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2016/03/25 15:46:20
降低对市场的预期 守候二季度的积极信号
傅峙峰
上证综指站上60日均线后,沿着60日均线顺势调整已有四个交易日,本周大盘的主基调就是技术性的回调。当商品价格普涨告一段落,周期类股大幅上涨后,市场一时失去了继续上涨的动力。毕竟,现在无论从技术面还是基本面,似乎看不到新一轮大牛市启动的迹象。
中国经济积极的企稳信号正在出现。已经过去的两个月,中国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有了见底回升的信号,通胀也有了超预期的表现。中观领域可以看到重卡销售数据有所改善,柴油机油添加剂数据也有所改善,这两个指标一般被看做是经济的领先信号。
然而,这一次经济企稳信号显然不是经济周期自然规律使然。因为在上述数据好转的背后,可以看到远比凯恩斯主义提倡的政府调控更明显的干预迹象。比如政府积极提倡并推动的房地产去库存,比如政府提出的金融扶贫等政策,这些都是短期内可刺激投资扩张的举措,但在“四万亿”阴影下,很多市场参与者对后期可能的不利影响更加敏感,以至于活在当下的交易都提心吊胆。
从一个数据对比可以看到,这类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2016年年初这两个月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好转,但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显著下滑,这意味着全靠公共部门投资的拉动才扭转了下跌不止的投资增速。另一个投资重点领域,房地产市场也存在问题,即一旦鼓励去库存,就会发现库存压力严重的三四线城市还未见到好转迹象,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又被吹大了一轮。
更令人担忧的是,2月份中国CPI已达2.3%,根据3月份商务部统计数据,预计3月份CPI可能进一步上行,因为影响CPI权重较大的食品价格基本维持升势。由此,政府定下的全年3%的CPI目标可能近在咫尺。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企稳是不是牢固,企稳后会不会回升,都还存在未知数,也难怪市场有对滞胀担忧的出现。
对股市而言,温和的通胀和缓慢回暖的经济有利于市场上涨,但滞胀的出现会对股市的估值形成一定的打压。于是往后看中国股市的演变路径,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经济能否企稳回升。
在过去两年的牛市里,中国股市并没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正面支撑,造成其牛市产生和泡沫破灭的,无非是刚形成向下趋势的资金价格、金融管制的完全放松以及实体经济不佳导致的资金避实就虚。如今资金价格下降接近尾声、金融管制在股灾后完全趋严,上轮牛市的关键环境已经不可逆,只剩下尚且低迷的实体经济而已。
牛市的形成有多种路径,现在看来避实就虚投机炒作盛行的路径已经堵死,剩下的只能寄希望于经济改善给各行各业的盈利带来边际改善──在过剩产能明显去化完成前,还不能指望大部分行业盈利出现翻转。毕竟从需求侧看,人口拐点和刘易斯拐点的大趋势决定了一切。
所以,从宏观基本面角度看,现在中国股市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一季度数据大概率可给出通胀趋势的判断,经济企稳回升的判断则要等到4、5月份数据出炉后。在两个时间段之间,市场会彷徨也不奇怪。
就从政府和监管层的意志来看,现在的市场环境似乎足以令人满意,因为结合新股发行改革结果,现在有序的发行新股不成问题,再融资也比较活跃,股市的融资功能还相当顺畅。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透露出明显的维稳股市信号,也透露出了明确的保守治理信号。不止是证监会,证金公司日前悄然撤下了恢复几个期限品种再融资并下调利率的公告,央行也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撇清了周小川行长关于“鼓励储蓄入市”的市场误读。这一切都告诉市场,不大涨不大跌是最中庸也是最适合现在的调控基调。
回到技术面,上证综指现在处于5178点以来下跌大趋势的上沿,MACD又已经进入微弱的多头信号,一个趋势性的敏感时刻出现了,但这个敏感时刻显得比较脆弱而不具备掀起大牛市的底气。指数形态的收敛和波动率的下降还未到一个极致的水平,或许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二季度确认经济出现阶段性的企稳回升,一轮较大级别的反弹,或者称之为较小级别的牛市可能出现,但大概率也仅限于此了。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Horatio.fu#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