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上万元买「蝈蝈」 老北京爱虫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8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合报╱记者林克伦/综合报导】
2014.02.18 04:18 pm

8492858-3346032.jpg
北京十里河鸣虫市场一到旺季,每周至少能卖出三万只蝈蝈。
(香港中通社)

冬日听蝈蝈虫鸣是老北京人的传统享受,不少市民习惯在羽绒服内藏支葫芦,里头放著蝈蝈边走边听虫鸣,宛如大自然随身听;正因爱好者众,今年北京一只极品蝈蝈喊价高达五万元新台币,贵到足以买台中高阶家庭的音响了。
每年入冬后,蝈蝈叫声成为北京玩家们的新追求,香港中通社报导,这种五公分左右长的昆虫,夏季很常见,而人工培育的冬天「反季节蝈蝈」,最高市价能卖到上万元人民币、装进葫芦、揣冬衣里,更是道地的玩法。

北京东三环的十里河鸣虫市场是大陆最大蝈蝈交易市场之一,去年十一月以来,即有一百多家商户在这里贩售冬季蝈蝈。

根据统计,整个市场每周至少能卖出三万只。普通的蝈蝈,价格多在五十至两百元人民币左右,少数极品价格可上千元。

一位虫鸣市场卖家透露说,今年十里河鸣虫市场售价七千元人民币以上的蝈蝈,卖了十来只,「愿意出上万元买一只蝈蝈的玩家也大有人在」;北京著名鸣虫玩家赵伯光表示,花近万元买只寿命仅百日的虫子,仅为听牠在雪天鸣叫,「这乐趣大概只有北京人才能体会!」

北京玩蝈蝈的历史悠久,近三、四百年来未曾断过。赵伯光表示,玩蝈蝈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朝,当时有「万蝈来朝」说法,大臣们上朝时都揣著蝈蝈,而清皇宫里也有专门饲养蝈蝈的「分房」(繁殖蝈蝈的房间),每年供应皇宫的蝈蝈有上千只。

玩家王树林回忆说,即使文革期间玩蝈蝈被定为「破四旧」对象,但大杂院里的蝈蝈声也从未停过。赵伯光也指出,一九六六年八月各种鸣虫刚出货,北京已受到文革影响,仅那一年斗蛐蛐、叫蝈蝈等公开聚会停止了,但因虫子都已送到各玩家手里,私下把玩并未停止。

王树林说,昔日蝈蝈的主要交流地点是茶馆、公共浴室,一九八○年代后,蝈蝈产业再次兴起,到了八○年代末,一只上好蝈蝈可卖到五、六百元人民币,而当时大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到一千两百元人民币。

更贵的是「虫的豪宅」。装蝈蝈的器具,通常是竹笼和葫芦,而镶有玳瑁、象牙的雕花葫芦,则能卖到几千块钱人民币,之前有一只清晚期的装蝈蝈雕花葫芦,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鉴价至少廿万元人民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8 03:58 AM , Processed in 0.0259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