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当年彭德怀来电报询问是否将在朝鲜牺牲的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时,毛泽东留下的一句话。据辽丹东市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统计,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人数为183108人,大约18万人安葬在朝鲜。
1950年,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6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开展复员工作,有一些军开始在地方种地搞生产,很多士兵开始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部队确实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然而,很快这些人又被劝说留在部队。图为1950年,挥师北上的40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做出决定:第38、39、40、42军即刻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38、39、40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图为广州市声援抗美援朝的游行队伍。
此时,38军驻信阳,39军驻漯河,第40军正在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第42军正在东北从事农垦生产。之所以选中第十三兵团,重要的原因是,在这支原四野的主力兵团中,官兵以东北人居多,能够适应寒冷地区的作战,对东北的地形也熟悉。图为某军誓师大会。供图:华辰影像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名词是毛泽东听从黄炎培的建议修改的,以表达军队的非政府性质。10月19日,志愿军开始渡过中朝边境的界河——鸭绿江。此后,朝鲜战争进行了两年零9个月,但中美两国从未宣战。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战斗打响。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志愿军先后发动了五次战役。其中前三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图为1950年11月1日夜,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六团四连,最先插入云山境内,歼敌70余人。供图:华辰影像
在云山战役中,当二十多名南朝鲜士兵终于爬上山冈的一侧时,他们看见一个衣衫破烂的士兵突然从工事中跃起,他怀里抱着一根爆破筒,向他们冲来——石宝山,第四十军的一名战士,是朝鲜战争中第一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士兵。图为第三次战役巨林川战场一角。
1950年1月4日,志愿军39军的侦察兵进入了汉城。此时的汉城已被刚刚来到朝鲜半岛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下令放弃,并在墙上留下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图为1951年1月4日,中朝军队占领汉城。
70天后,汉城易手,再次回到李奇微的手中。第四次战役,志愿军遭到挫折,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第五次战役战斗结果更加惨烈,其中7.5万志愿军牺牲。图为第五次战役中某战斗模范班的勇士在金化以北的鸡雄山阵地上痛歼敌人。
五次大战役中,产生了很多著名战役,比如云山战役、长津湖战役、松骨峰战斗、汉城攻防战等。图为1951年志愿军在朝鲜元山一代抓到的联合国军俘虏。
这五次战役中,也诞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个体故事。朝鲜战争爆发当天,解放军第38军原营长曹玉海走在武汉市的大街上,爱他的姑娘向他提出结婚。他没答应,而是找到路过这里的38军跟着上了前线,8个月后牺牲。图为1951年2月,志愿军小分队发现一小撮韩国士兵。供图:CFP
在朝鲜战争中,很多志愿军战士都是战斗到最后一刻,宁死不屈。他们可能没有了子弹,没有了手榴弹,但是他们捡地上的石头当武器、甚至赤膊上阵,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图为在修理山阻击战中,某部二排在子弹打完之后,用石头打击敌人。
从1951年7月开始到1953年7月,停战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在这两年中,没有发生大规模、大兵团的运动战。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最坚固的防御工事。图为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研究防御敌毒气弹的方法。供图:CFP
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接触线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阵地对攻战。其中一次最典型的战斗发生在一个叫做上甘岭的小村庄附近的几个山包上。此役历经43天,志愿军阵亡4838人,伤6691人。图为上甘岭战役中,驻守坑道的志愿军战士。供图:CFP
在上甘岭战斗中,涌现出了黄继光、向敌群、孙占元、胡修道、牛宝才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为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爬行送弹药。摄影:高亚雄
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的作战环境是非常艰苦的。由于很多作战部队快速投入作战,很多战士都没来得及换上棉衣,就在冰天雪地里投入战斗,后方供应线又屡遭破坏,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和炒面供应,更吃不到新鲜蔬菜,第一线部队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
在战争初期,敌人武器占绝对优势,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参战,而志愿军武器相当落后,只有步兵轻武器。由于敌机对我军后方猛烈轰炸,道路桥梁被炸毁,我军晚上抢修,敌机白天轰炸。图为1950年冬,在朝鲜东线山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老乡家煮土豆充饥。摄影:蔡尚雄
这些问题直到1951年2月,彭德怀回国才逐步得到解决。他促使中央军委做出决定:中国空军去朝鲜修建机场;炮兵出动一个高炮师、一个战防炮师和三个火箭炮团;向苏联购买的1.7万辆汽车拟给志愿军其大部分;准备10万张床位的医院等等。图为战地流动图书馆。供图:华辰影像
战斗间隙,志愿军某部在进行政治教育。
彭德怀率军出兵朝鲜的时候,本没打算带女兵入朝参战,命令将所有非保障部队的女兵,都留在了国内。女兵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要求参战,甚至写血书申请入朝。在朝鲜战争中究竟有多少志愿军女兵失踪和牺牲,至今无法统计。图为在朝鲜前线的中国志愿军女战士们。
1952年2月底,中朝两国政府先后发表声明,控诉美国军队违反国际公约,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对中朝军民投放细菌武器。美国政府立即矢口否认。国际科学界和学术界等也因此陷入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持续了几十年,至今没有定论。图为志愿军防疫队给驻地军民注射疫苗。
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最大的困难之一是伤员问题。牺牲的士兵可以就地掩埋,但伤员必须在行军中抬着前进。按照中国军队国内作战传统,伤员都是交给当地老乡照顾。但此次异国作战,很难将伤员交给当地。图为志愿军女战士为伤员包扎伤口。
在战斗中,志愿军被俘人数在21400人左右。其中6000余人回到大陆,14000多人去了台湾。回到大陆的战俘,很多人被开除出党籍、军籍。1989年,大陆出台规定,允许被俘去台人员回大陆定居,承诺不审查追究其政治历史。图为1951年5月,美军为被俘的志愿军疗伤。
180师代政委吴成德是志愿军被俘的最高级将领,180师也是整个朝战中被俘人数最多的部队,这一番号在1964年被取消,至今未恢复。图为1950年11月4日,长津湖战役中,被美军俘获的三名志愿军。摄影:Frank Noel
据丹东市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统计,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人数为183108人,除少数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运回国内葬在沈阳、丹东等地烈士陵园外,大约有18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图为1951年5月17日,在春川地区阵亡的志愿军战士。
战事最为激烈的第四、五次战役,都发生在三八线以南区域。部队作战后撤时,对遗体进行了就地掩埋。停战前的最后一役金城战役,纵向推进至三八线以南,伤亡2.3万余人,其中不少埋骨韩国境内。图为1953年6月14日,铁原哈里前哨,美军掩埋志愿军战士遗体。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署。1954年后,战争双方均进入非军事区搜寻战争留下的遗体,志愿军62师组建了民政警察队伍,提出的口号是:不遗留每个烈士一件遗物,不丢掉每个烈士的一根头发。图为在战场寻找战友遗体的志愿军战士拒绝记者拍摄。
1958年,志愿军撤离朝鲜,仅留下一个7人工作小组在板门店军事停战委员会负责善后,包括接收在韩国境内发现、转交的志愿军遗骸。1991年9月,7人小组撤回。至此,寻找、挖掘和掩埋志愿军失踪人员遗骨的工作也随之结束。图为中国志愿军官兵向上甘岭英雄阵地“告别”
中国政府在停战后拨出专款在朝鲜建起了8处志愿军中心烈士陵园。此外,朝鲜还修建了62处志愿军墓地。安葬于韩国的志愿军战士,也拥有一座陵园,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为对手修建的“敌军墓地”。图为1958年,朝鲜人民欢送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回国。摄影:吕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