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鲁迅逝世80周年纪念”之三
鲁迅有一种暗功夫,他就像一座冰山,只让人们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那一小块儿,但水下的部分很庞大。
他是一个异常丰富的人,精力非常充沛,今人难以想象。他的杂文常常是一种非常夸张、犀利的表达,就像他对旧文化的看法,敌我双方划清界限,势不两立。但只要你看看他的藏书就会知道,他的知识体系非常驳杂,旧学的功底相当深厚,他的杂文里说古书有毒,让人不要去读,但他自己读得很多。因为,要批判旧文化,总要先了解旧文化,不然的话,就算手里拿着投枪,也是乱投,不仅投不中目标,说不定还扎了自己的脚。
如果让我来给鲁迅的成就排位,我觉得小说肯定是第一,但就鲁迅自己的兴趣而言,翻译才是第一,整理相邦文献、野史杂说,留意金石学排序第二,第三是美术。今天人们最看重的杂文反而是鲁迅最不重视的,他认为自己的杂文都是应时而作,不值得流传。他对自己的手稿也不太珍惜,北京时期的手稿很少存留下来,他晚年时翻译、杂文的手稿,有时候都拿来包油条。但他那些搜购的历代碑刻拓片,一共有6000多张,还有各种德国、俄国、苏联的版画,都整理非常整齐。
当时,有一种能够高度还原古代画作的印刷术,叫珂罗版,用这种技术印刷的画册都很贵,但鲁迅也愿意花很高的价钱去买。你看他的《病后杂谈》里面讲他为了买嘉业堂刻印的清代禁书,能跑好几次书店。而且他还是一位美术设计大师。他的小说封面设计得十分出色,他不仅仅是指导,而是自己也绘画,《朝花夕拾》上的插图都是他自己描的。他还有一件举世闻名的美术设计作品,直到现在还到处都可以看到,北大的校徽就是鲁迅设计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负担也重,文化上的主奴问题没有解决好,国民性的缺失至今没有改变。鲁迅的价值是反对一切羁绊人的枷锁,用北大高远东先生的话说,建立互为主体的文化。他广泛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的气魄和在没有路的地方走路的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作为知识分子,他的不妥协的直面现实的精神令人敬仰。我们现在缺少的是这样的脚踏实地思考中国问题的精神界的战士。
鲁迅的思想牵涉到现代性的一些问题,中国走到今天,人的素质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我们的发展。他一生强调“立人”,人的灵魂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能成为物质的奴隶或精神的奴隶。现在,中国文化界对于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思路,开了许多药方,但很少考虑鲁迅的遗产,那就是“尊个性而张精神”,人的价值与潜能受到抑制,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纪念他,就是要从其精神资源里吸取营养,继续五四的未完的事业。那么,该怎样纪念鲁迅呢?
一是认真读他的书,日本有学者把《鲁迅全集》当成《圣经》来看,可见内蕴的丰富。不仅读他自己写的作品,还要看他翻译的作品,以及他整理的相邦文献、野史杂说。还要看他搜集的各类艺术品。这样可以全面了解他的一生。研究鲁迅的人,固然有弘扬鲁迅思想的使命,也要学会独立思考的精神,但主要应学会像鲁迅那样占有中外文化遗产的本领。在今天的时代,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把握自己的方向,在丰富性里进入深刻性的思考,更为重要。
二是不做空头的学者与作家,敢于面对现实,思考现实里的问题。鲁迅研究象牙塔化了,这固然有必然的道理,但鲁迅思想在民间的价值不可低估。草根文人对于鲁迅的理解不亚于学院派。像鲁迅那样关注现实十分重要。
三是要普及鲁迅的思想,作为教员,应把智性、趣味、情怀当成教学里的内容,以此抵抗流行文化的负面因素。从这个角度说,鲁迅也有超功利的价值。他不与世俗为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鲁迅所以有巨大的成就,就在于他在那个时代里,以不同于该时代的思维方式,穿越越了时代。我们今天的青年,要学会对于流行思维的抵抗。只有回到自身,以自己的特有的智慧方式思考问题,才可能抵达精神的高地。这是鲁迅遗产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文/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前馆长)
本刊记者李夏恩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