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美国目前的危机,需要做出非常大的牺牲;总统候选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还在许诺更多的甜头 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都已浮出水面,接下来,两个党派将逐鹿白宫。有分析师认为,本次大选是1980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因为目前美国的外交和经济都面临严峻考验。但是,与1980年相比,现在的情况更严重,反映出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在竞选演讲承诺的政策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都没有触及实质性问题。在一次研讨会上,某美国政客问我,像我这样的外国人认为美国应该怎么做。我
说,美国应该少花钱,多生产。这个答案让他很吃惊。因为当时那些政客们正讨论另一个财政刺激计划。当局者迷,这句话一点不假。美国陷入今天的困境,正是因
为花了太多的钱,这些钱比他们创造的财富还要多。今天的问题,怎么可能通过花更多的钱来解决呢? 不幸的是,两个政党都承诺将在医疗保健、教育、救助抵押贷款违约者和减税上投入更多资金,这与美国应该做的事背道而驰。 谁主白宫?
随着经济陷入滞胀,美国将会更加反对全球化。虽然麦凯恩代表的共和党支持贸易自由化,而且选举结果还没出来,但是,国会席位由反对贸易自由化的民主党
占多数已是板上钉钉。奥巴马是传统的自由主义者,深受中低收入阶层欢迎,而共和党候选人将继续坚持减税方案,这对富人比较有利。这是两大党派之间传统的分
歧。
对美国大众而言,奥巴马政府更受欢迎。他们在过去十年里经营惨淡,是全球化中受到损失的一方。资产泡沫推迟了他们苦日子的到来。资产泡沫使他们能因房
屋增值向银行借入抵押贷款并增加信用卡债务。当泡沫破灭,苦日子就到了。同时,油价涨了3倍。如果美国大众头脑清醒,他们不会选共和党的候选人当总统。
非经济话题在美国政治中有不同寻常的重要地位。许多选民、特别是活跃的选民,以社会价值或者文化理念来判断将选票投给哪一方。堕胎权和枪支所有权是最
重要的非经济话题。移民和种族话题在选民中也是很有分歧的。过去20年里,这些“价值观”选民和共和党中减税支持者在一条战线上。虽然“价值观”选民人数
不多,却是最有积极性的,因此,共和党候选人必须先通过他们的考验。2000年,与小布什竞争党内候选人时,麦凯恩虽然倾向于减税,但是与“价值观”选民
在关键问题上意见不和,以至于竞选失败。这次,麦凯恩改变了立场,以赢得党内“价值观”选民的支持。他选择副手的标准也是出于以上原因。
与只依赖“经济牌”相比,“价值观”选民的存在,使共和党赢得大选的几率增大。大多数“价值观”选民并不富有。他们中多数人是白人,住在小城镇,教育
程度低,有枪支,并有很多孩子。他们和减税支持者没有太多共同点,后者居住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企业,同时(或者)拥有很多资产。麦凯恩的副手佩林就是“
价值观”选民的代表。这个选择是为了将这些选民拉到麦凯恩这边。
不过,减税支持者和“价值观”选民的联盟尚不足以让麦凯恩赢得选举。这个联盟占美国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小。他们或许可以因为活跃参与而赢得选举。这是因
为虽然民主党代表大多数美国人利益,但是,大多数人是被动的。许多人不会注册选举。他们认为,自己的投票不会改变什么。共和党往常就是利用大多数人的被动
而赢得选举。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首先,奥巴马是黑人。这激发了最没有选举热情的黑人选民群体去投票。而且,奥巴马还和通常很少投票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会让结果变
得不同。过去20年里,当选美国总统的候选人总是以微弱优势胜出。参加投票人数增加对民主党是件好事。奥巴马可以做到这点,这对他有很大好处。
其次,经济在下滑。一个典型的蓝领工人税后月工资低于2000美元。他过去每月花在汽油上的钱是120美元,现在却要花500美元。他过去每月花
600美元买食物,现在却涨到900美元。另一方面,医疗保险每月是400美元。他的工资却没有涨。即使这个人坚持工作,他维持生活的压力也很大,更不可
能养活他的家人。即便许多这样的选民曾更支持希拉里而不是奥巴马,但是,让他们把选票投给支持为富人减税的麦凯恩,还是很难的。 今非昔比。共和党让美国陷入很糟糕的境地,无论是在外交政策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如果美国选民还选择共和党,他们理应承受现在的苦日子。
虽然共和党屡屡犯错,但民意测验显示,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支持率还是非常接近。奥巴马的种族问题和缺乏经验,经常被对手作为攻击目标。当然,选举的结果
还是未知。民主党很可能赢得国会多数席位,这可能会让选民选择共和党入主白宫,以避免权力集中。但是,分权的政府会出现政治上的僵局,对解决问题十分不
利。现在的危机需要美国出现团结的政府。我认为,选举的结果不会像民意调查那样接近。 经济难回转
不管是谁赢,要让经济回转都极为困难。美国已然居于一个债务泡沫之中。其原因众多,而格林斯潘可能要为此负最大责任。在执掌美联储的18年间,他一直
倾向于放松银根,对衍生品未能实施积极有力的监管,对次级债的猛增也手下留情。也许我们可以归咎于贪婪。华尔街设计出颇为复杂的产品,所谓的风险降低只是
他们虚构出来的,并不真实。他们把这些产品出售给容易轻信而又同样贪婪的投资者。但是,如果不是美国家庭借贷心切的话,即使处在这样一个能够传导泡沫的环
境,泡沫也并不一定会产生。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他们要借这么多钱,然后超出所能地花钱呢?
