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3|回复: 0

跟着走,就成佛——乘宗法师开示(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8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4-6-10 01:06 PM 编辑

webwxgetmsgimg.jpg


     在中国这个地方,各宗各派兴盛,禅宗、净土宗、密宗… 问题来了,都说我们学佛,但是佛陀本人属哪一宗?我们人呢就喜欢抓住一件东西不放,你的师父是禅宗,你就说禅宗好;你师父是密宗,你就拼命赞密宗最厉害。汉传佛教看不起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不屑汉传佛教,互相一直在分辨、辩论,问题就来了,释迦摩尼佛本人是修什么宗成就的?大家想过吗?

     我在各地讲课,我的学生各宗各派都有,菩提小组、广论、禅宗、净土,各种各样,然后忽然想起,我们来学佛,那么悉达多太子本人他是哪个宗?他坐在菩提树下开悟了,证悟了,超越生死,是怎么超越的?简单点,佛陀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

      分享下我的结论,不一定对,佛陀只有修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叫做‘菩提心’,老掉牙的主题。现在如果一个法师讲座讲这个大概没有人来,如果一个法师讲大圆满,就爆满。

      菩提心的内涵是什么呢?大悲心、空性的智慧。对众生不断的去培养大悲心,回应众生的烦恼;不断的内在去观照空性的智慧来处理自己的烦恼。不管哪部经典、哪个法门,都不会离开这两个重点,大悲心和空性智慧。同意否?要和我辩论下吗?请不要立刻相信,你们回去自己想一想。我们分析下,每一部经典,有的是侧重讲大悲心,例如普门品、地藏经,不要以为地藏经是念给鬼听的、在超度那些冤亲债主,不是,地藏经是侧重的讲菩萨的大悲心。很多人学佛一开始都喜欢念地藏经,你念没关系,但是念的方向想错了,越念眉头越紧,如果念到最后一段心情还不错,28种功德;念到中间心情很郁闷,做了什么会有什么果报、做了什么会入什么地狱、10种有11个都做过了,捧着一本经开始发抖。不是这样的,地藏经侧重于讲大悲心。再仔细想,有一些经典侧重的在讲空性的智慧,比如金刚经、心经、大智度论、圆觉经之类的,讲内心智慧升起的过程。念佛,不就是升起更多的大悲心跟佛相应,跟佛相应不就是跟智慧相应吗?参禅、明心见性这些是认识空性的智慧。

      学习密宗,不要以为念咒、灌顶就很厉害,它还是在启发我们的空性智慧和大悲心。所以我们要侧重在解脱的方法,就是源自于要去学习大悲心和空性的智慧。所以当你接触到这么多佛教的文化时,你能够从文化的背后去认识到大悲心和空性智慧的特质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要如何用功。

      在台湾有佛教的美术馆,现在大陆还没有,应该要发愿开始办佛教的美术馆,美术馆里供了一尊沉香雕的千手观音,有位美国天主教的神父来参观,他不认识佛教、不知道菩萨是什么,看到那尊千手观音,他问接待的法师:what’s this?这是什么?是你们的神吗?看起来像蜘蛛人。 法师回答他说:这个叫做观音菩萨,代表了一种大悲心的精神,千手代表无处、千眼是无时无刻去关怀、护念众生,随时准备要去利益众生。神父一听觉得超nice,这样的精神很令人感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如果要利用去学习佛法的精神而能够成就解脱的话,要思考怎么样才能成就解脱。佛法的成就解脱不限于宗派,它是共通的,佛陀时代本来就没有分宗派,从小乘佛法到大乘佛法,这是一个完整的大学,佛陀宣讲这个法门本来就是有他的用意,如果我们用狭隘的心抓住了部分偏颇的语言,就觉得这个可以代表整体的佛法,然后有很多的分别,这个也许对我们的修行是没有帮助的。像学净土的人觉得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了,也许在佛经里,佛陀有这样赞叹过,但是这是为了给当众者信心。

     有没有发现佛陀说法很喜欢给当众者说,学习这个法门都会说这个法们有多么殊胜。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法整体的解脱的方法是什么,而不是抓住一个片段,就以为这个片段可以代表整体。所以在这个整体的佛法的解脱和次第当中,我的心得,如果我们想要成就解脱,反过来说,你就要去认识到是什么东西让你没有解脱?有个人问老禅师,师父请您告诉我如何解脱?那个师父瞪着他:谁缚汝?(有谁绑住你了?)你还没有看清谁绑住你,你要解脱什么?我们很欢喜修行,可能你们每天念的经都比我多,你们以为师父每天念很多经,木有的,师父跟牛仔一样很忙的。我们每天念经以为这就是在修行,如果每天念经就是在修行,那么念佛机早就成佛了。诵经是修行吗?我们现在诵经也怪怪的,对经文太熟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若波罗蜜…(晚上要去哪里吃饭…哪家素菜馆好)…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太熟了,你的脑袋已经天马行空但口中还可以不停。

      或者你是学藏传佛教的,你想要消业障,修金刚萨埵,嗡班杂萨垛哄…金色放光…甘露…整个心是散乱的,嘴却不停,为了念完10万遍赶时间,这样能够开悟才奇怪了。但是,明明做功课的品质这么糟,只有回向的时候最专心,菩萨啊,一定要回向给他…担心前面做的那么多的功课,万一有一滴没有回向过来就浪费掉了。所以,我们修了很久,跟佛祖算账算得很清楚。

