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9|回复: 3

[军事] 《铸剑》2016-01-21:“海峡大巴”40年传奇:中国072系列坦克登陆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防务   2016-01-21 15:35


197.jpg
1月12日人民海军最新一艘072A型坦克登陆舰“天目山”舰服役。从1978年072型首制舰服役至今已经过去近40年,至今仍在继续建造,这在人民海军的大型舰艇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铸剑》回顾这款貌不惊人却对祖国统一至关重要的“海峡大巴”的发展历程。




198.jpg
在当初国民党海军遗留或起义的两栖舰艇中,10多艘美制LST坦克登陆舰可谓“镇宅之宝”,这些有的还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马口铁船”一直服役到1990年代,个别甚至到1996年完成南沙岛礁初步建设之后才退役,被一代代海军官兵亲切地称呼为“大老登”。




199.jpg
“大老登”虽然结实耐用运载能力强,但毕竟是航速只有11节(后期老化后航速甚至不满10节)的老船,因此长期主要担负训练和物资输送等二线任务。在诸如一江山岛登陆战等几次规模较大的战斗中,容易被击中、一旦损失难以补充的“大老登”们并未参战。




200.jpg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依靠苏联援建的设备和参照实战考验过的美式登陆舰艇实物,中国研制生产了大量的小型人员登陆艇/坦克登陆艇以及一些小型登陆舰,它们不仅装备中国海军,还出口/军援到苏联和越南等国家,为后来072型的研制积累了一定经验。




201.jpg
但在很不成功的073系列中型登陆舰(由于舰体振动等顽疾未解决,直到21世纪用072技术改进的073A出现前,少量生产的073系列基本只能用作运输舰使用)之后,由于技术和政治问题的影响,更大型的登陆舰并未随之上马,直到一次来自最高领袖的决断。




202.jpg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辞世。5月3日,刚刚结束休养返京的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突然谈及海军发展。他对时任海军政委苏振华将军说:“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已经年届八旬的毛主席语重心长地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指:“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




203.jpg
深感鞭策的苏振华第二天就向海军主要领导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5月8日,海军召开常委会并即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研究、论证,拟定了海军10年发展规划,并于5月22日向毛主席递交了书面报告。毛主席阅后23日即予批示:“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204.jpg
这份规划问题不少(后来做了重新制定),比如过于强调数量,要求大量生产已落后的21型导弹快艇、33型常规潜艇甚至是“海上民兵战”装备;新项目也多如老055驱逐舰那样脱离实际。但规划中的另一重点——发展大型登陆舰却催生了长盛不衰的072家族。




205.jpg
对于仍然要靠老朽的LST撑起登陆船团核心的人民海军来说,072的硬指标说起来很简单:比LST装得多、比LST跑得快。装得多的具体要求是一个加强步兵连+一个59式坦克连/2000吨货物。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很低的步兵部队没多少车辆,这个要求不难满足。




206.jpg
但072的航速指标相当高,别看18节对于战斗舰艇来说只是巡航航速,但对于舰体肥大,船头钝圆,动力也不是十分充裕的登陆舰艇来说相当不容易。当时苏联“鳄鱼”级坦克登陆舰航速只有15节,后来的“蟾蜍”级才达到18节,只有美国“新港”级航速可达20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7.jpg
高航速对于需要暴露在敌密集火力下的登陆舰艇的好处显而易见,而对人民海军的作战环境来说,18节航速则是夜间完成横渡海峡(计算运输编组时间)的必备条件——在台湾地区空军尚不具备全天候打击能力的时候,利用夜色掩护登陆船团自然是可行的。




208.jpg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实现高航速的重要基础——高性能柴油机主机在当时可没多少选择。所以正如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不如人的时候需要在气动和飞控方面苦心孤诣,虽然设计072总体要比设计战斗舰艇简单,但是在舰体线型的设计优化上下的功夫可一点不少。




209.jpg
简单说来,需要开一个宽到足够跑坦克的门的坦克登陆舰,其“脸型”基本就告别“瓜子脸”了。而“新港”实现高航速的诀窍就是“脸上不开门”,通过让坦克走滑梯——也就是那条34米长的铝合金跳板和门型支架,让艏部不需要额外开门,进而保证良好的水下线型。




