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海归在北京:青春与梦想的故事(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03: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4-28 03:54 AM 编辑

海归在北京:青春与梦想的故事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于 2014-04-27 21:04:53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到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留学潮,我国留学事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1978—2012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累计为109.13万,预计2014年海归人数将达到33.5万至35.8万人。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位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海归,曾经的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给他们留下了难忘记忆,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报效祖国一直是几代海归共同的梦想。

25岁的王樱菲2009年至2011年在英国萨里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回国后在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工作。“留学带给我最主要的改变是,把自己放在任何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有勇气和能力生存下去。在认识了外面的世界的同时,我也认识了自己,让自己有一颗追求梦想的简单平淡的心。留学回国,让更好的自己去服务我们的国家,让国家变得更好,是我们海归的心愿。”


a223.jpg

4月17日,王樱菲在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

a224.jpg

上图为4月19日,王樱菲在人民大学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在工作之余给自己“充电”;下图为2011年7月3日,王樱菲(中)和母亲(右)及英国友人在英国萨里吉尔福德公园野餐(资料照片)

27岁的杨冬2009年至2013年在日本留学,学习录音制作,2013年回国在MAO俱乐部担任调音师兼副店长。“出国前我希望自己能找到想做的行业并为之奋斗,把技术和思维观念带回国内。在日本留学,不仅是学到了技术,拓宽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而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也正是我想做的,感觉是找到了我的归宿一样。”

a225.jpg

4月16日,杨冬在北京MAO俱乐部的照片

27岁的杨冬2009年至2013年在日本留学,学习录音制作,2013年回国在MAO俱乐部担任调音师兼副店长。“我觉得‘海归’是个中性词,不应有太多的色彩。早期的海归一般都是学习出类拔萃或家境不错的人,但后来逐渐成了贬义。我相信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的东西再带回国内,推动我们国家的进步。”

a226.jpg

上图为4月16日,杨冬(右)在北京MAO俱乐部为表演的乐队调试音响;下图为2013年6月1日,杨冬在日本东京音乐学校的录音室里调音(资料照片)

26岁的纪乔上2009年至2011年在英国留学,现在某国有企业上班。“留学让自己开阔了眼界,学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前在国内时对‘报效祖国’没有特别的概念,但有了留学经历后切身地感到只有祖国富强,咱们在外面才能更受尊敬。现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很多企业都在实行‘走出去’战略,我们留学生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a227.jpg

4月20日,纪乔上在办公室的照片

a228.jpg

上图为4月19日,纪乔上在北京某拳击俱乐部里练习拳击;下图为2010年12月15日,纪乔上(左)在伯明翰大学和一起练习空手道的同学合影(资料照片)

今年49岁的郑春华是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小儿心脏病专家,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脏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心脏中心及西雅图儿童医院等做访问学者。“那段访问经历让我学习了国外同行先进的技术,拓宽了科研思路,也看到国外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和慈善事业的热心,这些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国家每年选拔优秀的人才去海外学习,这非常有意义,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a229.jpg

4月24日,郑春华医生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办公室里。

a230.jpg

上图为4月24日,郑春华医生在办公室为患者诊断病情;下午为2007年,郑春华医生(左)在西雅图儿童医院与先心病心导管介入专家琼斯教授合影(资料照片)

郭桂川2010年至2012年在澳大利亚留学,现在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担任土建技术员。“出国前我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建筑行业里做出一番成绩,报效祖国。虽然现在海归很普遍,但因为我的留学生身份,周围的人还是会特别关注我的发展,而这也是催化我努力上进的动力。留学经历让我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提高了语言能力,而集团公司也很注重对我们留学生的培养,使我感到距离梦想实现更近了。”

a231.jpg

4月17日,郭桂川在项目工地上

a232.jpg

左图为4月17日,郭桂川(左)在北京交通大学和同事打篮球;右图为2012年4月18日,郭桂川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图书馆(资料照片)

23岁的吴俊霄2011年至2013年在英国德蒙福德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学习,今年3月到德蒙福特大学中国办事处工作。“在出国前我一直梦想可以在未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理想的生活,让父母不再为我操心。留学回来我开阔了眼界,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海归来说,可能刚回国时对国内环境不是很熟悉,但我相信工作三五年后,随着对国内环境和公司文化的逐渐了解,海归的发展前景不会差。”

a233.jpg

4月16日,吴俊霄在德蒙福特大学中国办公室

a234.jpg

上图为4月23日,吴俊霄(左)和同事在中央财经大学向准备留学的学生(右)介绍德蒙福特大学的情况;下图为2013年12月11日,吴俊霄出席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毕业典礼(资料照片)

今年43岁的郭福1997年从北京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留学,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回北京工业大学任教。“留学这六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时光,使我对科学研究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也接触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如何运转,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记得1997年申请签证时签证官问我学成回国的打算,我说要当一名老师,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回过头看,我已经实现了当时的梦想。”

a235.jpg

4月25日,郭福教授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办公室里


今年43岁的郭福1997年从北京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留学,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回北京工业大学任教。“我们那时候虽然留学热已经兴起,但留学的门槛比现在高得多,得靠申请奖学金。学校每学期都会续一次奖学金,如果这学期学得不好,就没有奖学金,也就没有生活来源,所以我们都得拼命努力,另外就是得打工补贴生活,特别苦。当时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我们留学生在美国的经历和内心感受跟电视剧主人公王起明非常相像。”

a236.jpg

上图为2013年11月7日,郭福教授在给学生们授课;下图为郭福教授在留学美国期间参加美国热电材料项目评审会

今年68岁的王世铎是50年前教育部选派到古巴学习的留学生,1967年回国后在沈阳重机厂和北京市公安局工作,2006年退休。“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第一次向外大规模派遣语言留学生,我们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要求为人正直,对祖国忠诚。我们在古巴学习语言,了解当地的文化,回国后我们服从国家的安排和需要,兢兢业业地工作。我们有很多同学后来都身居高位,但都能廉洁自律,这都和当时我们接受的教育有关。”

a237.jpg

上图为4月18日,王世铎(左一)和50年前一起留学古巴的老同学在古巴驻华大使馆合影;下午为1965年,王世铎(前排右三)和同学在位于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学校和老师合影(资料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8 09:43 PM , Processed in 0.0399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