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于摸清地方债规模
中国国家审计署周日(7月28日)发表了一句话的声明,称根据国务院要求,该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从村政府到中央政府)的债务进行审计。
在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网站上发表的另一则消息称,国务院在上周五(26日)下午发特急明电,要求对全国的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命令审计署暂停所有项目,以便立即开始审计政府债务。从中不难看出该任务的紧迫性。
鉴于公共投资已经取代出口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政府承担了沉重且仍在不断增长的债务负担。经济学家们表示,债务高企阻碍了政府为经济增长放缓提供进一步刺激举措的努力。
中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5%,增幅低于第一季度的7.7%,很多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政府防止经济急剧下滑的选择之一则是加大公共开支,但债务规模高企意味着政府采取行动的空间有限。
尤其是,李克强所提倡的“新型城镇化”也难免会是使原本陷入隐忧的地方债务再次冲动。内地财经分析人士预计,2013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过程中仍将起到主要作用。其中,城投类债券的规模很可能快速增长。这些债务主要以市县级平台为主。而种种迹象显示,新一轮的城镇化不同于以往的城市化,落实政策的主体也主要集中在县镇一级,如此一来,地方债规模的继续扩大似乎在所难免。
中国地方债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审计风暴虽然紧急但并不突然。分析人士认为,摸底地方债是今年较早确定的,4月18日李克强提出要“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6月17日他考察审计署时又讲到“发挥审计对经济的‘体检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和揭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本月早些时候曾表示,本届政府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是确定地方融资平台到底有多少债务。
这是中国第二次试图计算各级政府究竟欠了多少钱。第一次审计得出的结论是,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欠债10.7万亿元人民币(合1.7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25%。中国财政部每年报告的中央政府债务则不到GDP的20%。但各方一直认为这些数字有低估之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总额很可能更接近于GDP的50%。
谁是下一个“底特律”?
中央政府已试图减缓债务增加,但收效甚微。中国经济已变得更加依赖信贷,地方政府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心已变得更加紧迫。
中国审计界资深人士张克今年曾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失控”,可能引发一场比美国住房市场崩盘更大的金融危机。
曾经的“汽车之城”底特律,终因政府无法偿还债务,7月18日向法院申请地方政府破产保护。接下来,谁将成为中国的底特律?
随着中国政府对地方债务的审计和监管措施落实,相信一个个地方的债务“黑洞”将逐渐浮出水面。据审计署的报告,从债务举借主体看,2012年底债务余额中,仍以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为主,分别占45.67%、25.37%。而且,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单位债务余额增长较大,分别比2010年增长22.5%和32.42%。
从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衡量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看,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10个地区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有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
这意味着中国至少有16个地区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存在“偿债压力大、借新还旧率高、变相融资突出”等问题。
然而,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还是土地财政,今年上半年,中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7.5%,但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却增长46.3%。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69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北京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2.9%,上海上涨11.9%,广州上涨16.3%,三者均创下中国2011年1月修改计算方法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
所以,接下来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振,土地变现困难或者价值降低,地方债务偿还就会越发困难。为此,分析人士称,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同样也绑架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