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文茜
图 | 网络
上场吧!
趁我没有疯狂前尽情地演出
像个小丑般
哈!
你还真的相信你是个女性主义者吗?
小丑笑了
观众就跟着拍手
把哭泣和怨恨
变成一张笑脸
取笑自己失去的爱情
嘲笑自己
受尽创伤的心
(改写自意大利歌剧《丑角》)
穿胸罩的女性主义者,请举手。
当女性主义者面对胸罩时,她进入了真正的难题。如果她没穿,人们会两眼瞪着她晃动的乳房,然后脑袋有性幻想,嘴巴说这女人满街勾引男人,令人鄙夷;如果她穿了胸罩,“那显然证明新女性也跳不出传统的束缚”。
而当女性主义和胸罩这回事接连起来时,一般人的记忆体不得不死机。因为胸罩像泄密的魔镜,总是照出人类最原始也最粗鄙的秘密。
男人看到胸罩,想脱掉它;女人呢?我曾经遇到一位必须穿着胸罩睡觉的朋友,因为只有这样她才有安全感。
胸罩像女人身上的戒严体制,有的人急忙想脱掉它,呼吸自由的空气;有的人却必须戴着它,才觉得有“新秩序”。胸罩有如父权结构下的公权力,它渗透到每个女人的私密生活里,代表着“体制”,紧紧地绑住你的身躯。
到底女人为什么要带胸罩呢?
我年轻的时候,根深蒂固地抵制这个怪物。在台湾的夏天,一半人口(十岁以下小女孩除外)裹着一团白布,紧压着肌肉,烙下深深的红印,却从来没人告诉你为什么?有一次我的男同事,恳切地劝我:“文茜,你能否带上那玩意儿,否则我们很难专心工作?”我回答他:“XX,如果在这大热天里,你愿意带眼罩,事情不就解决了。”
而我另一位对帝国主义从来没有反省能力的男性政治伙伴,自从十年前从美欧回来后,便开始痛批美帝,他非常怀念在欧洲与不戴胸罩的女性擦身而过的游玩经验,他笃定地认定西方把自己国家不要的胸罩倾销到第三世界来,就遂了白种人的优越感。
事实上,如果你找十个女的、十个男的来谈“女人该不该戴胸罩”,保证可以举办一场远比我们总统电视辩论更加精彩的政见发表会,其背后涉及的意识形态,五花八门,而每个人给你的理由,可能完全不同。
我们或许找不到多数女人真正穿胸罩的原因,但是很少人想到胸罩是不是一则谎言?
魔术胸罩和调整内衣,一直是各大百货公司最受欢迎的货品。
魔术胸罩,给美国的女性主义者带来很大的刺激。纽约市街头曾有人画过一个标语──“这是一个穿胸罩的年代,也是一个不穿胸罩的年代。”赞成女性主义也可以购买魔术胸罩的人说,她们不愿意活在那种压制女性身体的假女性主义的论述之下,“我有个美丽的胸部,我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它,而且越挺越好”。反对的人认为女人应该有本事找到其他的成就感,在两性尚未平权之前,女人的身体在男人眼中只是物品,她们攻击穿魔术胸罩的人:别假装这世界只有女人,其实这些女人在乎的还是男人的眼光。
在这场自冷战结束以来最煽情的辩论中,双方忽略的是“诚信”原则。如果你的乳房本来就是32A,你凭什么包装它?使身边的人觉得是32B或32C呢?而且假使一不小心,某男子因此被你吸引,届时面临摊牌时,你该如何自圆其Size呢?
调整型内衣的谎言范围就更大。据说(我没穿过)它把整个女人的身体都包了起来,人人曲线玲珑,脱下来却像求刑过后的政治犯,满身乌青。
我碰触仇恨,犹如被衣服遮蔽的乳房,
我无休止地,从衣服到衣服,来到,
远远地睡着。
聂鲁达(《华尔兹》)
每一个胸罩都是女人的乳房所寄,而每一个乳房都在寻找自己可以归属的位置。在聂鲁达的诗词里,乳房是大地,也是革命。它具备了温暖与情欲的双重性格。
聂鲁达写乳房的时候,没有提及碍眼的胸罩。
德国画家Karl Hubbuch画册中有一幅画,提名为“几个好吃的女人”,这些饥饿、贪吃的女人在下午的时间,逃出中产阶级狭隘的生活空间大吃特吃,借由牛奶鸡蛋华夫饼,忘却生命的空虚和挫折。环肥燕瘦,有的姿态撩人,有的假装一本正经,但没有一个女人戴胸罩。
画家从不画戴胸罩的女人,摄影师痛恨那个立体锥物;而诗人们,更直接把他的手伸进胸罩里,描写乳房;全世界似乎只有女性主义者为了胸罩,陷入深深的思考。
穿胸罩的女性主义者,请把手放下。
我老了,进入体制后便穿起胸罩,不过我发誓:“我出生的时候没戴胸罩,死的时候,更不会带胸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