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7|回复: 0

◣阿弥陀佛◥____希阿荣博上师答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 06: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是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颇具影响力的弟子之一。

二十余年来,他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发起、组织规模宏大的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教弟子闻思修持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1995年,在德格玉隆阔建立扎西持林闭关中心,为藏族僧侣开设系统完整的佛教课程,并为在家众提供各种修行的便利条件。著有《次第花开》、《寂静之道》、《喜乐的曼达拉》等书。

希阿荣博堪布,晋美彭措法王的不共心子。这位大菩萨曾长久安住在前译宁玛巴教法的圣地--色达喇荣佛教都市,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等大德,获得无量教法传承。其内证功德得到晋美彭措法王的认可,在法王上师所造的《大幻化网灌顶仪轨--近传加持》一文的后记中,曾如是说道:于如海般的教证、理证及窍诀法具有广博智慧者--希阿荣博堪布法王如意宝在传讲《法界宝藏论引导》时,堪布同时为五明佛学院所有僧众进行辅导,上师当时对堪布辅教的功德甚为欣赏。他已证悟光明大圆满觉性本体,能安住在甚深法性觉性境界中。这位具德金刚上师现在已成为世间希求解脱者之珍宝,其事业无勤广大,弟子遍布各地。 希阿荣博堪布的心咒 :嗡 格热湛嘉巴扎色德啊吽
(0)回复
1楼2013-11-18 15:21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连续签到10天及以上可使用加粗字体,连续签到20天及以上可使用红色字体,不能中断哦◆◆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我也说一句


张溪松
小吧主11问:很多佛学著作中说“一切情器世界皆由心幻化”或者“万法唯心”,但缘起法则说事物是因缘和合而生,这两者是否矛盾?

答:对这个问题简单地回答,可以梦来作比喻。梦境是心的幻化,在梦中我们见到的器情世界以及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真实存在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然而这种虚妄的显现也是依靠因缘才会如此这般出现在我们的梦境中。在梦中若相聚的因缘不具足,我们照样会经受离别之苦。在梦中也有亲有怨,有喜有悲,有顺有逆,其间这种种变化、生灭都是因缘在生灭。可见一切都是心的幻化和缘起法则并不矛盾。如果有时间可以读一读麦彭仁波切的《醒梦辩论歌》,慢慢体会醒与梦并无本质的不同,二者都是心的幻化,也都是因缘的显现。因是心,缘是心,因缘生灭是心。
回复 收起回复 2楼2013-11-18 15:23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我也说一句


张溪松
小吧主11问:”常有相续轮”观点佛法是恒时存在的,又怎会有八无暇中”佛不出世”这段时期呢?望上师得空解答。

答:关于佛出世住世的问题,法身佛乃自性光明,恒时不离,但众生能否见到殊胜化身佛,要看众生的福报。就像月当中天时,以盆盛水置于月下,水清月现,水浊月隐,月亮一直都在,但能不能映出月亮,取决于水清不清。

问:弟子正在修内外加行,关于打坐,弟子纹丝不动地用毗卢七法坐满次数比较困难,坐得太久会因身体不爽而影响所观,请问打坐的姿势是可以换的吗?

答:打坐的姿势可以换成单盘或一般的叉腿坐,关键是背要挺直。
回复 收起回复 3楼2013-11-18 15:24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我也说一句


张溪松
小吧主11问: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

答: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也正是修行的次第。

第一步要生起出离心,即厌倦轮回、希求解脱之心。许多人会想,这不是消极避世吗?其实,怎样是消极?如何是避世?这都值得去思考。一头扎进名利财色中,商海情海头出头没,家里家外应接不暇,不一定就是在积极、负责地对待人生。至于避世,社会关系简单、生活简单算避世吗?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呼朋唤友扎堆凑热闹的。文明发展到今天,人们似乎应该学会尊重多样性,接受别人选择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人生各有因缘。

我们回过头来谈出离心。轮回指的是陷于烦恼之中以缺憾、局限为最大特征的一种生存状态。厌倦轮回,就是厌倦了缺憾、局限、烦恼的无尽循环、生死疲劳。然而仅有厌倦还不够,还要希求解脱。在看到了轮回“苦”的本质后,进一步知道苦、烦恼都有其原因,通过闻思修行佛法灭除苦因,即能远离痛苦烦恼,得到身心自在之乐。

第二步,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生起菩提心,即为了一切众生脱离痛苦、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而精进修行直至圆满觉悟。发下这样的誓愿之后,要依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去践行誓言,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第三步是证悟空性,在菩提心的摄持下逐步圆满闻慧、思慧、修慧。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善护身语意、远离十恶业开始,身体尽量避免造杀生、盗窃、邪淫的恶业,言语上尽量避免恶口(骂人,说粗话)、两舌(挑拨离间)、妄言(说谎)、绮语(无意义的琐谈),尽量远离贪心、害心、以及执著恒常或拔无因果等极端见解。

本文转载自:菩提洲 http://www.ptz.cc (欢迎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
回复 收起回复 4楼2013-11-18 15:26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我也说一句


张溪松
小吧主11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

  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什么是我?你会说这个身体是我。身体由地、火、水、风这“四大”组成,也就是肌肉、骨骼、器官、毛发、水分、呼吸、气脉、热量等。这其中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单个来看,我们很难说肌肉、骨骼、水分、呼吸是“我”,否则,减肥成功后,你会感觉自己不完整了,因为有一部分“我”被减掉了,而实际上,你根本不会这么想,反而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完美。同样,我们吐唾沫、呼吸的时候,也不会认为自己被吐到了地上,或者被呼出去又吸进来。可见,“我”不存在于各别的四大中。

  那么思想、意识是不是“我”呢?思想意识只是一个个念头,心念的相续,迁流不住。任何时候当你想捉住念头,都处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状态,如果念头是“我”,“我”在哪里?

