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1

大陆偷票房潜规则 大明星跳脚也没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日报╱娱乐新闻组/综合报导】
2014.01.25 04:08 am

为打击电影市场存在的偷漏瞒报票房现象,大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布《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和《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提出了严格完善影院票务软件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等多项要求。新京报报导,此举被视为净化电影市场的一次「重拳出击」。

偷得凶!2013票房少了24亿

据报导,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为217亿6900万人民币,但由于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现象普遍存在,每年售票系统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约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达10%左右。这意味著,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应为241亿8800万人民币左右。

屡禁不绝的「偷票房」行为,看起来只危及制片方的收益,跟普通观众貌似并没有多大关系。广州日报报导,实际上,票房被偷跟每一个观众息息相关。往小里说,你花了钱买了票,但你喜欢的电影、喜欢的男神、女神享受不到「贡品」,却被外人占了便宜,这往往也是不少粉丝气愤地举报「偷票房」的原因。

往大里说,偷票房会在整个电影行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的是整个电影产业的健康。试想一下,拍电影的人收益得不到保障,拍片的热情无疑地将受打击,日后谁还想掏钱拍片子?诱因大!1年增5077块银幕。

那么,为何一再喊打的「偷票房」依旧屡次发生?这无疑与中国电影市场近两年的快速增长有关。报导指出,光是2013年一年之内,全中国共增加5077块银幕,令银幕总数飙升到18195块。虽然大城市的联网售票系统日益完善,连锁品牌影院也都会注意形象,不会随便冒险「偷票房」。但是随著近年二、三线城市影院的大规模增多,监管没跟上的结果,就是为「偷票房」行为提供了不少寻租空间。

8447785-3326896.jpg
刘德华主演的《风暴》,传有部分票房统计在《私人订制》的名下。
(图:华映提供)

报导举例,例如去年底贺岁档《私人订制》与《风暴》等片票房都不错,但有观众在微博上晒出一张电影票根,机打的场次显示的是《私人订制》,却被用笔画掉,手写上《风暴》的片名。

这样一来,观众看的是《风暴》,但出票的时候系统却把票房统计在《私人订制》的名下。报导称,被媒体问及这一问题时,《风暴》主演刘德华坦率直言知道这件事,但面对偷票房的行为他也毫无办法:「我知道这事情,但我管不了。希望大家好就好吧,华语电影应该团结对抗好莱坞。」

大喊冤!赵氏孤儿不认偷大笑江湖

8447785-3326908.jpg
《赵氏孤儿》。
(图,威视提供)

另外,2010年贺岁档期间,有小沈阳的粉丝曝光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男性观众在石家庄太平洋影院购买《大笑江湖》的票,工作人员却拿出《赵氏孤儿》的票给他,还反复强调可以拿这张票去看《大笑江湖》。

报导指出,其后不久,网上又爆出「《赵氏孤儿》偷《大笑江湖》票房的新证据」——视频「江苏徐州影院再现赵孤占大笑票房」。事发后,《大笑江湖》发行方博纳称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取证,如情况属实将上报广电总局。《赵氏孤儿》出品方星美影业宣传总监孙小姐则叫冤道,「偷票房」事件让他们既表示愤怒,也深感委屈。不过,事件到最后也没查出个最终结果。

8447785-3326909.jpg
《大笑江湖》。
(图,博纳影视提供)


去哪里了!盲探票款被挪移

8447785-3326904.jpg
有网友爆料花了70元看《盲探》,但出票时票单上的票价只有35元。
(图:金马执委会提供)

报导表示,去年7月期间,一名微博网友上传了一张《盲探》的手写电影票,称某影城以「零食优惠套餐」的名义售卖这张手写票,怀疑本来应该归《盲探》的票钱被挪走。另外还有网友爆料,有影城推出饮料、爆米花套票优惠,观众花70元人民币看《盲探》,但出票时票单上的票价只有35元人民币,剩下的35元不翼而飞。

导演怒!陆川气到想丢杯

8447785-3326911.jpg
导演陆川的《南京!南京!》也疑遭同期上映的影片偷票房。
(图,新华社资料照片)

时间往前一点,在2010年一次电影工作者会议上,某导演吹嘘自己的影片票房赚钱,导演陆川认为对方是靠偷窃他的电影几百万票房得来,差点向对方丢茶杯。

报导指出,在陆川的所有影片中,能被偷走几百万票房之多的仅有2009年票房过亿元的《南京!南京!》符合条件。与《南京!南京!》同期上映的主旋律影片只有《高考1977》、《铁人》获得千万级票房。但究竟是哪里部影片偷的票房,始终没有获得当事人的确认。

有意思的是,面对「偷票房」的行为,虽然不少片方都表示要追查到底,但往往最后结果却又变成了不了了之的「不能说的秘密」。报导称,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制片方、发行方、影院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发行方还得看影院的脸色,毕竟对方掌握排片权。

另外,真正有「实力」与影院「较真」的制片方少之又少。报导表示,久而久之,「偷票房」居然成了行内难以解决的顽疾,大家对此心照不宣,不随便戳穿这层窗户纸,要戳穿也需要适当的时机,真戳穿了都难看,怪不得电影行内有句话叫「中国电影一家亲」。


发表于 2014-2-8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 06:59 AM , Processed in 0.0802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