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4-04 04:02 经济日报 编译 廖玉玲
克里斯钦(右)与弟弟罗杰。
在这间教室里,有六个阿富汗男孩,他们都是15岁至18岁的青少年,正聚精会神地剪著卡纸,准备做耶诞卡。不久前,他们才逃过炮火的攻击、经历过丧亲之痛,一路从阿富汗时而徒步、时而搭著挤到快不能呼吸的卡车,到达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边界。来到挪威这个避难所之前,还被人蛇虐待、被警察养的狗咬伤。
教室的另一个角落,静静站著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他是克里斯钦.阿道夫森(Kristian Adolfsen),这是他第一次造访这座难民收容中心,这也是他和弟弟罗杰共同持有的「事业」。这一对兄弟在挪威经营著90个像这样的中心,在瑞典还有十个。难民对许多欧洲人而言是梦魇,对阿道夫森兄弟却是大好机会。他们的公司Hero Norway,在斯堪地那维亚这个快速崛起的产业是领导者,他们负责供应难民的居住和饮食,跟挪威和瑞典政府固定收取每人每晚31到75美元的费用。
Hero Norway2015年的营收预估有6,300万美元,利润大约3.5%。在欧洲其它地方,难民通常由红十字会等非官方机构收容,而处理这些事务的营利组织中,除了瑞士的ORS服务公司外,没有一家比阿道夫森兄弟经营的公司还大。
阿道夫森兄弟之所以能成功,部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接待客人食宿方面的经验。一直到他们成立阿道夫森集团之前的30年左右,两兄弟从事的是每年8亿美元的事业网络,包含幼儿园和疗养院,还有旅馆、公寓、邮轮以及滑雪度假村。兄弟俩2014年5月正式跨入「难民产业」,以2,200万美元向丹麦公司ISS Facility Services买下Hero Norway。这家公司已成立27年,旗下有32座难民收容中心。
起初阿道夫森兄弟把目标放在瑞典。但几乎是同一时间难民也爆炸式地涌入挪威。一个人口仅500万、南北长约2600公里、几乎终年为白雪覆盖的小国家,从来没碰过一年冒出超过1.7万个难民的状况。但挪威光是2015年就收容了3万多个难民,挪威移民主管当局无法应付这些涌入的人群,于是转向企业求助,免得让更多难民睡在大街上。如今挪威的难民约九成由营利机构负责照料。
挪威报纸今日商业(Dagens Naeringsliv)称他们为「挪威最不为人知的亿万富豪」。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质疑:在把难民危机转化为滚滚钱财的过程中,阿道夫森兄弟会提供物美价廉的避难所,还是会偷工减料、靠克扣服务牟取暴利?他们的获利手段是否会威胁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文关怀?
克里斯钦和罗杰成长于挪威北部,那里人烟稀少,私酒和渔猎十分盛行。他们的父亲科尔比约恩是一位工程师,白天在安岛(Andoya)太空中心工作,发射火箭研究极光,晚上则经营一家电视机销售和修理店,最后还盖了一家饭店。
克里斯钦说,「挪威很多人都有小木屋」,而那个维修店「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在那儿才能见到爸爸。」克里斯钦五岁就开始卖报纸;十几岁时,他和罗杰就竞选安德内斯市议会议员,还都赢得了席次。他们极力推动市内道路服务和垃圾清运的私有化,「我的第一篇演讲是关于道路分级的私有化,」克里斯钦说,「我花了几个小时写讲稿,修改很多次。我非常卖力地背下每一个字。」(取材自彭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