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9|回复: 0

跟着走,就成佛——乘宗法师开示(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8 08: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ebwxgetmsgimg.jpg


      接下来就很简单,最简单的就是佛性。当你用唯识破除了二执,用中观因缘生自性空这个般若空性的观照破除了最后的执实,剩下的是什么?就是你的佛性啊!超越了有跟没有,超越清净跟不清净,超越好跟不好,剩下的那个就是最宽广,最清净的佛性,禅宗把这个叫顿悟。听起来好像很简单,没有经过前面那个先把二执融化一点,执实融化一点,要直接认识到你内在的这个佛性,很难,很难。我们还是会用二执的眼睛看世界,用执实的眼睛看世界。看不到佛性是什么。所以,我们该借由这样一个次第成佛。

     众问:成佛之后呢?成佛之后你要干吗?成佛之后该干嘛干嘛。该煮菜你就煮菜,不会因为你成佛了,煮菜时,念一下咒:“嗡玛尼贝美红”菜就出来了。坐飞机,念一下咒,嗡班扎萨埵吽“蹦”飞机起飞了。你成佛后,你的内心面对一些境界就没有错误的执着跟错误的用力点,每一个境界的生起不会干扰到你那颗又平静又充满力量的心,这个叫佛性。而不是头变得尖尖的,耳朵变得很长,全身金色,不能动,坐在很硬的莲花上面,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不是的。所以,这个佛性是什么呢?佛性,就是我们的心最原本的样子。可以举一个例子。这杯水,这个水本身是透明的,对不对?像这样的杯子,背后放一块蓝色的布,杯子就变成了蓝色,如果放上一块黄色的布,杯子就变成了黄色,不管是蓝色,还是黄色,水的本质一直都是透明的。你心中生起的情绪和烦恼不是你真正的心,那个只是颜色而已。不管你生起什么样的情绪,那个佛性本心一直都是清净的。你只看那个颜色,不看那个本质,你就觉得,我业障很重,我是一个凡夫,我大概是真的修不了了,这个是没有自信。所以以前很多的大师说,跟你的佛性比起来,你现在看到的烦恼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百分之一。但就是这百分之一,让你在轮回里面受苦。你唯一应该去做的就是去发现你还没有看到的那百分之九十九。

     我们常常会说,洗衣服,白色的衣服永远都不会脏的,不是吗?如果白色的衣服会脏的话,怎么洗都是洗不干净的。为什么?因为它本来是干净的,才有可能洗干净。你想办法把它上面不该有的尘垢去掉,它才会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说洗衣服是错误的说法。你在洗的不是衣服,衣服本身不需要你洗的,上面的污垢才是你需要洗的。你需要洗的是什么?你要洗的不是你心的本质,你要洗的,是你的心上暂时浮出来的那些污垢(无明,烦恼等)。所以,如果你有前面的这两个唯识和中观的基础,你要认识你的佛性,很快的,这辈子开悟太简单了!OK,这个就是关于正见的分享。

     最后一个实修要诀是什么呢?止观。止观,就是禅修。念佛也是止观。止和观这是两个阶段。让你的心专注在某一个焦点上,让它平静,这是止。止,不是停止,止的意思是平静,延续这个平静。练习的方法很多的,念佛、打坐、数息,甚至休习茶道,花道统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最重要的就是观。真正可以达到解脱的,是后面这个观。这个观是观照,观察的意思。因为你学习了正见,唯识、中观和佛性,在你心很平静清晰的时候,利用这样的见地来调整你的心,你就解脱了。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见地为基础,你在观什么?你观照你的生命,如果没有正见的基础,你的观就变成一种幻想。幻想是一种feel(感觉),现在很多人学佛都在追求feel啊,很宁静,放松,或者像老外,开阔。如果你只追求这个feel,练瑜伽会比较快,而且还有塑身的效果。但是在佛法里面,不是追求这个Feel.

     你的心平静至某一个基础,一个层面以后,在这个层面上用你学习到的见地来跟你的心做一个对照。去观察,你觉得你眼里的世界那么的真实,为什么佛陀说一切都是空性,缘起性空?这里的落差太大,就是这个落差需要调整。当你看清楚,就解脱了。你可以用禅定的方法达到止观的状态,也可以用念佛,拜佛这样的方法,殊途同归。

      所以,这个次第就是这样,皈依,发心,戒律,正见,到止观。我觉得,我们现在每一项都蛮缺的。皈依,却不知道皈依的是什么,不知道皈依的对象的功德是什么。发菩提心,其实真正关心的是自己。持守戒律,把戒律当做帮规,认为吃素就是修行。正见,就更不用说了,这边待一下,那边学一下,整个学的迷迷糊糊。止观,总是在寻找那个宁静的feel。我们需要去调整一下。我觉得在我个人的学习当中,整个大乘的佛法,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府,它共同的课程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皈依发心这两个就是培养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在它的必修课里,一定学习的就是破除无明,再就是利用唯识破除二执,利用中观破除执实。最后再加上观心的本质,那就是佛性。

     我想这样一个修行的认识,它应该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去做。但你要认识到,修行不是一件事情,修行是每一件事情。我们现在有很多时候把修行当做一件事情,你会认为坐在坐垫上才是修行,在禅堂里才是修行。你的先生,你的太太,你的孩子,那个不赞成你修行的,那就是冤亲债主。越学佛,越觉得身边的人都是冤亲债主,不对的。所以,你今天有了这样的见地,要延续这个力量。生活当中要用这样的见地去面对。你觉得生活当中哪一个人最难相处,那个人就是你的功课。我们现在有很多学佛人,对外面的人很慈悲,对家里的人就不慈悲;对外面的人很包容,对家里的人就不包容。所以,你要认识到修行不是一件事,修行是每件事,你内在一定要有这样的见地支撑着。今天你遇到一个最难相处的,就利用他来成就你的修行。为什么?你觉得那一件事情让你不自在,就表示你对它还没有办法超越,它就是你需要去调整的地方,这个才是最好的修行。所以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修行不是一件事,修行是每件事。跟着这样走,最终就会成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7 07:33 AM , Processed in 0.0302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