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工体系改革新成果:本土私企获准生产炮弹澎湃新闻记者 赵杰 2016-02-26 14:55 来自 澎湃防务 字号 在克什米尔地区作战的印度陆军FH-77B 155毫米榴弹炮 印度国防工业向国内私营企业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继去年获得95亿美元常规潜艇合同之后,印度本土私营企业将在陆军弹药供应领域斩获大单。 近日,印度国防部放开了私营企业为印度陆军生产多种类型弹药的限制,打破了国有兵工厂对国内弹药行业的垄断。印度私营企业此前仅被允许生产弹壳,弹药装配工作则由兵工厂委员会下属的国有工厂进行。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16年2月25日报道,印度国防部正在向内阁申请许可,授权国内私营企业生产155毫米榴弹炮和125毫米坦克炮所需弹药,依赖进口的122毫米多管火箭弹所用装药和引信也有望实现国产化。 目前,印度陆军每年需要100万套155毫米榴弹炮所用双模装药。随着身管火炮大规模换装计划的推进,印度陆军的弹药需求预计将逐年上升。此前,印度国防部已从法国进口了70万套双模装药,总价高达140亿卢比(约合2亿美元)。 印度国防部计划近期授予太阳能工业公司(Solar Industries)为期两年的155毫米炮弹双模装药合同。另外,还有5家能够生产该型号弹药并满足国防部要求的印度私营企业进入候选名单。 美国已同意向印度出口145门M777超轻型榴弹炮 为保证大口径身管火炮的弹药供应,印度兵工厂委员会曾计划与南非丹尼尔公司和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合作建立双模装药生产厂,后因相关企业涉嫌腐败等不当行为而搁浅。印度陆军不仅大口径炮弹供应不畅,国产“英萨斯”突击步枪也大量使用进口子弹,并导致两次“步枪危机”。 《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政府在2014年3月份的一次检查中发现,陆军甚至没有足够的弹药支撑20天的“激烈战斗”。莫迪政府上台后虽然采取了紧急措施,但是建立足够的战争损耗储备仍需要很长时间。除了武器采购程序冗长外,印度兵工厂委员会下属39家国有工厂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 印度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国营军工体系是其长期依赖外国武器供应的主要原因。2001年,印度政府对国内私营企业全面开放军工领域,允许私营企业生产武器装备以及配套设施,试图通过引入竞争提高军工体系活力。然而,印度军工体系和军队内部对私营企业存在着巨大排斥,本土私营企业多年来只能在军工项目的配套领域获得一些不大的订单。 为改变军工体系改革停滞不前的局面,莫迪政府上台后加大军工领域对内外资的开放力度。2014年,印度政府把军工合资企业中外资比例上限从原来的26%提高到49%,并调整国防贸易补偿政策促进对外技术合作。2015年3月,莫迪政府将P-75I项目6艘AIP潜艇的建造订单授予了本土私营企业拉森·特博洛和皮帕瓦沃国防海上工程公司,开创了引进国外最先进技术交由国内私营企业组织生产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