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1

最后的「自梳女」 终身不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8: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3-20 16:22:34 世界日报 中国新闻组整理


photo (5).jpg
90岁黄月蓉介绍当年在新加坡当妈姐时拍下的照片。(取材自京华时报)


广东省佛山市均安镇沙头村内,有一个被称为「自梳女」的群体,她们将头发梳起,以示终身不嫁。曾经,她们远赴南洋打工挣钱,被称为「妈姐」或「姑婆」。如今,这些无儿无女的老妇的晚年生活,备受关注。

安静、悠闲、远离喧嚣,这是均安镇沙头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在村中央,向一处深深的小巷内拐两个弯,便是90岁姑婆黄月蓉,一个人住了14年的房子。

推开高高的老式对开木门,狭小的庭院整齐别致,干净利落。长满青苔的墙边石台上,摆放著长满果实的金橘。屋门正对著的神位前,燃烧过半的两炷香,插在精心制作的石板上,一旁还斜插著几束粉色梅花。

photo (6).jpg
自梳女黄月蓉步履蹒跚。(取材自京华时报)

这套房子,是黄月蓉14年前从新加坡回国,用存款在沙头村老家盖起的3处房中的一处。另外2套,则分别给了她的两个侄子。60多年的国外打工生活,回国后就已经年过七旬。黄月蓉说,给别人打工一辈子,就只想自己住。

每天早上6点,她准时起床。先到村旁的小山丘周边溜达,她说,小镇的安逸,让她非常喜欢独自散步,看着郁郁葱葱的山林,也总是让她高兴。晨练过后,她便从容地为自己准备早餐。从去年开始,她的右腿膝盖开始间歇性疼痛,加上老人年岁大,行动起来多少有些迟缓,一顿早饭过后,基本已经是9点左右。

此时,黄月蓉正在清扫地面。连续两天的阴雨天气,让她有更多的时间收拾家务。做了多年「妈姐」,爱干净已经成了她入骨的习惯。每天上午,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是在打扫房间。黄月蓉说,姑婆都有个毛病,只要不打扫房间,心里就会觉得别扭。

她走进卧室,换一件酒红色呢子外套,搭一条披肩,端著刚刚泡好的咖啡,便坐在电视机前仅有的一张圈椅上,开始了一上午的悠闲。卧室的一进一出,屋内的灯一定会随手关闭。墙上贴著水电费明细单,透露著老人的细致。

「过日子当然要精细一些,虽然一人生活,但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黄月蓉说,现在的生活支出,主要靠当年打工的积蓄。虽然花销不大,但用钱的地方还是很多,「每个月做头发都要花不少钱,别的可以省一省,自己的仪表一定要注意」。

photo (7).jpg
87岁的梁洁源每天代姊妹们点燃盘香。(取材自京华时报)

每天晚上8点多,看过短暂的电视节目,她便准时躺下休息。这样固定无忧的生活习惯,让黄月蓉能保持足够的体力,每天白天继续劳作。虽然侄子们会定期看望她,但衣食住行、家中一切事物老人大都自行完成。

时间回到1941年。17岁的黄月蓉和村里的几个女孩决定到南洋打工。「我有个姊姊在新加坡」,黄月蓉说。那时候,家里很穷,在新加坡每个月至少可以挣100坡币。按照当时的汇率,折合国内600元,这是一笔很丰厚的薪资。

就这样,她们每人花费1500元,坐着轮船漂洋过海,经江门到香港,最后停靠在了新加坡。这一待,就是60年。黄月蓉先后换过4次雇主。每一户都住别墅,配有司机、妈姐和清洁工等佣人。「妈姐只有富裕些的人家才请得起,我们负责带孩子、做饭,一整天都在忙。」

为主家做的每一顿饭,黄月蓉都用心烹制。很快,她的勤快老实赢得了主家的信任,工钱也逐渐上涨,「开始每个月100坡币,后来涨到了300。」

立领斜襟,宽松长裤,黑发成髻。黄月蓉珍藏著的旧照片显示,当年的妈姐自梳女干净利索。那时,和她一样的年轻女孩全都聪敏勤快,奉行独身。她们很快便赢得青睐,成为南洋家政行业的知名品牌。

