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arketWatch驻香港专栏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撰文指出,近期所谓安倍经济学交易的潮流反转,直接结果之一就是为套利而进入中国的热钱开始流出,而这些资金的流出很可能会使得中国面临信贷来源不足的威胁。
以下即斯蒂芬的评论文章全文:
最近几周以来,无论日元汇率还是日经指数都在剧烈波动,似乎是在发出明确的威胁信号,昭示着基于安倍经济学的交易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不必说,这必然会使得日元套利交易出现解扣的局面,而这就意味着,中国高度杠杆化的经济可能会面临重大风险,因为热钱的重要源头之一或将消失。
中国的金融压力已经出现了加大的征兆。先是银行间利率大幅度上升,继而是国债发行遭遇滑铁卢,这些显然都是因为现金愈来愈紧张的缘故。此外,人民币也受到了汇率走低的威胁,政府都允许控制紧密的汇率下滑0.3%。
事实上,在整个亚洲都出现了更大规模的资产重新配置,因为美国联储发出信号,可能会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减小资产购买的力度,而投资者和市场迟早是要让资产价格消化这样的预期的。
不过,或许更加应该关注的还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以及日本的不那么有序的货币政策变化。
截至上周五,日经指数较5月的高点已经下跌了20%以上,与此同时,日元汇率也渐趋走强,两者的波动都可谓惊人,而合并起来,则使得做空日元和做多日本股票的所谓安倍经济学交易惨遭打击——一度,日本新派改革主义者安倍晋三去年上任以来,这样的交易曾经是炙手可热的。
安倍的政策或许是为日本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力,但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这同样也成为了对更大的邻国中国的一种刺激。
去年11月,当中国脚步踉跄的经济在寻找底部时,上证指数也跌破了2000点。正是在这样的关口,日元汇率走低,之后日本更推出了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而中国的股市随之发生出人意料的反弹,房地产价格也同步上扬。
伴随日本央行宣布将每年购买价值约5300亿美元的债券,并将通货膨胀目标锁定在2%,他们的既定政策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伴随货币疲软的趋势变得明显,日元套利交易迅速变成世界上最热门的主题。最初,日元汇率的下滑幅度惊人,这样的交易确实是利润丰厚。
不过,以日元借贷还只是安倍经济学交易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则是找到一种能够提供更高收益率和更好保值能力的投资目标。当然,一段时间之内,对于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日元是绝对胜任的。
巴克莱资本提供的数据显示,根据波动性调整之后,中国的人民币是世界上外汇套利交易回报最高者之一。
大家一致相信,鉴于中国的货币汇率是由政策决定,人民币几乎没有贬值的风险,中国想让自己的货币国际化,自然是希望人民币能够呈现强势的。
在中国政府控制汇率的架构之下,人民币每天的波动幅度只能在“固定汇率”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哪怕经过了上周的小幅下调,今年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上扬了1.4%。
理论上说来,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是封闭的,他们很大程度上应该对国际金融市场所发生的事情免疫才对。可是,伴随人民币开始努力扮演贸易结算货币的角色,他们的边界便不再是风雨不透了。
最近几个月当中,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过中国官员抱怨说,日本的货币政策导致了热钱加速流入中国。可是,最近的数据却显示,资金流入中国的趋势似乎已经开始反转了。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计算,5月当中,中国的全球资本流入之下,金融机构净购买了价值688亿6000万元人民币(约合109亿美元)的外汇,较之4月间创纪录的2944亿元已经大幅减少。
上周,《中国证券报》在头版社论当中警告称,资本流入不仅仅是减缓的问题,而可能是整个趋势已经开始反转。
瑞士信贷则表示,热钱外流在短期货币市场上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强调指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曲线显示,短期利率急剧上扬,而三个月或者以上的部分则几乎没有变化。
这种非同寻常的收益率曲线反转,在他们看来,正是短期热钱流入趋势扭转的直观证据。
此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中国政府近期的政策变化有关,他们严厉打击了企业以虚假出口为掩护,进行套利交易,做多人民币的行为。
整体而言,或许应该说人民币做多交易的退潮是联储将退出量化宽松,安倍经济学交易反转,以及打击假出口联合作用的结果。可是,无论原因是什么,现实都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德国银行指出,套利交易的退潮可能会意味着中国廉价信贷的一个重要来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金融健康程度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似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外国资本的冲击面前比许多人预料的都要脆弱得多。(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