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在日本尽人皆知,是如何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又为什么两国之间对以上这些人物的认识存在差异呢?
日本最早关于《三国志》(陈寿著)的记载则在760年。当时的强势贵族藤原氏的传记《藤氏家传》中出现了董卓的名字。古代日本有一个叫苏我入鹿的豪族,他无视天皇搞独裁政治,将与之对立的皇太子逼上自杀的绝境。书中批评道:“董卓之暴虐吾国亦有。”据传苏我入鹿后因政变被皇太子所杀并被抛尸雨中。而董卓被吕布所杀后,也被抛尸路边,点在肚脐上的蜡烛数日不灭。该书作者应该是认为两者死法相似。
另有记载,其后的769年,太宰府(九州的学府)向日本天皇索求“历代中国史书”,天皇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相赠。其后的平安时代,天皇/贵族政权稳定,《三国志》未受瞩目。
接下来《三国志》再次明确出场,是在成书于战国时代稍前的14世纪的军记物语《太平记》中。这本书描写南北朝时代,当时天皇家一分为二,各有武士相随争夺天下。期间拥有实力的武士之间又分裂为三股势力。对此,书中描写到:“正如汉室倾,魏蜀吴三国鼎立。”这一时期,日本已由天皇/贵族政权转为武士统治。因此,《三国志》作为“军记物语”,便被看做是一个接一个的战争故事了。
战国时代结束后的江户中期,1689年,京都一对僧侣兄弟以“湖南文山”为笔名译成《通俗三国志》。这是继1650年三国译成满语后30年,世界上第二次翻译该书。当时清王朝翻译满语版,是为了了解敌人,因为它正在征服明朝,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而日本翻译该书,纯粹是出于求知欲。同时,这也是日本最早翻译的外国长篇小说,自然是大受欢迎。与三国同时期的《水浒传》和《西游记》翻译到日本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至此,日本的三国认知基本形成了:基于《三国演义》的正统观,“怀着对坚持正义却最终走向毁灭的蜀国命运的同情和感同身受,去品读三国”。
▲李卓吾本《通俗三国志》
这本《通俗三国志》是翻译的李卓吾本。也就是说,曹操、孔明、关羽并不像毛本中的“三绝”那样极端。与此同时,刘备也就没有爱哭、无能的印象。这将成为之后日本人理解三国志的一个基础。
在中国,三国是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说书和戏剧形式得以流传的。说书要讲得有趣可乐,就容易去强调好人和坏人。戏剧也一样。京剧就是通过脸谱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如曹操是表示恶人的白脸,张飞则是黑白花脸。而在日本,三国最早是统治阶层和知识阶层的读物,之后在民间流传时,不是通过说书和戏剧,而是活字。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强调善恶的必要。同时,也没必要由于存在汉族与异族的争夺,所以特别强调以蜀为正统的迫切。到了明治时代,诸葛孔明受到追捧。有分析说,因为当时日本正在追求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现代国家,所以想通过强调孔明对刘备的尽忠,使其成为国民效忠天皇的典范。
接下来,吉川英治登场了。他是著有《宫本武藏》《德川家康》等大作的日本国民作家。吉川先是新闻记者,后转行为作家。1939年8月23日,吉川笔下的《三国志》在中外商业新报等地方五大报开始连载,直到战争结束前的1943年9月结束。当时,著名文艺评论家尾崎秀树评论道:“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是全新的日本版演义。”
▲ 吉川英治
1970年后,三国热以新的形式来袭。那就是漫画、电视、游戏。
首先是漫画,最有名的当属横山光辉的《三国志》。横山虽以SF漫画成名,却尝试创作了“小时候就喜欢的”《三国志》。其连载长达16年,单行本60卷,发行3千万部,成为长篇畅销书。故事是把吉川英治版的《三国志》原封不动地画成了漫画。
