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3

法国大师带你看看:1955年的彩色北京是啥样(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5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国大师带你看看:1955年的彩色北京是啥样

文章来源: 微信
于 2015-09-15 13:45:13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奇遇电影”(ID:cinematik),作者:时代映画社

1955年夏末秋初的时候,法国纪录片大师克里斯·马克带着一部里面装着16毫米柯达胶片的摄影机来到北京,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之旅:“30多年来,身在巴黎的我一直向往着北京,尽管我对她一无所知,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书本里得到了一些依据。”

《北京的星期天》 (19'18'')

北京的星期天 Dimanche à Pekin,1956导演:克里斯·马克片长:19:18字幕:内置中文字幕版本:2013年由法国国家电影中心重新修复版本·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克里斯·马克这部纪录片拍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仅6年后的1955年,此时离文革大幕拉开尚有10年。 翻开大事记,1955年算是相对平静的一年,此时韩战刚结束,中国陆陆续续和多个东欧、中东亚国家建交。

这一年的主题是扩展外交,4月印尼万隆会议召开,开始谋求亚非各国的承认和支持。经历了韩战后,经济建设也开始摆在第一位,第一个五年计划关键的一年,确认了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这一年,中共的统战工作方针确定;新疆自治区成立;华沙条约成立,东欧红色阵营开始抱团。

所以很好理解,中国政府对克里斯·马克申请前来拍片的态度是无任欢迎的。时隔多年,作为此片的汉学顾问加翻译阿涅斯·瓦尔达回忆道: “ 1956年(引注:实为1954年),克里斯·马克邀请我拍摄一部纪录片。第二年中国政府通过友好协会正式邀请了我。当时小组有七八个人,中国政府认为这部纪录片很有用。当时联合国还没有承认这个伟大的国家,就好像她不存在一样。现在我们当然可以对此一笑而过。”

a21.jpg

法国新浪潮的祖母级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不过,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祖母级人物,今年刚在戛纳电影节拿了荣誉金棕榈奖的瓦尔达,帮马克这个片子做的中文片头真是笑死人,请看:

a22.jpg

《北京的星其匀日》是什么鬼?

a23.jpg

“音朱”又是什么鬼?

a24.jpg

原来瓦尔达给自己起的中文译名是“娃尔达”,联想起她那个著名的蘑菇头,可真是萌死人。

a25.jpg

于是那年的夏末秋初的时候,克里斯·马克带着一部里面装着16毫米柯达胶片的摄影机来到北京,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之旅。

a26.jpg

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巴黎铁塔之下,一个法国国旗色的风车以及背景的蓝天,暗示着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也预示着这是一次不乏童心的旅程,马克说,北京其实是他童年时最向往的地方:“30多年来,身在巴黎的我一直向往着北京,尽管我对她一无所知。我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书本里得到了一些依据。”

a27.jpg

北京,1955年,旅程从明十三陵的古道开始。

a28.jpg

这是1955年北京的一个清晨,马车和带客座的三轮车同时存在,远处还有造型古旧的大汽车。

a29.jpg

那时,北京城的有轨列车还存在。

a30.jpg

1955年北京城的交警是穿这样的。

a31.jpg

扎着小辫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当时这种人力三轮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a32.jpg

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父母的同辈人。

a33.jpg

北海公园玩耍的小朋友们(如地址定位错误,请指正,谢谢)

a34.jpg

上体育课的中学生,你看她们脸上的表情。

a35.jpg

马克坐在人力三轮车后面看过去,当时的前门大街是这样的,各种繁体字的店牌。此时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火热朝天。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要到隔年即1956年才基本完成。所以依然能看到“资本主义”的尾巴。

a36.jpg

前门大街的万昌隆皮箱店。

a37.jpg

胡同依旧古色古香。

a38.jpg

还未被拆的古老城门。北京内城在西方人被称为“鞑靼城”。

a39.jpg

在校园里做个观测箱记录气象的日子你们还记得吗?

a40.jpg

马克给孩子们看一本法国的童书,这也许是他们此生第一次接触西方的文化。

a41.jpg

a42.jpg

当时大街上还有卖艺的人。

a43.jpg

琉璃厂的瓷器。

a44.jpg

a45.jpg

故宫,马可波罗造访过的地方。

a46.jpg

建国9周年游行。

a47.jpg

这些小朋友当中,你们的父母或许是其中一员。

a48.jpg

当年的国庆游行,还有杂技表演。

a49.jpg

马克拍到了历史时刻。

a50.jpg

一个秋日的下午。

a51.jpg

北京动物园。

a52.jpg

a53.jpg

a54.jpg

颐和园。

a55.jpg

与其说《北京的星期天》是一部由中国政府安排拍摄的宣传片,倒不如看作这是克里斯·马克、一个巴黎人对东方的想象。60年之后再来看这部作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异常珍贵的回忆。我们可以看看在大灾难即将来临之前,我们父母辈的童年,那个两个世代交接之间的北京。

a56.jpg

克里斯·马克出生在1921年,是法国的作家、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他的纪录片被称为散文诗一般,影像极优美而带有个人强烈的色彩。《北京的星期天》是他第三部作品,50、60年代他带着摄影机周游列国,来过中国,去过朝鲜、日本、冰岛、非洲、以色列、古巴、智利等地,远至西伯利亚,在拜访北京之后的1958年,他拍出了《西伯利亚来信》(1958),被巴赞称之为“文论式电影”(essay film),他将马克和天才让·维果的《尼斯印象》相提并论。这个时期的作品,被统称为马克的“旅行电影”(travel film)。


当然不得不提他在1962年的《堤》(La jetée),这部先锋科幻短片在2012《视与听》评选的影史五十部伟大影片中榜上有名,是唯一一部入选的短片,如果你们喜欢《12猴子》的话,必须要找来看看,它的创意是直接被这部大半个世纪前的小短片所启发的。克里斯·马克于2012年去世,国内也做过几次他的放映,如果下次再有,请勿错过。


本文转载自奇遇电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9-15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5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5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11:37 PM , Processed in 0.0846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