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8|回复: 0

[男女之间] 婚姻就像打小怪兽,筋疲力尽又充满快感丨中国媳妇外国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6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婚姻就像打小怪兽,筋疲力尽又充满快感丨中国媳妇外国郎 

 2016-10-26 王聪 世界说
编者按:当恋情走入婚姻,更多的是枷锁还是保障?家庭理念、文化冲击、生活习惯的不同又会使中国媳妇儿外国郎的婚姻模式产生多少火花?世界说寻找到那些勇于实践跨国婚姻的中国媳妇,请她们来讲一讲自己婚姻里的故事。


世 界 说
王 聪
发自 英国 泽西岛

在遇到波特之前,我打死都没有想过和“英国”有半毛钱关系。
 
补充说明一下:波特是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框架下的合法丈夫。
 
没错,我就是这么没文化,对英国的全部印象来自于初中课本:有个电视台叫BBC;首都的名字也挺奇怪,“上厕所排队轮着蹲”;对了,听说那里天气不好,一言不合,就暴风骤雨;谁会对这个自带抑郁气质的国度有好感呢?特别是我上学那会,还没有《神探夏洛克》可以研究“腐趣味”。
△我 从未想到过会生活在这个阴晴不定的国家

在遇到这位酷似哈利•波特的英国男士之前,本人英语一塌糊涂,也就比雷军的“Are you ok”好一点点 。读研的时候, 《绯闻女孩》特别火,我对纽约有着井喷般的冲动。脑子一抽,闭关四月,每天12小时学英语,脑海里盘旋着《走路去纽约》。
 
纽约没去成,考完托福四年后,我阴差阳错到了伦敦。除了24寸的行李箱外,还多了一个小跟班——波特同学。

1.
这年头,跨国婚姻屡见不鲜。但是这种婚恋模式的难度,并没因为英美剧成了日常 、去欧洲和去北京一样容易,而降低半分。
 
和一个外国人谈恋爱结婚,有乐呵呵的时候:波特会细心记下我提过的书或者餐厅,在如常的日子里,一个转角就带我去惦念许久的餐厅;随便口袋里一摸,恰好就是最近想读的伍尔夫女士的《到灯塔去》;他不会每天早晨发信息、问早安,但一定会嘱咐,晚上喝杯温暖的茶,A cup of tea, please? 英国人挺讨厌情人节或者七夕这种举国示爱的日子,更相信细水长流,并把“爱对了人,每天都是情人节”付诸实践

和一个外国人谈恋爱结婚,有很无奈、分分钟变“马景涛”时候:英国是一个特别“实用主义”的国家,更重视客观效果和约定俗成 。一个午后狂风大作,波特打电话给我,说:“今天风很大。”我说,是啊。他说:“风再大,我也不能开车去接你,你知道的,我们没有车。”然后就,挂了。Oh my God,平常我也是骑自行车回家,你也没来接过我啊,风这么大,你嘱咐我穿暖点都比特意叮嘱一下“我们没车”要好吧?后来气不过,问他为啥要特意通知,不能来接我?波特振振有词:“我说的是事实,不能让你产生一定会失望的期待啊。”

我这位死板的先生,也不太懂“面子”。一次带他去和朋友看电影。好友怕我们热,就提前点了冰拿铁给我们,波特倒好,接过冰拿铁,非但没有真诚地感谢闺蜜(嘴上说了谢谢),趁人不备,还把咖啡扔进了地铁站的垃圾桶。

我立刻就怒了:“脑残?我朋友这么贴心,你为什么要把咖啡扔了,你不是最喜欢喝拿铁吗?”“可是我的字典里,拿铁一定是热的!我没有冒犯你朋友的意思,可我真喝不下去冰拿铁!”虽然波特买了芝士蛋糕给闺蜜做赔礼道歉,但他心里仍不觉得自己错了什么。
 
诸如此类的戏码,几乎天天上演。但每次矛盾化解,我们都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万分之一,婚姻也因此充满打小怪兽的快感。

2.
结婚不能不谈钱,放在各国都是一条普适定理。
 
中国男生大多数都有对女生更体贴大方的意识。这挺违背“女权主义“的要义,可是谁不乐意多吃几顿免费的午餐?英国男士在”钱“上,比起咱中国汉子,不免要犹疑很多。他们并非小气,但一定要搞清楚:我花这笔钱的缘由。

我是一个比较直接的人,既然你要知道花钱的原因,我就讲给你听:你请我吃饭,能让我开心,我开心了,你开不开心?他拼命点头:开心开心。那不就对了,掏钱吧?
 
结婚以后,我对波特说:中国人普遍比较会投资,所以我来管钱。他想了想,很快做了一个表格,分析了他过去四年的收入和投资收益,还让我照着表格,自己也分析一下。实在不好意思,本小姐险胜,就这么成了我们家的CFO(首席金融官)。

3.
不要以为英国人比我们成熟,不重视物质,那都是打着“海外”旗号的毒鸡汤。
 
英国年轻人想买房的怨念并不比我国年轻人少半分,可怨念归怨念,大多数腐国人根本不理解“节俭”的意义。我的英国闺蜜,苏菲小姐,前几天兴奋地告诉我,她的存款首次突破1000英镑大关,要知道她可是上班五年的资深买手!这姑娘周末要么定个机票去巴黎,要么就去丽兹酒店吃下午茶,深夜再去喝杯鸡尾酒,拜托,这都是钱好吗?

波特同学不认识我之前也和苏菲有一拼,周末喝到吐,小长假去荷兰放放松,大家都穿拉尔夫•劳伦,我也不能不合群,60多磅的衬衫一买就十几件……天啊,哥,你以为你是了不起的盖兹比?

在我的百般劝(恐)导(吓)下——巴黎有暴恐,拉尔夫劳伦太老气,吃太多肉得“三高”……波特日常的小酒馆不去了,培根香肠也减量,过去5年,每年只买一件衬衫。在我有中国特色的“节俭主义”指引下,我们终于成为英国同辈中为数不多,靠自己攒够首付的“买房一族“ 。

4.
谈到了钱,当然也要说说赚钱。好多人都觉得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比我们更有追求、更早知道想要什么 ,而中国年轻人大学毕业,普遍会很茫然很狼狈的“找自己“。
 
这绝对是种误解。
 
英国小年轻不认识首相特里莎•梅的大有人在,搞不清楚丘吉尔和牛顿是不是同时代的人也不在少数。学校教育早就低调地按照“智商”把人分好了阶级,我并不觉得他们更清楚自己想干嘛,而是国家机器帮人做了筛选和定位。
 
最近在学开车,英国教练很高兴地告诉我,儿子要从法学院毕业了,实在是个大惊喜。因为做律师已经超出他对自己家庭所处阶级的定义,他就没期待过儿子能“靠嘴”吃饭。有时想想,在英国这样一个成熟的体系里,谈一夜致富,挺有莎士比亚戏剧色彩。
 

而国内的小伙伴,彷徨无措、跌跌撞撞,却更有机会和力量,随着时代的大流,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无论身在何处,和谁相爱,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像赫胥黎所说:很多东西我们选择逃避,很多东西我们选择冒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4 05:18 PM , Processed in 0.0288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