  “我”也不存在于身体和心念之外,没有人会认为自己身心之外的某个人或某件物品是“我”。

  “我”是建立在身心组合体上的一个概念。既然是组合体,就是相对、依赖其组成部分而存在,没有独立固有的自体。又因各组成部分皆在不停的变化运动中,所以整体形成的同时自然处于解构的状态,不具有恒常性,且当体即空。然而,人们却坚信有自在实存的“我”,并由此生出对“我的”的执著,想方设法呵护保全。

  人如此,物、事亦如此。比如一张木桌的存在,依赖于木头、钉子、木匠的劳动、我们的觉知和观念等等。木头由树而来,树由种子、土壤、气候、阳光、雨露而来,种子由另一棵树而来……仅木头这一项,其由来就可以无穷追溯。其他各项亦复如是。可知,平常如一张木桌,也或远或近地与整个宇宙相关。

  任何一法,都或远或近地以一切法为缘而生住。诸法互为缘起,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原理。懂得缘起,就不难理解空性。

  上面我试图从一两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侧面简要地介绍了空性。我们虽然是通过言语、概念、分别心去初步地理解空性,但不要止于言思分别,这些只是路标,是指月的手指,顺着它或许可以到达目的地,可以看见月亮,但是路标、手指本身并不是目的地和月亮。

  空性不仅是概念,它是人、事、物本身。不论你理解不理解空性,空性都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但空性慧,即证悟空性的智慧,是佛教中独有的,也是我们需要通过闻思修逐步显发出来的。

  “你见与不见,我都在那里。”见到了,才知道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没见到,自是咫尺天涯,相逢不相识。见,要靠智慧,而智慧由戒定而来。所以,人们较为常见的一个误解,是认为凭世间聪明,靠言思分别,可以证悟空性,而不愿去老实持戒,对治烦恼。

  在空性的理解上,另一个常见的偏差是执著断灭,认为什么都是空的,善是空,恶是空,因果是空,修证是空,所以不用行善,不怕造恶,随心所欲,就是最高明的境界。祖师们一再告诫:宁执实如须弥山王,不执空如芥子许,要修行者千万警惕的正是这种对空的邪执。

  不思善,不思恶,是入定的境界,并且非初学者所能了达,而出定后,仍然要谨慎取舍善恶因果,积累福慧资粮,不可荒废了修行。

本文转载自:菩提洲 http://www.ptz.cc (欢迎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
回复 收起回复 5楼2013-11-18 15:29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我也说一句


张溪松
小吧主11问: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答:就是您前一个问题中提到的远离痛苦烦恼。

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继而对这个“我”生起执著,然后对“我的”生起执著。就事物而言,认为有独立、绝对、固有存在的事物。这样的见地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与人、事、物的真实状态相反。世间万象皆依缘起,随条件的聚合、变化而生成、变化、坏失,无可执持。

  见地与真相的偏离,使我们处于愚蔽、扭曲、不得自在的状态,把原本无常的误认为本该恒常,把无我的执为固有,因而一再地幻灭、失落,求而不得,无从安心。

  因缘和合的现象,包括我们自己和一切身外之物之事在内,都不离痛苦的本质。拿我们每个人来说,有生便有死,在生死之间有无常老病、种种缺憾,这一副身心不过是变化的相似相续,哪里有什么是真正靠得住的?

  身心之外,如果我们认为有所得,则必定会经历失去。有积聚,必有消散时。有爱恋,必有怨怼时。这不是说你需要刻意地以消极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是你要看到得、聚、爱、福背后失、散、恨、祸的势。你也许会说,何不反过来看,失去必有得到时,遇祸必有得福时。的确可以这样看,但之后呢?还是得失得失,反复反复。留心观察,便慢慢体会到,轮回就是这样不由自主的无尽轮转,周而复始的无可奈何。所以佛陀说,要完全远离痛苦,只有出离轮回。

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具体的方法要依各人根器而定,没有一刀切、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套路。就大多数人的根器而言,把贪婪、嗔恨等作为需要断除的对象,以不净观等方法加以对治,是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佛法,增进对空性的了解后,可以逐渐把贪嗔等作为净化的对象,以观修空性等方便法门摄持,了达烦恼的本性为空,从而息灭痛苦。

  修行最好按照次第一步一步来,除非是罕见的上根利智,否则一开始就说不用对治贪嗔痴,只要知道它们是空性的就可以,这对初学者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反而可能误导他们,让人以为不用持戒、不用实修就可以解脱烦恼。

  我们总喜欢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找借口,不是么?

本文转载自:菩提洲 http://www.ptz.cc (欢迎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12:22 AM , Processed in 0.0319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