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0

[哲史艺丛] 张宏杰: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今天看来非常高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5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宏杰: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今天看来非常高明 

 2016-10-15 张宏杰 大家


文 | 张宏杰




在攻下金陵之前,曾国荃因为战争压力患病已深,身上大面积长癣,多日连续失眠。拿下金陵,立了首功,人逢喜事,他的病本来已经好了七八分。曾国藩七月十四日给曾国潢的家书说:

沅弟五六月来辛苦迥异寻常,近日湿毒十愈其七,初十、十一、十二等日戏酒宴客,每日百余席,沅应酬周到,不以为苦。谚称人逢喜事精神爽,其信然欤!

不过这是六月二十六日上谕(七月五日发出,六百里加急)还未到达时曾国荃的精神状态。严辞斥责的上谕一到达,曾国荃的精神状态一下子变了,病情一下加重了,“肝气不能平伏”,卧床不起。

曾国藩非常着急,七月二十九日给曾国荃写信进行开导:

……弟肝气不能平伏,深为可虑。究之弟何必郁郁?从古有大勋劳者,不过本身得一爵耳!弟则本身既挣一爵,又赠送阿兄一爵。弟之赠送此礼,人或忽而不察,弟或谦而不居,而余深知之。顷已详告妻子知之,将来必遍告家人宗族知之。吾弟于国事家事,可谓有志必成,有谋必就,何郁郁之有?千万自玉自重。顺问近好。

八月初四日,曾国藩在致曾国潢的信中也这样说:

自安庆以至金陵,沿江六百里,大小城隘,皆沅弟之所攻取,余之幸得大名,皆沅弟之所赠送也,皆高曾祖父之所留遗也。

应该说,曾国荃的功名,七分是长兄扶助的结果,三分是自己的努力。但是曾国藩却说,自己的侯爵是弟弟送他的,自己的功名,一半是弟弟所送,一半是祖宗所遗。这固然是谦虚客气之辞,不过也体现了曾国藩一贯把功劳归于外界和他人的思维方式。


曾国藩接下来又连写几封信,不断做曾国荃思想工作。

八月初五日信中说,要多看自己所得,少看自己所失,来日方长:

弟中怀抑郁,余所深知。究竟弟所成就者,业已卓然不朽。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而亦最空,故自周汉以后,罕见以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吾辈所可勉者,但求尽吾心力之所能及,而不必速希于古万难攀跻之人。

弟每取立言中之万难攀跻者,而将立功中之稍次者一概抹杀,是孟子钩金舆羽、食重礼轻之说也,乌乎可哉?不若就现有之功,而加之以读书养气,小心大度,以求德亦日进,言亦日醇。譬如筑室,弟之立功已有绝大基址、绝好结构,以后但加装修工夫,何必汲汲皇皇,茫若无主乎?

八月初九日又说,因为生别人的气而损害自己的身体,是最愚蠢的事:

弟肝气未痊,全靠自己以心医之。弟若不知自爱,懊怒不已,剥丧元气,则真太愚矣。

曾国荃复信,仍然全是牢骚之语。此信虽已无存,但在曾国藩复信中可见一句:“谓立功非弟今世所能希冀,尤为可怪!古今立大功者,有几人过于弟耶!”

曾国藩在八月十四日致澄弟的信中也分析说,曾国荃得病,是因为“心太高”的原因:

沅弟湿毒与肝郁二者总未痊愈。湿毒因太劳之故,肝疾则沅心太高之故。立此大功,成此大名,而犹怀郁郁,天下何一乃为快意之事?何年乃是快意之时哉?



曾国藩深知,慈禧那道声色俱厉的上谕虽然是下达给曾国荃的,实际上也是为了敲打他。

对朝廷的猜忌,曾国藩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熟读史书,更精通易理。《易传》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声望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的时候。稍微处理不慎,会带来无法预计的危险。因此,越是辉煌的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趋福避祸。

怎么趋吉避凶呢?关键是权和利两个字。


曾国藩故居,东方IC供图


早在1863年2月24日,曾国藩就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他知道兄弟二人权势已达峰巅,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自翦羽毛。他的应对,一是主动裁撤湘军,另一个是奏请曾国荃辞职返乡。

清廷对曾国藩最不放心的,是他手里的军队。七月十三日,距离湘军攻占金陵还不到一个月,曾国藩就下令裁撤曾国荃直接指挥的湘军二万五千人。

光裁撤湘军是不够的,曾氏两兄弟同居高位,势力太大,要让清廷放心,兄弟两人须有一人暂时离职,韬光养晦。就目前情形看,因为朝廷最不放心的是曾国荃,不妨让他先回家避避风头。等到时过境迁,清廷的猜疑之心解除之后,自然还会想起曾国荃来,大用的机会还很多。现在外间虽有闲话,但随着老九的隐退,也必然会慢慢消解。曾国藩劝解老九说,“弟少耐数月以待之,而后知吾言之不谬也”。

让曾国荃暂时离职(当时叫“开缺”)的理由,自然是身体欠佳,“万难再当大任”。曾国藩代曾国荃正式奏请“开缺回籍调理”,回乡调理。不过他在奏折中也点明,此举也是“求所为善聚不如善散,善始不如善终之道”,说明了曾氏兄弟希望与朝廷有始有终的愿望。

