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这场风波中有多家公司,除被查的德诚公司和提供仓储服务的青岛港之外,有不少本地银行提供贷款,而与贸易商有往来的国际银行包括渣打、花旗、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 NV)、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和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 PLC)。本报《多家银行调查金属仓单骗贷行为》一文中,报道多家外资银行已经派员工到其他仓库检查抵押品情况,以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但董事长陈基鸿无法联系,据信被警方控制;外资银行调查人员也未获准进入仓库,核实库存。银行调查人员希望查看距离不远的蓬莱港仓储情况,同样未被获准进入。
可能受到影响的贸易公司也逐步浮出水面,既有国内也有海外贸易公司,如主要交易石油、能源产品及工业大宗商品的日内瓦公司(Mercuria Energy Group Ltd.),和瑞士矿业及贸易公司嘉能可(Glencore PLC)。贸易商亦采取应对措施,有的考虑将库存金属运出青岛港,移至韩国、台湾或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同时,数家银行和贸易商寻求法院保全,如中信集团控股的中信资源于6月10日向青岛法院取得查封令,以保全存放于青岛港的氧化铝和电解铜。但即使查封保全,也不能解决被多次抵押的货物归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