黄月蓉介绍,妈姐的薪水比普通女佣高不少,她们平时的外出,都有司机开车陪同,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人。除此之外,成家不会被聘用,也使得妈姐们不愿嫁人。错过了成家的最好年龄,慢慢地也就不再想。就这样,她和要好的姊妹们相约,决定终身不嫁,并先后「自梳」。

「一般都五六十岁才自梳」,黄月蓉说,她是60岁才自梳的,没有举行太过特别的仪式。「自己买了一只鸡,一把尺和一把剪刀,静对神灵,默默发誓,终身不嫁,这就算是完成自梳了。有一些更讲究一点的,她们还会花钱请师傅,更为隆重地见证自梳的那一刻。」

沙头村的另一名自梳女梁洁源今年87岁。和大多数自梳女不同的是,她没有出国,而是在广州给别人当保母。「我是22岁自梳的。当时就是很随意地把头发盘起,然后就拜祭神灵,再斟杯茶给父母,就算是正式自梳了。」

均安镇宣传文体办副主任欧阳少生称,在1886年到1934年间,跟黄月蓉一样,赴新加坡的「自梳女」,仅沙头村就有500多人。她们一拨接著一拨,三五成群结伴而行。

据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女士介绍,自梳女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南海、番禺和顺德为主,极少部分分布于中山、肇庆地区,产生于清朝后期。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获得经济独立,她们渴望自由的同时,也被工作所束缚,情愿终身不嫁。番禺、东莞等地的自梳女情况也与顺德相仿。

她们不用依靠别人,可以自立,便有了选择自己生活的成本,同时又担心婚姻会束缚她们的自由,婚后生活会影响到个人前途。这种行为本身,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

过去「自梳」,需要有特定仪式。先由族人择吉日,请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

仪式既悲壮又喜悦。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自梳这一风俗日渐衰落,新的自梳女不再出现。

现年96岁的欧阳焕燕,也是沙头村人,她就曾在著名华侨陈嘉庚的家里工作过9年,直到日军侵略新加坡,陈家回重庆。欧阳焕燕又到了后来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家里当工人,并前后在李家工作40多年。

曾女士称,目前,广东仅剩的几十名自梳女,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2011年妇联的一次调研显示,明确登记在册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龄在85岁到90岁之间。随著各项政策的逐步完善,自2010年起,自梳女们开始主动提出恢复国籍。

自梳女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有很大关联。现在,她们正在安度晚年,享受著安静平和的生活。

〔对话录〕 「不是排斥男人,我们要自立」

问:为什么选择做自梳女?

黄月蓉: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流传著关于女孩子嫁人的歌谣,歌谣里说嫁人后日子会很艰难。那时候,也真的是这样。很多姐妹都不想做受气的媳妇。最主要的是,我们都想自强自立。

问:没有结婚后悔吗?

黄月蓉:不后悔。其实,那时候工作有钱挣,就觉得挺好的。而结婚还要给别人生孩子,我接受不了。另外,给人家打工做妈姐,也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外面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人追过我。我早就说过,我是不结婚的,我要自立。姊妹们也有人后悔没有结婚,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她们真实的想法,在她们的心里,还是喜欢自己养自己的。

梁洁源:我的父母生了12个孩子,后来只剩下4个,2男2女,我是最小的一个。以前,那些地主想追求我,我不去见他们。他们老想追求我,那时候我长得很漂亮,但我根本没有结婚的想法。

问:现在怎么看待自梳这种现象?

黄月蓉:我们自梳女只是一段独特的历史,不结婚不是因为排斥男人,也不恨男人。我们去南洋打工,也都是靠双手养活自己。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情况。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吧。
发表于 2015-3-20 09: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2:36 PM , Processed in 0.0314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