210.jpg
虽说研制072的时候,“新港”已经服役五六年了,但其超长铝合金跳板对于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来说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攻克。加上型号研制要求急迫(3年定型!),吨位小于“新港”的072的研制思路还是得回到如何解决传统艏开门模式登陆舰的阻力问题上来。




211.jpg
为此708所首先通过对艏部半进水角的精心设计以及调整艏部吃水深度(LST为了保证登陆性能,艏部吃水只有1米,前后差异大不利于整体减阻),使072型成功“瘦脸”;而由于有着大倾斜艏柱,线条并不呆板,072型的造型相对国外的坦克登陆舰也颇为美观。




212.jpg
另外072的车辆跳板采用了两段折叠式设计,便于收纳在更狭小的艏部空间;同时为防止“瘦脸”后增加艏部压强导致难以退滩,倒车性能也加以优化。最终072成为了继“新港”级之后世界上第二款航速突破20节的坦克登陆舰,荣获1985年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




213.jpg
优异的快速性使得072甚至能做出一些一般登陆舰玩不出来的“花活”。2013年12月5日,面对美国海军“考彭斯”号巡洋舰抵近“辽宁”舰编队的挑衅,编队中一艘072III型旋即加速迎向排水量是自身一倍多的美舰并将之逼退,两舰最近距离一度只有30米左右。




214.jpg
尽管072在服役中也出现了诸如螺旋桨导管因设计不良腐蚀开裂(最后只能取消)等问题,但3舰服役后仍以高航速和出色的适航性(同等海况横摇角度仅为LST的一半)得到部队高度评价,参加了包括1988年修建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在内的多项重大军事行动。




215.jpg
目前这三艘舰龄逼近40年的072基本型已经分别被改为工程运输舰/训练舰发挥余热。从1983年开始,沪东造船厂接着建造了4艘外形相对基本型没有太大变化的072II,目前也有1艘先后被改为“拖25”和“警医01”移交海警使用。




216.jpg
从时间上看,1980年代末研制072III的动机和台海局势关系不大,只是在超期服役的LST面临大规模退役时的替代品。海军要求在这一批量生产的型号上彻底解决072的性能顽疾,特别要求在主机功率减半时航速仍要有18节,满足和平时期使用的经济性指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7.jpg
072III的主要开拓性在于初步实现综合装载理念。除了坦克登陆舰传统的车辆甲板之外,072III在艉部增设了一个小型坞舱,可以容纳2艘724型气垫登陆艇。尽管724型运载能力十分有限,但由此积累的气垫船投送经验也为后来726型和071的配套打下基础。




218.jpg
另外072III在艉部改装了可以保障直-8起降(包括直-10等新型号)的平台和相关保障设施,尽管没有机库,但这在短距跨海登陆作战中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尽管此时的直升机和气垫船还无法输送重装备,但这种初步立体登陆能力对相关战法的演训价值不可磨灭。




219.jpg
而在首批072III建造期间,正值1996年台海局势一触即发之时。作为战备工作的一部分,国内各造船厂开始大量建造成本较低周期较短,而又对兵力投送至关重要的登陆舰艇,于是1996年沪东造船厂又得到了第二批5艘的订单,使072III型的总数达到了11艘。




220.jpg
2002年最后一艘072III服役后,沪东、武昌和大连三大造船厂又紧接着分别建造了3艘072III的进一步改进型,多个厂家同时建造反映了部队需求的急迫,两年内9艘“新大登”均完工交付。这种被称为072A的型号改用庞大的全封闭式上层建筑,提高了人员居住性。




221.jpg
另外072A在舰桥前增加了两部吊车,丰富物资装载方式,提高了使用弹性。在专用运输舰几乎从人民海军中完全消失的今天,运输设施进一步完善的坦克登陆舰确实能够取代前者的职能,辅助岛礁补给舰承担日常对沿海岛屿的物资运输任务。




