湾的时候有个姑娘问我确诊后的经验,作为病友兼朋友,当然我也回答了她,我说要试着和自己和解,和自己的忧郁共处,试着外缘化这些负面情绪,再带着他们一起向前。但是我也知道,想做到这些谈何容易,不过今天我可能稍微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因为工作缘故,我时而会面对一些有强烈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我也知道他们的许多自残行为只是一种抒压方式,随便割一割就好了。某种角度上说,他们的自残多少算是一种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有排解的意愿,总比死了强。程浩是职业病人,患有罕见的绝症,这是一种必然的向死而生。抑郁症也差不多,那种丧失活力的感觉和死了差不多,也会让人无比向往死亡。不过,好在抑郁症可以接受系统的治疗,这大概也是一种相较于程浩的幸运吧。

对我而言,所谓的「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与珍惜时光无关,也与梦想无关。其实生与死之间并没有多么大的差别,梦想的实现与否也不那么重要,你的生命在任一个时间都有可能结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既然这一刻的死和下一刻的死不会有什么差别,那又着急什么呢。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是做好了每天都是最后一天的准备,是自己可以接纳死亡了,可以从容面对内心对死亡的冲动,再让自己一步步慢慢向它靠近。我受的训练告诉我,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已经处于恢复的阶段了。

既然每天都可以是最后一天,也就可以不去在乎一些令人困扰的东西,比如财富、权力或者论文进度什么的,这不重要,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在乎一些旁人不在乎或是没条件在乎的事情。也是因此,可以没什么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没什么必须要去完成的行程,结果和过程都不怎么重要,重要的只是把醒来的这天过完。

有梦想和牵挂当然好,谁都想有吧。有一点梦想和想做的事情,有家人、爱人和朋友去牵挂,其实这对抑郁症病人是危险的,因为这些牵挂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反作用,让情绪陷入更不可控制的境地。今年夏天在新疆旅行,我察觉到自己有一点幻听,我和身边的人说「我好像有一点幻听」,这大概是一种求助,希望能尽快找个地方休息,但对方没什么反应。后来我想,可能人家一方面不知道什么是幻听,另一方面也不理解幻听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带来的的反应,所以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一种求助。如果在过去,可能我会因为这次求助无人响应而更加失落,但现在不会了,我反而还挺开心的,自己坐在草原上,「我竟然又幻听了,真有趣,是谁的声音呢?」结果,我真的去用心聆听那些声音,去分辨到底是谁的,还真的找到一些熟悉的人,自己和自己玩了好久。

和爱人的相处,不是希望对方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更不该埋怨对方没有及时作出响应。和抑郁症患者的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有人愿意去体会、理解和帮助,哪怕只是一瞬间,已经足够令人感谢终生了。这也很符合「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的信条,一天就好,一天就足够了。

不过这终究是个难以治愈的毛病,未来的生命中面临着各种复发的担忧,对外人来说,也面临着死亡的风险(虽然这对病人来说可能更多是种解脱)。我会担心牵挂的人被自己的情绪感染,怕自己给别人添麻烦,但有时还是难免会有所期待。如果说有什么需求,那可能就是希望在某些时刻,能有人试着拨开阴影,真正愿意去理解我奇怪的情绪构成吧。如果能说一句「我懂」,就更好了。

回到程浩的那句话,这多少听起来有点消极,但它也是一种让人活下去的动力。坚持梦想与坚持活着都是以有涯随无涯的长路,若说是对未来多有信心恐怕自己都不相信,可能真的更多出于不想背叛过去的自己。对于梦想而言,是不想背叛对梦想的追求,而对活着而言,是不想背叛自己之前为活着所付出的代价,所经历的一切。我都走到今天了,再多活一天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有一天下午,刚刚从一段挣扎中恢复过来,我和互助小组的一位小姐有段这样的对话:

[16:12]我:今天有个瞬间感觉要死了。

[17:08]我:哈哈哈哈!我感觉我又好了!

[17:33]她:我睡着了。

[17:33]她:看到你还活着真好。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之不易,看到她还活着,我也觉得真好。

感谢阅读。

 知乎用户,大多数烦恼都是逻辑和眼界问题

我的抑郁症,它没有再发作,已经第四年了。

近几年的生活基本平稳。比起多年前对自己虚无缥缈忽高忽低的评价和期望,我有了一些新的脚踏实地的“理想”。这些是八九年前的我不敢想的。

然而,我并非认为抑郁不会再来影响我。

我还有许多未尽之事。

还有许多没说的话,没想完的问题,没闯荡的天地,没完成的理想。甚至,身边的人,我也没有真正做到好好地爱他们。

说不定哪天碰到个从未经历的困扰,一时间,又过不去了。

然而我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打胜了这一仗。
从我打内心深处承认有可能这辈子都会受它影响的那一刻起。

我放弃与它对抗的那一刻、放弃继续恐惧它的那一刻,正是我开始彻底轻视它的那一刻。

许许多多的人苦苦挣扎、想要有真正宣告胜利的一天。

抑郁反复袭来又逐渐褪去的时候,内心的声音模糊而脆弱:我赢了;

