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哲史艺丛] 朱学东:还我鲁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9 07: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学东:还我鲁迅 

 2016-10-19 朱学东 大家




文 | 朱学东


今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也是他逝世80周年。

今天许多人并不喜欢鲁迅。

不喜欢的原因,除了鲁迅似乎太过“刻薄尖酸”“不饶人”的传统说法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鲁迅死后的神化,在新的时代新的人群中引发的逆反。

但是,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过我的心。

这位“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痕迹”(废名语),“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他混合着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在黑暗里的挣扎,以自己的真,反抗一切奴役之路,他的努力,就像无声中国微茫的烛光,穿透着无边的寒夜,至今回荡在这块土地的上空。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却依然鲜活,渗着斑斑血痕。假若他地下有知,更会有深深的绝望,一如他活着时。

他死后,在他的精神墓碑上,后人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给他加冕。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在黑暗中,乜着眼,以他活着时穿透世相的目光,冷冷打量这喧闹的人世间,以他希望速朽的文字,让偶尔瞅上一眼的人胆战心惊。

他曾经带动了许多青年人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后来也带动了我。他是我远离奴隶之路最重要的引路人,燃灯者。

喜欢与不喜欢,在今天这个多元时代,都很正常。

但是,对于热爱鲁迅受教于鲁迅的普通人包括我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而不是一个被高度神化、脸谱化的鲁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对于深谙鲁迅各种著述的研究者而言,或许不是很难理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更需要扎实的史料辨析,来为鲁迅祛圣祛魅,还给我们一个跟大家一样有人性弱点但更可爱可敬的鲁迅,而不是神坛上端坐的图像。


▲ 鲁迅先生


孙郁老师的《鲁迅遗风录》,其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在《鲁迅遗风录》这本书中,孙郁老师通过对鲁迅生前生后的主要关系图谱包括精神传承的关系图谱的收集整理,为热爱鲁迅的普通读者,梳理出了与神化、脸谱化完全不同的鲁迅形象,那是鲁迅的友人、弟子以及受其影响者包括与他关系并不融洽的人心中或笔下的鲁迅,那是原始的鲁迅,或师长,或朋友,或敌人,活生生的鲁迅,尽管立场态度各有不同,叙述各有不同,但所勾勒呈现的,都是活的鲁迅的不同侧影,它们汇聚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孙郁老师通过这些不同侧重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而这些非官方的关系和话语,曹聚仁、唐弢、孙梨、老舍、许寿裳、台静农等等,用孙郁老师的话来说,他要还原的是,“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而这些“私人语境里鲁迅”,实际上也是与主流的神化圣化鲁迅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叙述。这种非主流叙述,为我们保有了一个没有被功利化的私人眼中的鲁迅形象,这种形象,应该是更接近鲁迅的本真。

鲁迅是幸运的,他的亲朋好友,乃至敌人,都在公开和私人语境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记录,这也使他在死后被神化被脸谱化后依然能够被还原到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

孙郁老师所呈现的,不惟是一个私人语境中的鲁迅,也为通过这些私人叙述,用北京大学高远东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以鲁迅为线索,为我们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说,孙郁老师是借这个话题,浇了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块垒。

《鲁迅遗风录》中,孙郁老师的思考,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有着自己对于鲁迅精神的独特体验,文字感性流畅,温润诗化,充溢了与岁月不太相合的激情。

我相信,所有热爱鲁迅的人,内心都会流淌着这种激情。

哲人其萎,遗响犹存。借此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周年。


▲ 《鲁迅遗风录》书封


原标题:《祛魅,是因为真爱》


【作者简介】

朱学东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9 02:20 PM , Processed in 0.0703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