根源在于,许多美国人——很可能是大多数美国人——在面临日益加速的全球化时都想要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但事实上,全球化是会相对降低他们的赚钱能力
的。根据经济理论,自由贸易对每一个经济体几乎总是有利的。也就是说,自由贸易可以把蛋糕做大,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分到更多。
然而,蛋糕如何在一个经济体内分配,是随着贸易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由贸易中绝对存在着输家。理论上,在各个经济体之间进行再分配,能够使所有人的境况
都有所改善。这也是政治家介入的角度。政治过程能有多成功,取决于蛋糕做大的速度有多快,还取决于这个体系是否灵活、反应是否灵敏。美国的经济增长得不够
快,但收入差距拉大速度却很快。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0.428上升到2005年的0.469——显然,它已经显著上扬。基尼系数的陡增说明
了,美国相当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水平都相对下降了。
在加剧不平等问题上,比全球化扮演了更为重要角色的是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美国的医疗费用已经超过了GDP的16%,比起25年前高出1倍。医疗费用
居高不下,导致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承受的负担更为沉重,因为低收入家庭收入中用于支付医疗费的比例更大。这就是美国有15%的人口没有医疗保险的原
因,他们支付不起。的确,如果根据医疗费用作出调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实际收入,十年来并无长进。 受到全球化和医疗费用的阻碍,一般的美国家庭要靠收入增长来提高生活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美国人仍然相信生活水平应该永远在提高。房产的价格被高估,没有关系,反正可以借债——正因如此,“人人都过得更好”这样的神话就有了支撑。 的确,泡沫的出现加速了经济的增长,并使生活水平提高似乎更为可能。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贸易逆差和不断积累的外债。 这时,“金融创新”就出现了。通过多样化和套期保值等手段,“金融创新”使人们低估借债的风险,减少借贷融资需要的权益资本。当然,当危机来临时,所有的事情都扯了进来,多样化在这个时候只是帮了倒忙,而套期保值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也不听使唤了。
除了金融危机和医疗危机,一场社会保障危机也俨然将至。“婴儿潮”一代正要步入退休年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收现付型”,也就是说,一个人所做
的贡献并没有被储蓄起来,而是花在了别人身上。当劳动力人口比退休人数更多时,这样的体系创造了“盈余”。反之亦然。估计这一体系的短缺在GDP的2倍至
3倍。美国政府可能会陷入技术意义上的破产。下届政府必须为此采取行动。
金融危机蔓延、医疗费用直线上升、社会保障体系濒于崩溃……面对这些紧迫、棘手的问题,奥巴马和麦凯恩提出了什么方案?不多也。在他们提出的那一点方
案里,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更为复杂。二者都支持救市。布什政府刚刚接管了房地美和房利美,以求稳定抵押贷款市场,这可能会对麦凯恩的竞选有所助益。但政
府声称,纳税人不会为此埋单——他们还在等待奇迹出现。许多金融机构现在都命若游丝,靠着美联储在支撑。很有可能,他们会变成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那样
的“僵尸”。
比如,在医疗方面,各候选人都试图通过政府支出来拓宽保险的覆盖面,而不是尝试去降低费用。虽然拓宽保险覆盖面能够促进社会的公正性,这将使医疗危机
在未来几年内更加复杂化。美国的医疗成本在GDP中的占比每年以0.25%的幅度上升。两位候选人提出的计划将会加快这一趋势。如果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仍
然这么快,美国经济是不可能重新恢复活力的。
在社会保障方面,共和党人主张私有化——他们想说服退休人士在股市中赌一把,来弥补目前的短缺。民主党人则欲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让他们为社会保障贡献
更多。然而,二者都没有提及缩小受益面——而这才是惟一的出路。比如说,符合受益条件的年龄标准,必须从现在的63岁上提。否则,政府会撑不住的。
美国经济正面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要解决这一危机,需要做出非常大的牺牲。但是政客们却没有说到点子上,还在许诺更多的甜头。他们要给什么
呢?美元。多印钞票的结果是,痛楚在所有持有美元的人中传播,其中许多是外国人。这是美国最后一个还未付出全部代价的工具。 总有一天,外国投资者会意识到这点,然后抛售美元。到了美元做自由落体的时候,这种游戏就玩不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