然而另一个声音,势力可能更大一点:或许它还会来。

于是内心没有真正的安宁过。

抑郁症在每个人身上的发生,并非没有缘由。除了当时当地的遭遇与困境,更多地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以及思维方式相关。

所以,只要过去的经历不被彻底理解和接受,思维方式不被重塑,抑郁就会像个有些共同回忆的老友,不时地来看看你。

有那么几个事实。不管我每个阶段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如何,我都尽量地劝说自己去理解:

一、

八九年前的一念之差,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我无比地理解已了结的那些人,他们赴死的决心来自何处。

然而越到现在我越认为,还是好好地活着吧。

死亡时一切就尘埃落定了。活着就可以有变化,活着就有希望。

二、

彻底爆发的那次以后(九年前,大二),我的状况又反复了四五年;每次发作都有不同的起因,然而也已经一次比一次好。

我逐渐理解了抑郁的原因,学着去正视长久以来内心深处的烦恼、脑海深处的问题。

我已经不再完美主义地对待任何事,面对困境时,不再只去看硬币的一面;

我不再随时忧心忡忡,担心让他人失望;

我不再否定自己的价值、不再从内心深处轻视自己。

《心灵捕手》里罗宾威廉姆斯说的那句,是重要的起点:

“It's not your fault."

到现在,我不再恐惧于进取。真正的进取。

然而。哪怕这一切都没有做到,我浑浑噩噩地过到现在。

哪怕抑郁中的感觉都是真的:我真的”折损“了几年的智力、各方面落后于同龄人好多年,丢失了所有的关系和机会,甚至丧失了任何一种在他人面前“好”的面貌。

那又怎样呢?

沉沦、懊恼于此,并不会使我更好一点。

如果那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我的生命已是一片废墟。

就让我从这片废墟上重建起它来吧。

这一点,面对得越早越好。重建的工作,开始得越早越好,比如当下。

没有什么时候有这一刻那么悲壮,同时又充满无尽的希望。

抑郁笼罩的日子里,负性思维是自动的。

然而你并不是完全没得选择。

你可以选择彻底地承认它,让自己低到泥土里。

选择把自己当做废墟,一座亟待重建的废墟。

做好准备,用一生的长度,去重建它。

是的,当我想到这个“一生的长度”时,就什么也不怕了。

我不再急于做到什么。

不急于成功,不急于证明自己的优秀和正确,不急于拥有一份完好的爱情,不急于把每件事处理得妥帖,不急于当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

以及,不急于克服抑郁。

丘吉尔或许是抑郁症患者当中,官儿最大的一个了。他也是靠自己克服了抑郁。

他有句话,“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hell.Keep going”.(当你在地狱里行走的时候,继续走下去就是了。)

抑郁症发生在大脑里。

它根植于生活、教育和情感经历形成的思维方式,而这一切,都是存于大脑里的精神世界。

所以,这座废墟实际上是座头脑里的废墟。

你无法选择它的过去,却可以选择它未来的样子。
我自己的经历就是实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世界,就是人的一切。

看过《美丽人生》吗?

精神世界就是一切。

丘吉尔还有句话我越来越相信了,“You create your own universe as you go along”.

三、

近几年来,我已听闻有四位女性长辈因抑郁症自杀了。

仅我的身边,就有这么多人。更不要说那些我所崇敬的,张国荣,罗宾威廉姆斯……

我常常在想,我与这些已了结的人,差别在哪里?

是因为我的病没有那么严重?还是我的运气稍好,在本打算放弃的时候抓住了救命稻草?还是我的悟性稍好,能够明白生活的荒谬、病症的荒谬,从而干脆全然地轻视它?

就像史铁生年纪轻轻经历如此的噩运,似乎“死不足惜”,却得以了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从根本上来说,我是幸运一些的。

我的母亲在知道我得了抑郁症以后立刻赶到杭州,带我回家。那时候离期末考试只有一个多月。

而这与小学时候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听说我的数学竞赛成绩不佳,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对我反手就是一耳光的妈妈,是同一个人。

“今年的试先不考了。先回家吧。”

我想,大概是要看到我在身边,她才安心。

这令我得以逃脱当时最彻底的黑暗,“苟且偷生”一段时间;压力暂时卸下,状况慢慢地好了一点。

或许正是这段时间,为我赢得了生机。

回家后我跟母亲说,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我的意思是,我不再是那个让你们省心的女儿了。我头脑混乱,完全学不下去;我不但不再优秀反而非常差劲;我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可能永远无法做到你们期望的样子了。

然而她说了一句:“姑娘,我会面对现实的。我这辈子懂得最好的道理,就是面对现实”。

这番话,现在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情商高”。母亲对我的期望的前后差异使我疑惑,而这正是“生活的荒谬”之处。

所以我想,或许这个道理是她后来才懂得的吧。

然而我更幸运地,在还比较年轻的这个时候经历了这些大的磨难,懂得了这句话。

“面对现实”与哲学家罗素的告诫,其实是同一回事:

“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请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你认为人们相信了之后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简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1959 年,伯特兰·罗素寄语未来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各位病友,祝好。

我一直在这里,我们一起走以后的路。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又是一年即将结束,欢迎到 知乎圆桌 · 2016 年度盘点 一起回顾这一年的热门大事、行业动向和个人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2:45 AM , Processed in 0.0332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