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就恐慌?请做一个“安静的”投资者
过去两个月对于(美国)股市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一场大考验。标准普尔指数在9月19日见顶于2019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跌去9.8%。如果你在这一波的大跌中恐慌并在低位“割肉”的话,你可能就犯了投资者最常见的一个错误了。
人类的群居性所带来的定性思维是造成这种错误的根本因素。一方面,投资者希望和
“大部队”保持一致,毕竟大多数时间真理还在多数人手中;另一方面,投资者又希望自己能够先知先觉,早于他人发觉到顶部或者底部。然而,“聪明人”从来只
是很小一部分人群。当普通人感觉到恐慌而抛售的时候,可能市场距离顶部已经相当一段距离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做一个简单的“蠢人”可能效果更好。根据摩根大通的统计,
如果投资者一直在市场内进行交易的话,那么从1993-2013年的年化收益率将在9.2%左右。但是如果投资者刚好错过了一些市场较大规模的反弹(全年
表现最佳的10个交易日),那么平均收益率则将跌至5.4%左右。
更为关键的是,那些表现(涨幅)较好的交易日通常在市场大跌之后出现。这可能和市场本身的内在运行规律有关——任何牛市或者熊市都不是一蹴而就或者一下子就能走完的,市场总要出现反弹或者回撤。跌的越多反弹的空间就相对越大,涨的越欢乐,跌的时候就越痛苦。
可惜的是,市场投资者在实际的交易中却是刚好相反。策略师Gerard Minack的研究表明,在市场见顶的时候,资金流入通常是最为激进的,在市场见底的时候,资金流出却是最疯狂的。这也导致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收益还不及指数的表现。
Richard Bernstein的研究结果则更令人感到沮丧。过去20年来,大多数投资者的收益仅仅比亚洲新兴市场及日本股市要强一些。
这或许说明,大多数人直接购买指数型基金或者采取“买入-持有”的策略会比来来回回的买入卖出效果更好。
Gluskin Sheff首席策略师David Rosenberg10月1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调整总是交易的一部分,他们来了又去,不会停止。我们应该淡定一些,我们不要去尝试控制市场。赚大钱的人会在一直留在市场,直到市场趋势发生改变。”在他发言以后,标普已经将近反弹了8%。
当然,眼前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上证A股。在下跌超过100点之后,周二出现了2%以上的大反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