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午间,有媒体称中国恒大买入万科股票或达2%,受此消息刺激,万科A午后直线拉升,以涨停报收。傍晚恒大发公告确认,买入万科股票比例达4.68%,总投入91.1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昨日下午对万科股票持有者来讲,真的很刺激。从传出恒大持股万科时,万科A就开始做直升机,后来恒大方面辟谣,股价开始下跌,结果恒大收回辟谣,承认持股并表示要发公告,股价又扶摇直上,最后涨停了。
关于恒大买入多少万科,一开始也像变戏法一样,最后公告出来才尘埃落定。很多表示要参与一把万科股权大战的人,又失去了一次上车机会。恒大近来在A股频繁布局,也引发了恒大概念股大涨。
万科管理层现在等于是进退两难,打压股票有人抄底,股票高涨又等于帮了姚振华。
8月3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7月份实现销售面积20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74.4亿元,环比分别下降36.4%、35.3%。这也是春节过后,万科单月环比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月。(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评| 虽然7月8月是房地产行业的传统销售淡季,但万科业绩大降显然不光是这个因素。横向比较,恒大地产完成销售面积625.5万平方米,环比增49.2%,7月销售430.1亿元,环比增加37.2%,创下房企单月销售历史最高纪录。
这场久拖不决的股权之争,已经在公司运作上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万科昨天股票大涨,但这场争夺战若久拖不决,对各方都没什么好处。
8月4日晚消息,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降息25个基点至0.25%,为7年来首次。此外,英国央行同时扩大资产购买600亿英镑至4350亿英镑,预期3750亿,前值3750亿。决议出炉之后,英镑对美元短线暴跌。(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 公投不是请客吃饭,影响还是会显现出来。降息前,市场就预期这次降息势在必行,降息幅度也与预期相符。实际上,在6月底退欧公投之后,英国央行行长就表示下一步可能降息,但7月份的利率决议上仍按兵不动。这也意味着,一场经济保卫战拉开序幕。
8月4日消息,为防止家门突现不速之客,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引入“金色降落伞”计划、“驱鲨剂”条款,意图通过增加成本,抵御市场上虎视眈眈的并购资本,预防控制权的旁落。(证券时报)
|点评| 驱鲨剂条款就是通过修改和规定相关条款,提高董事改选的门槛和任职资格等,减少资本对企业正常经营的过多干扰。金色降落伞就是一个退出机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资本要换管理层或董事的话,就要支付比较丰厚的酬金,以保障企业平稳过渡。
这又是受“万宝之争”的影响。这些做法在西方公司里都是比较成熟的做法。只不过原来国内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资本市场存在的类似风险。这算是“万宝事件”带来的一个比较正面的效应。
8月4日消息,中金所称,放开股指期货限制报道与事实不符,近期未对外发布过相关信息。去年股市异常波动以后,中金所一直努力完善规则制度,强化一线监管,夯实市场运行基础,为股指期货功能发挥积极创造条件。(新浪财经)
|点评| 这是前两天就在传的消息。股指期货这个事情,如果真的做的话,可能又会引起市场一番震荡。毕竟当时传得那么邪乎,把它当做造成股市大跌的元凶。虽然是躺枪,但舆论造出去了嘛。
其实,股指期货本身就是工具,关键看怎么去用,怎么去监管。这就和熔断制一样,在国外用的好好的,可在A股,实践证明不可行。
国家发改委消息,自2016年8月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220元和215元,成品油价格迎来“二连跌”。此次油价下调幅度为年内最大幅度,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0号汽油将节省约8块钱。(澎湃新闻)
|点评| 最近国际油价继续走跌,布油从6月初超过50美元,跌至昨天约40元。油企的苦日子还要再熬一熬了。而像巴西这种依赖石油(和铁矿石)出口的国家,现在窘迫到奥运会都勉力支撑的程度。
消费者表面是省钱了,但事实可能没那么简单,油企亏损最终还是会以一种形式转换到经济层面的。
8月4日消息,星巴克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从8月3日起,将在全球同步召回一款杯类商品配件——不锈钢吸管。这一配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数量为54457件。星巴克方面解释,此次召回是一项预防性举措。(澎湃新闻)
|点评| 及时召回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是企业的责任,也是趋利避害的动作。不能为了那么点利益,不顾消费者安全,或者试图钻法规空挡,逃避责任。比如星巴克这个配件(设计思路就有问题),在北美已经导致4起儿童意外伤害,如果不召回,会面临更多纠纷和风险。
8月4日消息,7月底,夏新49.215%股权被挂牌转让,出让方是四川九洲集团。7年前,九洲集团联合几家资方以1.35亿元竞买下夏新品牌等资产,如今挂牌价仅为1万元,且受让方需替夏新向九洲集团偿还858万元的债务。(每日经济新闻)
|点评| 虽然看了让人唏嘘,但在手机乃至许多竞争领域,就是这么残酷。品牌的价值是和产品高度结合的,产品不受欢迎了,品牌价值也就会大幅缩水。很少见过,谁买了哪些已经陨落的品牌,还能重新做起来的。比如前几年竟然有人会去买三鹿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