▲横山光辉版《三国志》
当时日中刚刚恢复邦交不久,缺乏有关铠甲、服装等史料,创作相当辛苦。听说好不容易弄到手的史料后来才知道是明代服装。1985年横山访问中国,给中国人看自己的漫画,被说到“张飞不是虎须,不像”。
我上高中的年代,漫画是不许带去学校的。但三国作为学习的一环,被另眼相看。因为是面向少年的漫画,所以被简化了,比如曹操、刘备都是一夫一妻,谋事荀彧、郭嘉等人几乎不曾出现。
1978年,NHK开始播放《木偶剧三国志》。通常木偶剧都是面向儿童,每集15分钟左右。但这个剧每集45分钟,加起来共播了3年木偶制作精巧,服装华丽,表情丰富。右下方的男性是日本著名木偶剧作家吉川喜八郎。据说孔明的脸重做了5次之多。因特别受欢迎,后来又反复重播。
▲左:木偶剧中的孔明 ,右:木偶剧剧照
这个阶段由于日中刚刚恢复邦交,日本对中国兴趣大增,《西游记》真人电视剧、丝绸之路历史纪录片也广受欢迎。尤其是描写中国大陆的广袤无垠、古代沧桑岁月的历史读物、剧集都广受追捧。
1985年,模拟游戏《三国志》诞生。游戏的出现,支撑了持续至今的三国热。刚开始的游戏基本上就是刘备、曹操等人选择某人做武将,然后通过战争、计谋、外交推进天下统一。其他还有通过开发农田和投资商业增加税收等内容。同时还有选拔人才、战后治理、恢复治安等要素。
之后又出了新的版本,2015年为纪念该系列发售30周年,又开发了第14部游戏作品。作为日本企业持续开发的游戏,三国志已进入最长寿之列。从喜欢游戏开始,接着看漫画或小说,最终陷入三国的世界无法自拨——这样的日本年轻人不断增加。
[小故事]
游戏《三国志》有人物使诈环节。据说某系列游戏,编程人员中有一个人是赵云的超级粉丝,拒绝让赵云使诈,说“赵子龙不会骗人”。后经制作方长时间说服,才终于接受。可等到发售时一看,他编了特殊程序,赵云还是没有使诈。在日本,赵云人气相当高,在三国的狂热粉丝中,喜欢赵云的人恐怕在关羽之上。
到了90年代,我感觉三国热已经转了一圈了。此时出现的是1994年的漫画《苍天航路》。这是一部完全以曹操为主人公的漫画。前期宣传说:这是“极具冲击力的后三国志”、恶汉小说。《苍天航路》让三国志从“教养”发展为“酷文化”。
自此,三国志创作进入了自由化时代。也就是说,作者可以随意选择主人公,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
2002年 ,漫画《诸葛孔明 时代地平线》(庞统和赵云、马超为仅次于孔明的主角)由于是少女漫画,人物几乎都是美男子。连庞统、华佗都是,不管多少岁,至死都是美男子。
2003年 小说《吴 三国志》(以吴为中心的三国志)
2005年 杂志《三国志magazine》(以鲁肃和魏延为主人公的故事)
2010年 漫画《司马仲-桑》(以司马懿为主人公的逗趣儿漫画)
2011年 漫画《孔明的新娘(以孔明妻子黄月英为主人公)
《孔明的新娘》,主人公是青年孔明和其妻黄月英。这是一个朦胧的爱情故事,二人就像高中小情侣一样,婚后一年才终于接吻。作者为这部漫画在中国留学一年,对三国颇有研究。这个漫画在一部分人当中很受欢迎,总共5册竟意外地卖了30万部。
这些作品都有一个“默契”,那就是不做无凭无据的创作。也就是说,故事看似与史实有出入,但又符合史实逻辑。这些作者都对《三国演义》和陈寿的《三国志》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研究。作品对当时的征税方法和食品生产方式都描写得极其细致。我想这也是受了三国游戏的影响。另外,作者们有的在中国留过学,也有去亲自探访三国圣地的。和吉川英治的时代相比,可供研究参考的书籍增多,也可以到中国留学或旅行,整体基础知识水平都提高了。
总的来说,对日本人来说,《三国志》就像“日本的中华料理”一样,不是原汁原味了,却喜爱有加。它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部分”,即使两国关系恶化也不会遭到抵制和批判。它既已成为“日本的一部分”,那么今后也会继续喜欢下去吧。
●●●
新媒体编辑/新星、曲晓程(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