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5|回复: 0

[哲史艺丛] 【固执于见】仁必须守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8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固执于见】仁必须守着

作者:于坚
2014-03-07 11:06:39
来源:南方周末


世界无论如何进步,仁是不会进步的


文明一词中国独有。直接讲,就是以文来照亮。照亮什么?人性。人性是什么,孔子早就说了,仁者人也!在中国,人就是文明的亲在(借用海德格尔的术语)。

最近时代,不仁者层出不穷。舆论抨击那些制造毒食物者、制造污染者、暴力拆迁他人家园者……但很少涉及这些现象的根本——不仁!

“文革”时代,中国鲜矣仁。对仁的革命导致了文明的黑暗。文明具体到一个时代,就是文化。天人合一,文在中国不是抽象的,不是教堂里面的经书,它是文字语言、经典,也是传统、历史、存在方式、生活世界的种种细节。文制约规范着人的存在。文化在中国营造出一种宗教般的世俗的引导监督控制系统,潜移默化,“百姓日用而不知”。任何事情都必须“仁”“生生”“止于至善”,否则“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文革”的遗产是,开天辟地,否定文明,一切复0。只要站对所谓“阶级立场”,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什么都可以干,怎么干都可以。传统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红卫兵可以理直气壮打死自己的老师。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君子就是仁者,文人、知识分子是仁者中的布道者,“存之者”,而“文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文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君子。

人们并未从根本上反思文化在中国的重要性,文化被视为一种权宜之计,一种宣传手段。其实,文化化的是永恒的仁,仁泽天下;宣传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概念、观点。例如,“文革”时代“绝对正确”的宣传今天已经声名狼藉。“文革”后意识到国势衰落是经济的落后,而未意识到其根本是文化的黑暗。“五四”的中国先知意识到“仁”在历史中的操作性错误,被教条化,概念化,丧失了“活泼泼”,成为禁锢生命之枷锁这一面,还未来得及总结它有益于人性的另一面。而“文革”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仁”在根本上有益文明、人性的一面。

如果“先富起来”被文化的终极目的“仁”制约着,那么它必然顾及传统、道德、诗意、美感、哲学、经验以及中庸之度……文明在中国,早已设想出甚至实现过人间乐园(比如宋词歌颂过的那种现实,钱穆对此有深刻的论述)。人们只是在各自的时代中依据不同的物质条件再次实现之而已。例如,何谓家园,无论建筑材料如何更迭,人们理想中的天堂式的栖居难道不依然是“下有苏杭”么?人的进步仅在于接受“下有苏杭”用的是钢混材料,但不能“鲜矣仁”。可怕的是拆迁者们以为破旧立新就是进步,而意识不到将一位80岁的老妪(与拆迁者母亲同龄)赖以乘凉并将无疾而终的祖传槐树、水井、邻里、祖坟……的“旧”摧毁,让八十老母背井离乡乃是极大的不仁。

世界无论如何进步,仁是不会进步的。仁必须守着。仁决定着进步的质量。孟子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就像在西方文化中上帝创造了人那样,在中国,仁决定着人。“文革”的要害在于,它暴力地摧毁仁,最终丧失了人。

那些鬼城、雾霾、毒奶粉、地沟油、死亡的湖泊河流、贪官……无不是“鲜矣仁”的结果。

“仁者寿”。这不是关于如何延年益寿的医技,而是中国文明之大道。

(作者为诗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9 08:22 AM , Processed in 0.0347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