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7|回复: 0

[哲史艺丛] 张宏杰:用笨劲混迹政坛的他,注定一生平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宏杰:用笨劲混迹政坛的他,注定一生平庸 

 2016-05-03 张宏杰 大家



摘要ID:ipress  

“白眉最良”的曾国荃在曾国藩其他兄弟当中资质非常突出,但是置身天下大局当中,和李鸿章、左宗棠等当世一流人物相比,平庸之处就一览无余了。


在湘军当中,曾国藩最难指挥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弟弟曾国荃。

曾国藩对曾国荃百般指授,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打仗,如何与人相处。然而曾国荃对长兄的信通常只知一味反驳,不知用心体会,以致曾国藩在家书中说:

弟于吾劝诫之信,每不肯虚心体验,动辄辩论,此最不可。

这也确实是曾氏兄弟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曾国藩是一个愿闻已过的人,一直鼓励身边的人给他提意见,指出他的不足。而曾国荃一遇批评,第一反应总是反驳。

兄弟之间带兵期间的一次重要争执,是讨论曾国荃去不去上海。

安庆之战,曾国藩安排曾国荃攻城,安排其他湘军悍将打援,让弟弟顺利立下了首功,名震天下。

攻下安庆之后,湘军准备进军南京,曾国藩仍然安排曾国荃担任主攻。南京城大难攻,所以曾国荃先回老家,增募兵源。

就在这时,咸丰十一年十月,太平军突然进攻上海,上海士绅奔赴安庆来找曾国藩求援。已经开埠的上海,富庶繁华,饷源充足。前来乞师的士绅为了劝曾国藩早日出师,提出每月可以接济湘军十万两银子,这对经常为军饷发愁的曾国藩来说非常有诱惑力。因此此事虽然打乱了曾国藩的战略布置,但是犹豫之后,他还是答应派人救援。

一开始,他想把这个差事交给曾国荃。在曾国藩看来,让曾国荃改去上海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第一,上海钱多,打仗不苦。曾国藩说:“上海为苏、杭及外国财货所聚,每月可得厘捐六十万金,实为天下膏腴。

第二, 长江下游上海苏杭一带当时大都已经沦陷,到了这里就相当于开辟了一片新战场,天地广阔,立功机会更多。

第三,当时曾国荃积功已经拥有了布政使的实职,如果再在上海立功,可以顺利升为江苏巡抚。

所以当年十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说,他打算调整战略布局,由曾国荃进攻上海、苏州、常州,至于南京,则交由多隆阿和鲍超去合攻:

上海富甲天下,现派人二次前来请兵,许每月以银十万济我……余必须设法保全上海,意欲沅弟率万人以去。已与请兵之官商订,定渠买洋人夹板船数号,……即可将弟全部载去。目下专主防守上海一隅,待多隆阿破庐州、鲍超破宁国后,渠两军会攻金陵,沅弟即可由上海进攻苏、常。不知沅弟肯辛苦远行否?如慨然远征,务祈于正月内赶到安庆,迟则恐上海先陷。

十一月十四日,曾国藩又写了一信催促说:

望沅弟正月到皖,则余不甚失信。至要至要。

然而曾国荃的全部注意力都被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所吸引。要啃天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南京,建立首功,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事。他不理解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回信说:“松、沪财赋甲天下,筹饷易。然贼巢在金陵,急攻其巢,必以全力援救,而后苏、杭可图。愿任其难者。”断然拒绝了老兄的这一建议。为了摆脱这一差事,他还拖延从家乡出发日期,迟迟没有回到安庆。

曾国藩知道拗不过这个弟弟,只好回信说:“弟不肯赴上海,亦系量力而行。余已别有位置。”

曾国荃的回信,成就了另外一个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


▲ 李鸿章


李鸿章此时已经入曾国藩幕做文案秘书多年,正苦于没有机会独立发展。曾国藩计划派曾国荃出征上海,原打算让李鸿章做曾国荃的助手。曾国荃拒绝之后,曾国藩又准备派另一位资历更老的将领陈士杰前往,陈士杰也比较犹豫。这个时候,李鸿章不失时机地主动向曾国藩申请前往,“坚请赴申”,表示自己有决心有能力完成任务。王闿运说:

李(鸿章)在军中不见知,常发愤快望,后以沅浦(曾国荃)、俊臣(陈士杰)俱辞避,李乃自请行,非曾(国藩)意也。

从资历上看,李鸿章担当主帅稍稍有点勉强。但是别人都不积极,李鸿章又表现出如此强烈的进取欲望,曾国藩遂派李鸿章创建淮军,前往上海。

事后证明,进攻上海是一个难得的建立功名的好机会。同治三月底李鸿章到了上海,在经济上,获得巨大财源;军事上,则通过这个口岸获得了大量西方先进武器;政治上,则经曾国藩密荐,奉旨署理江苏巡抚,不久就获得实授,地位越曾国荃而上之。特别是从此他与西方人密切接触,迅速了解了世界局势,眼界大开,开启了以后的洋务之路。


曾国藩的藏书阁


执着于“天京”首功而看不到上海的特殊战略意义,是曾国荃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推掉了上海之行后,他还自以为得计,暗自窃喜。但是他后来以不足之兵,攻过大之城,历尽艰苦,结果足足三年才攻下南京。李鸿章则下上海后,又依靠西式武器很快拿下苏州、常州等名城,战功同样赫赫。曾国荃历尽艰苦,事后所得功名,不过与李鸿章相等,而一生事业基础,却已经完全不同。苏同炳说:

曾国荃不愿率湘军东援上海,帮助了李鸿章有机会崛起政坛;而李鸿章所统率的,则是他自行募练的淮军。湘淮代兴,于此见其端倪,而其变化契机,则只在曾国荃的一念之间。

“白眉最良”的曾国荃在曾国藩其他兄弟当中资质非常突出,但是置身天下大局当中,和李鸿章、左宗棠等当世一流人物相比,平庸之处就一览无余了。和胸中有沟壑的李鸿章比起来,曾国荃明显过于目光短浅,过于急于求成。他一生只会使笨劲,用蛮力,视野不够广阔,思维长度不够,这就决定了他和曾国藩、李鸿章在晚清史上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张宏杰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作家、学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7:38 AM , Processed in 0.0290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