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1

特写:中国科学家乘“龙”首探大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0 06: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3-8-10 06:34 AM 编辑

特写:中国科学家乘“龙”首探大洋

2013年08月10日 11:03:33  
来源: 新华网   

s233.jpg s230.jpg

    8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进入载人舱前挥手致意。船上时间8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下潜是第二航段的第二次下潜。“蛟龙”号携带了沉积物插管、取多金属结核的小铲子和三个特制的生物诱捕笼。 7点25分,“蛟龙”号顺利入水。 10点30分许,“蛟龙”号已下潜至5267米一座100米高的小海丘底部,开始取样作业。新华社记者余晓洁摄


s231.jpg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布放到水面后,蛙人解除吊缆(船上时间8月9日摄)。船上时间8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下潜是第二航段的第二次下潜。“蛟龙”号携带了沉积物插管、取多金属结核的小铲子和三个特制的生物诱捕笼。 7点25分,“蛟龙”号顺利入水。 10点30分许,“蛟龙”号已下潜至5267米一座100米高的小海丘底部,开始取样作业。新华社记者余晓洁摄

    华网“向阳红09”船8月9日电(记者余晓洁)船上时间9日清晨6点30分(北京时间10日0点30分),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勘区。

    “向阳红09”船204房间,首席科学家王春生再次清点了下潜背包里的便携电脑、照相机、记录本、笔、全棉长袖衫和一袋饼干。

    他没吃早餐,事实上从8日下午就开始节食。

    6点40分,王春生端起矿泉水润了润口,背上包走向后甲板,走向即将载他逐梦大洋海底的中国“蛟龙”。

    “从7日首次下潜的视频资料看,5200米左右海深巨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比我们预料的更丰富,数量也更多。要知道,这些生物都是靠海面沉降的食物维持生命的,到5000米以下食物量已经非常少,所以深海生命的奇特、顽强让人惊叹。我急不可待想亲眼目睹美妙的海底世界。”王春生说。

    王春生,49岁,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三航段首席科学家。

    深海大洋,国外科学家乘坐国外载人潜水器下过,中国科学家乘坐国外潜水器下过,但还没有中国科学家乘坐中国潜水器下过。今天,王春生将把这个“没有”扔进太平洋。

    如果一切顺利,“蛟龙”将在第64次下潜中搭载他下潜至5200米的深海,进行深海生物、多金属结核和沉积物取样。

    6点50分,王春生进入载人舱内,靠右舷坐下,中间是本次下潜的主驾驶傅文韬,左舷为本次下潜中负责工程技术的叶聪。后两位拥有“中国载人深潜英雄”荣誉,代表了当今中国载人潜水器驾驶最高水平。

    5000米级深海,全世界只有几个国家的载人潜水器到达,其中有中国“蛟龙”号、俄罗斯“和平”号等、日本“深海6500”号和法国“鹦鹉螺”号。

    2012年夏,中国“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62米,创造了同类载人潜水器的深潜纪录。

    今天,深潜纪录已不再是唯一目标,利用载人潜水器为科研和经济服务才更加重要。2013年,“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航次。

    9日的下潜是第二航段的第二次下潜。“蛟龙”号携带了沉积物插管、取多金属结核的小铲子和三个特制的生物诱捕笼。

    “各就各位,”7点,现场总指挥刘峰下达一级指令。

    7点25分,“蛟龙”号顺利入水。天高云淡,是太平洋上难得的好天气。

    10点30分许,“蛟龙”号已下潜至5267米一座100米高的小海丘底部,开始取样作业。

    期待“蛟龙”号满载而归。

s232.jpg

“蛟龙”号携带了沉积物插管、取多金属结核的小铲子和三个特制的生物诱捕笼一起入水(船上时间8月9日摄)。船上时间8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下潜是第二航段的第二次下潜。“蛟龙”号携带了沉积物插管、取多金属结核的小铲子和三个特制的生物诱捕笼。 7点25分,“蛟龙”号顺利入水。 10点30分许,“蛟龙”号已下潜至5267米一座100米高的小海丘底部,开始取样作业。新华社记者余晓洁摄
发表于 2013-8-10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6 09:48 PM , Processed in 0.0257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