      我也是过来人,我们要去思维,学着从一个业余的修行人变成个专业的修行人,要思维念佛、诵经、拜佛这些都是工具,不要以为打坐双盘十几个钟头不放下来,修行就会成功,不是。 修行修行,要修正一些地方、修整一些地方,调整一些过去会让你烦恼的东西,调整到让你不烦恼,你要先认识到什么地方需要去调整,不然你是在调整什么东西。

      所以,在大乘的佛法里面说,今天你要成就解脱因为有东西绑住你,那是什么东西绑住你了?大概有三个层次,从最粗的一直到最微细的。

      第一种叫做业力的束缚。这是所有佛教徒最喜欢讲的,业障。今天你生病了-业障;今天礼拜天你要来听课路上塞车没法来,你就说-业障吧,看叫你多念阿弥陀佛;小孩子不听话-业障,生出个讨债鬼;嫁了个老公结婚前甜言蜜语,婚后露出本来面目-业障…什么事通通都扯到业障,业力的束缚,这是很多佛教徒最熟悉的。

     第二种比较细-烦恼。也许你会觉得内心有很多的烦恼,这个烦恼是什么东西?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负面的情绪,负能量。你在回应人事物的时候总是没有办法正面思考,知道这个不好但是无能为力。知道骂人不好,但是一把火起来的时候不骂不痛快;一把火起来不拍桌子无法泄愤;这是烦恼的束缚。

     第三种叫做见地的束缚,概念、观念的束缚。

     这三种哪种是最麻烦、难搞的?我的老师告诉我,这三个里最难解决的应该是观念的束缚。

     为什么我们会造业?那是源自你的观念,你的观念是负面的思考,你很容易去造恶业。价值观的认定,举例,你觉得这个虽然是杀业,但是利润很高,就忽视了那个生命的珍贵性,就以杀生为业,那是你的观念设定了行为的做法。

      你的烦恼、负面思考,人家跟你讲一件事情,你听不到正面的成分,都只听到负面。最近我看到一个心理学的例子,很有趣,我们现在的对话常常是破坏性的建构,例如,先生升官升职了回家跟他太太说,亲爱的我升职了。太太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反映出内心对这件事的看法。第一种,‘太好了,这是你应得的’眼睛看着她先生,这叫主动式的建构;第二种,比较淡定‘哦,那是不是以后会常常加班,赶不回来吃晚饭?’只看了一眼先生就转过来,没有眼神交流,那个feel就淡掉了;最后一种回应,太太什么都不说,直接人飘出去了… 这三种反应就是源自太太的观念,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烦恼升起呢?是因为你的观念先设定了。

       所以在整个大乘佛法里,我们讲的是整个观念的调整。拜佛、诵经、禅修真正的目的是借由这件事情来调整我们的观念。因为语言的使用、跟境界语言的回应互动、行为的回应互动,都源自于你怎么想的。你怎么想的,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回应。所以要知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听听他平常讲的话就知道了。过去有一位藏地的大师,他有一句口诀,我觉得那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开示:无明的大妄念造就了轮回的大海,智慧的大妄念干枯了轮回的大海。这是好几百年前,藏地的一位大师禅修的口诀,记录在他专门讲禅修的经书里,意思就是:要认识到念头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太多学习佛法的人以为学到最后就是要没有念头。你现在对于清静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对于清静的概念模糊,但是大致知道念头越少越清静。很多人说,师父我最近杂念好多。那你想要没有念头吗?很简单,买瓶红酒灌下去就没有念头了。如果没有念头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解脱、清静的话,那我们学佛到最后得到的果位就是木头如来嘛。

      我们是在追求没有念头吗?死命的用很多的佛号、咒来压住你的念头,所以要记住,念头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的每一个念头的升起如果都跟无明在一起,这件事情是有问题的。你的念头和无明在一起,造就了轮回这件事情。轮回的意思是什么?烦恼的恶性循环叫做轮回。因为没有智慧,心念每天在烦恼里循环,这个叫做轮回。不是指这辈子吃了很多的猪,下辈子就变成猪,这种轮回是很狭隘的,佛法讲的真正的轮回是内心的负面烦恼的循环。所以无明的大妄念造就了轮回的大海,你的念头没有智慧,那样的念头造就了你生命的迷惑和痛苦。反过来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智慧的大妄念就干枯了轮回的大海,这句话很重要,你的念头每一念还是有念头,但是念念不离智慧,每一念都和智慧在一起,对你自己的精神世界来说是看不到轮回的。当下解脱就在这个地方。就像以前的大禅师看到每一个就像看到佛一样,不见众生见佛陀,不见法相见法性。内心不会再被那个迷惑所烦恼,仿佛你过去在看一场电影,却忘记它是电影的时候,你就会困惑。你认识到它是电影的时候,你就没有烦恼了。但是你还有没有念头?有啊,你还是知道你在看电影,但是不会被干扰,就像这样。

      所以,这句话很重要‘无明的大妄念造就了轮回的大海,智慧的大妄念干枯了轮回的大海。’重点在于,我们的观念怎么和智慧的距离更贴近,你的观念、每一个念头、心念的造作,都跟智慧的距离越来越贴近,这样叫做修行进步。你外在的功课做了很多、外在的行为做了很多,你跟智慧的距离还是没有越来越贴近,这个叫做原地踏步。如果你完全不关心智慧这件事,那个叫做一点进步都没有。修行的方向又错了。所以这个是关于智慧的解脱,不是没有念头,而是要升起智慧。为了要升起智慧,它是有步骤的,这个步骤归纳起来,我将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实修成就五要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7 08:07 AM , Processed in 0.0391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