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7-06 03:52 经济日报 编译林奕荣
挪威Rystad能源公司指出,美国已发现之原油蕴藏量约比沙特阿拉伯多五分之一,约达2,640亿桶。 这份报告令人意外,但并非真正重点,因为原油霸权并不在于拥有最多蕴藏的一方,而在能掌控价格者。
蕴藏量是估算产油国未来供应量及潜在获利的重要指标,但须能在符合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开采,蕴藏量才有意义。例如英格兰东南部的盖特威特喷油井宣称有1,240亿桶蕴藏量,但仅有极少部分产出,主因环境限制,加以大型机场紧邻,使开采成本过高。
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沙乌地的优势,在于开采成本低廉且不受管制。美国无法相提并论,过去两年来油价崩跌,使美国的页岩油产业缓慢窒息。
今年5月油价约每桶48美元时,美国的原油日产量已减少约100万桶至每日870万桶,沙国的日产量则维持在逾1,000万桶,且宣称随时可将日产量最高增加250万桶。沙国具有压低价格的能力,可以实质决定何处蕴藏的原油是否符合开采效益。
事实上,沙特阿拉伯的蕴藏量信息极其有限,数十年来沙国均推测他们自己的蕴藏量为2,600亿桶。大型油田的枯竭率,例如蕴藏量最大的盖特威特,也无从得知。沙国计划将国营的沙乌地石油公司Aramco部分股权上市,或许有可能促使利雅德当局揭开其石油产业的神秘面纱,特别是如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包含了Aramco公司的上游资产。
有朝一日若油井开始枯竭,且足以替代的能源价格尚未取代石油的地位,届时何者的蕴藏量多寡才会至关紧要。但在这种状况出现前,蕴藏量的重要性并不如对价格的影响力,就此而论,沙特阿拉伯的地位,目前仍无可撼动。
(作者Andy Critchlow是路透热点透视专栏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