按传统时代政治惯例,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适当挽留一下,所以曾国藩的第一道奏折没有得到批准。曾国藩遂于八月二十七日上了第二道奏折。这一次朝廷反应奇快,九月初四日即发下上谕批准,其间仅仅隔了七天。可见慈禧太后是多么迫切地希望曾国荃从她眼前消失。



曾国藩的韬晦之计,今天看起来非常高明。但是曾国荃哪能理解长兄的苦心。他满心愤怒、委屈、不平。就在曾国藩把两江总督署搬回南京,大会宾客的那天,曾国荃当着满堂宾客的面,大发脾气,大发怨言,讥讽朝廷,大失高级官员的体统,致使曾国藩狼狈万状,无地自容。后来,曾国藩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三年秋,吾进此城行署之日,会弟甫解浙江任。不平见于辞色。时会者盈庭,吾直无地置面目。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听之任之。

这一年八月二十日,是曾国荃四十一岁生日。为了安慰弟弟,曾国藩特意苦心孤诣,写了十二首七绝为他祝寿:

今日乃弟四十一大庆,吾未得在金陵举樽相祝,遂在皖作寿诗。将写小屏幅带至金陵,以将微意。……东坡有寿子由诗三首,吾当过之耳。


这十二首诗是曾国藩诗文集中写的最好的一组诗。全诗如下:


九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
今朝一酌黄花酒,始与阿连庆更生。


起首一首点明写作这组诗歌的主旨,一为庆祝生日,一为安慰受了“委屈”的弟弟。老弟九载艰难,攻下近百城池,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现在却漫天箕口纵横,无怪乎他郁愤难平。


陆云入洛正华年,访道寻师志颇坚。
惭愧庭阶春意薄,无风吹汝上青天。


这首是回忆九弟当年进京随他读书的情景,曾国藩谦虚地说,可惜我当年没有能力,没能让你迅速在科举之路上平步青云。

几年橐笔逐辛酸,科第尼人寸寸难。
一刻须臾龙变化,谁能终古老泥蟠?


这一首是写曾国荃历经科举艰难后由文转武的关键决定。

庐陵(指吉安)城下总雄师,主将赤心万马知。
佳节中秋平剧寇,书生初试大功时。


楚尾吴头暗战尘,江干无土著生民。
多君戡定同安郡(安庆),上感三光下百神!

这两首是写曾国荃拿下吉安、安庆的功劳。

濡须已过历阳来,无数金汤一翦开。
提挈湖湘良子弟,随风直薄雨花台。


邂逅三才发杀机,王寻百万合重围。
昆阳一捷天人悦,谁识中军血染衣?

这两首是写雨花台大战中曾国荃表现出的英勇卓绝,负伤后仍然坚持在一线指挥。

平吴捷奏入甘泉,正赋周宣六月篇;
生缚名王归夜半,秦淮月畔有非烟。


河山策命冠时髦,鲁卫同封异数叨,
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

这两首是说曾国荃攻下南京,立下大功,让他们兄弟二人同时封爵受赏。曾国藩把这一功劳都记在曾国荃头上,再一次说自己的爵位是兄弟送的。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生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屠羊说典出庄子的《让王篇》。此人是楚昭王时的一个屠夫,在楚昭王复国的过程之中立了大功。昭王问屠羊说想做什么官,屠羊说答复道,楚王失去了故国,我也跟着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就已经足够了,还要什么赏赐呢?这首是劝曾国荃放宽视野,看得更开些,不要计较小小得失。

已寿斯民复寿身,携衣归钓五湖春;
丹诚磨炼堪千劫,不籍良金更铸人。


这首是说曾国荃虽然功成身退,但是立下的大功已经永载史册,不会磨灭。

黄河余润沾三族,白下饥民活万家;
千里亲疏齐颂祷,使君眉寿总无涯。

这一首是称颂曾国荃对南京一带百姓的恩德和贡献,称受恩者都会为他举杯祝贺。

童稚温温无险巇,酒人浩浩少猜疑。
与君同讲长生诀,且学婴儿中酒时。


这一首则劝曾国荃要难得糊涂,不如学婴儿的天真和酒人的浩荡,屏去烦忧,以利长生。


曾国藩故居,东方IC供图


曾国藩写这些诗,确实动用了心力,充满了感情,写得情深意重。当曾国荃读至“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一句时,竟放声大哭。可见长兄的这些话搔到了他的痛处。

十月初,曾国荃带着满腹委屈和怨愤返回湖南,曾国藩送他百里,直到采石矶边:“十月初一日,沅弟起程旋湘,吾送百里至采石矶。初四早,兄弟分手。”

曾经多次和曾国荃发生争执的赵烈文也前往相送。赵烈文记载,分手之日,曾国荃异常憔悴,“沅帅患湿疾,医者治之不中理,形状狼狈。……分手之际,怅然无已。帅言:阁下相爱,无异骨肉,当佩君言,他日总有面目相见云云,各洒泪而别。”

赵烈文在当天的日记中留下了他对曾国荃的总体评价:“沅帅为人笃厚无比,任事之勇,为事之敏,亦世希(稀)有。惜举动失之稍轻,遂增瑕累。然君子之过,人皆见之,固不能与消沮闭藏者同日语也。”

【注】本文原标题为《大功不赏之际曾国藩的应对》


【作者简介】

张宏杰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9:04 AM , Processed in 0.0246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