222.jpg
不过受到吨位和原始设计先天限制的072A在多用途方面也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兼顾,072A最主要的作战使命仍是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为了装运各种新一代国产陆战重装备,072A的车辆甲板和保障设备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提升了自持力和预置部署能力。




223.jpg
而从2013年开始,武昌造船厂又建造了一批072A改进型,之前从未建造过072系列的福建白马造船厂也加入了建造,目前已交付3艘,还有3艘在建。在071型综合登陆舰已经服役多艘,两栖攻击舰也即将开工的时候,中国恢复建造072系列让外界颇为迷惑不解。




224.jpg
在072/072II已经退出一线登陆舰队,而新型登陆作战力量还远未完善的时候,中国海军必然需要维持一支“诺曼底”式的大规模平面登陆力量。而在这种“数量也是一种质量”的力量中,和技术先进性相比,新舰能够快速建造交付并对接现有作战体系更加重要。




225.jpg
重新研制一型坦克登陆舰,在技术水平未必高多少的同时还会挤占主战舰艇的研发力量,研发生产周期也难以满足换装要求。而072A成本非常低廉、建造周期短,恢复建造不仅可以补充登陆舰队的规模,还能让厂家保持生产能力,有需要还能继续扩充产能。




226.jpg
新一批072A外观上主要变化是用一门H/PJ-17型单管30mm舰炮替代了76F型双37舰炮。该炮广泛装备在056型轻型护卫舰和改装后的“青海湖”号大型补给舰上,具备良好的适装性,有全自动和人工等多种操纵模式,适合对付小型水上目标这样的多样化任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27.jpg
说起来在072型的发展中,火炮武器的变化很有特色:072基本型装备4门66式双联57mm舰炮和4门61式双联25mm舰炮,防空火力和当时的051型驱逐舰几乎相同。而072II型取消了25炮,双57炮只保留艏部1门,其余3门改为更适合防空的61式双37炮。




228.jpg
072III进一步取消了艉部双37,利用空间增设直升机甲板,舰艏的双57也被双37取代,第二批的舰炮型号也改为全封闭的76F型;到了072A就只剩下一门76F双37,后续批次又改为H/PJ-17,和国产主战舰艇舰载武器发展中“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情况完全相反。




229.jpg
072系列在发展中的“去武装化”,侧面体现了中国海军整体实力的进步:随着护航舰艇作战能力的不断增强,对登陆舰自身自卫火力的需求程度自然也越来越低,使命也更多从防空转为执行非传统安全领域任务,省下来的重量空间则用于物资装载和功能拓展。




230.jpg
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的战争形式之一,如何对072这样的主力运输平台合理编组,实现更强的综合装载和突击效果也是人民海军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所以在海军登陆战演习中,经常能够看到072以大编队(包括近期和071的混合编队)出现。




231.jpg
在072/072II逐渐淘汰后,较新的072III/072A仍将保持在24艘以上的规模,保持着能将两个海军陆战旅一次性投送完成的能力(每舰装载两个连)。它们和仍在后续交付中的071型综合登陆舰和大中型气垫登陆艇共同组成了海军近海两栖作战能力的框架。




232.jpg
从虽然单项指标惊艳,但细节仍嫌粗糙、用途单一的072基本型,发展到较好实现了平战结合,有着出色使用经济性的072A型,中国独立探索出了一条两栖作战舰艇的发展道路,对坦克登陆舰的优缺点有了充分的认识,使得后来的071型能有更高的发展起点。




233.jpg
如果说071型和未来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是人民海军未来远洋投送能力的载体,那么072型的存在就是人民海军始终悬挂在“台独”份子头上的利剑——虽然走出岛链对它们来说往往力有不逮,但在短短的台湾海峡里,只需要一个夜晚的冲刺就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234.jpg
争取和平统一,但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尽管并不像东风-11/15战术弹道导弹那样锋芒毕露,这些貌不惊人的“海峡大巴”们仍将继续枕戈待旦,充当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重要的武力后盾。《铸剑》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0 02:40 AM , Processed in 0.0821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