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3|回复: 0

[中华脊梁] 培育出四位中央委员的英雄母亲葛健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9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培育出四位中央委员的英雄母亲葛健豪

罗绍志

2013年05月13日15:3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a716.jpg 葛健豪(前排左二)在法国(中右一为蔡畅)

在湖南双峰县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母亲,年逾50冲突重重阻力,倾家荡产,率儿女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归国后,母亲继续办学,将儿女一个个培养成革命志士。儿女牺牲后,她又将孙子孙女送上革命的道路。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富春共同的母亲葛健豪。她用一生演绎了一个传奇,毛泽东、邓小平尊称她为“大家长”、“蔡伯母”。

葛健豪(1865.08--1943.03),原名兰英,双峰县荷叶人。她早年协助毛泽东、蔡和森发起成立中共早期组织----新民学会。后偕子女赴法国勤工俭学,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学”,被当时舆论界誉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她曾在湘乡和长沙两度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堪称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她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人称她为“女中豪杰”、“革命母亲”。

a717.jpg 1920年,葛健豪(中)、蔡畅(右一)、向警予(右三)等勤工俭学生在法国蒙达尔纪女校

性格坚毅  勤奋好学

葛健豪出生时,在当地当时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他们彼此联姻,构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在荷叶的最上层。而葛健豪的父亲原是湘军的参将,后作过盐运使、按察使,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葛健豪和哥哥由母亲陈氏抚养成人。葛健豪幼时聪颖好学,性格坚毅。 16岁时,葛健豪与永丰蔡蓉峰结婚。

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就义,对葛健豪的思想影响很大。1908年,葛健豪回到老家永丰镇,身边只有3个孩子,其中有13岁的蔡和森(原名和仙)。由于家境衰败,儿女们都没有继续上学业。他们就做起小买卖。但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这位做母亲的心愿。当儿子蔡和森要上学读书时,她欣然同意。母亲的支持,成了儿子发奋读书的动力;儿子读书的优异成绩,又给母亲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她什么都听儿子的,尤其喜欢儿子讲时局的变化和革命的消息时,认为这是一件转变社会风气的大事,于是带头把自己头上的“巴巴头”剪了。她的行动,曾给永丰这个小镇带来了巨大影响,使得全镇剪辫子的人很多。后来蔡畅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母亲在那时候,可真是一个可惊的妇女,当1911年革命爆发的时候,她已经50岁了(实际只有46岁——笔者),但她很受革命的影响,决定不仅她的孩子们,连她自己都受到教育。”(韦尔·斯诺:《续西行漫记》)

1921年葛健豪在法国 a718.jpg

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她越来越感到送儿女读书的重要性。当许多新的学校在省城长沙兴办时,她决计送儿子进省城去读书。因为家庭已经破产,拿不出旅费和学费,她把自己私藏了几十年的嫁妆——一包首饰拿出来,交给儿子去典当,使儿子蔡和森在1913年远离家乡,走上了读书救国的道路。

葛健豪后因其夫蔡蓉峰离家外出,丢下家里不管,使她想像秋瑾一样彻底打破封建的枷锁,走自由解放的道路。

1914年春,年近50岁的葛健豪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4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进了省城寻求新知识。当她去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报考时,学校老师见她年纪这么大了,还带着儿孙来读书,不肯让她报名。她十分气愤,要儿子帮她写一张状纸,到县衙去评理。县官默默地读了她的呈文,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就在呈文上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学校破格录取。就这样,她被免于考试,进了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她一家三代人进省城求学,曾在湖南传为佳话。

葛健豪在女子教员养成所是十分勤奋好学的。为了尽快地掌握知识,她刻苦攻读各科课文,每晚学校的就寝铃声响过后,她还要自学几个小时才睡觉。她尤其喜读国文和唐诗,许多唐诗直到晚年还能背诵。她还不顾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参加音、体等活动,起过很好的带动作用。

她的勤奋求学精神,还赢得了毛泽东等有志青年的由衷敬佩。1914年春,毛泽东从湖南第四师范转入一师后,很快地与蔡和森相识了,通过与蔡和森的同学关系,也很快地相识了葛健豪,每次一见到她,总亲切地尊称她“蔡伯母”。


a719.jpg 1935年蔡母70寿诞

创办女校  随子赴法

1915年,葛健豪在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结业了。她回到家乡后 “永丰镇第二女子职业学校”(简称“第二女校”),葛健豪任校长。根据葛健豪的要求,第一学期只办了一个综合班,从第二个学期起,扩大为文科、缝纫、织业三个办,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妇女,约100多人。文科班以国文为主,兼学缝纫、织布、刺绣,学生大都是有文化基础的青少年;缝纫、织业班则以缝纫、织布、绣花为主,兼学国文,学生大都是文盲或文化基础较差的中年妇女。不仅免收学费,对缝纫、织业班的学生,还发给一定的生活津贴费。这对于鼓励妇女求学和开辟就业门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很多妇女把第二女校当成“妇女之家”:进了二女校,就好像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 由于葛健豪不仅经常传播新思想,使女校成了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的阵地,还极力倡导女子参加唱歌、跳舞、跳高、跳远等活动,更为“越轨”的行动时提倡女性“放脚”(不缠足)、留短发,引起了当地封建顽固势力的惊恐。最后这所只办了三学期的女校不得不暂时停办。

1917年夏,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同毛泽东等同学继续从事真理的探索。葛健豪为支持儿子,决定再跟儿女们进省城,全家搬到滦湾镇附近的刘家台子。

1918年4月,蔡和森同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他们即筹备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一事。

a720.jpg 1943年毛泽东挽蔡母葛健豪

1919年夏,蔡和森动员母亲、妹妹以及向警予等女青年赴法。葛健豪非常赞赏并同女儿蔡畅以及向警予等青年,于同年秋离开长沙,前往上海,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

1920年2月2日,葛健豪等人安抵巴黎,7日到达蒙达尼。由于当时法国的男女学生不同校,她和女儿蔡畅,以及向警予等女生入了蒙达尼女子中学。

在法国勤工俭学的4年生活中,葛健豪主要经历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刻苦攻读法文。她一切从头学起,勤奋刻苦,使得她到法国后不久,不仅能说得一口较为流利的法语,而且能阅读法文报纸,成为学校的一名优等生。

二是极力支持儿女的自由结婚。到法国不久,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在频繁的接触中,由纯洁的同志感情发展成了真挚的爱情关系,于1920年5月,结成为“向蔡同盟”;其间,女儿蔡畅也在法国同李富春结了婚。他们兄妹的自由结婚,在当时的中国青年中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许多青年“以向蔡做首领”,实行了不要婚约的自由结婚。

1985年陈云为蔡母题词 a721.jpg

三是赞成留法青年的革命主张,投身激烈的革命斗争。如1921年2月28日发生的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馆的请愿斗争,她与女儿蔡畅及其他几位女生,紧跟着打头阵的向警予,走在400多名留法学生的前列,冲进了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这次斗争虽然未完全达到目的,但迫使驻法公使馆发放了3个月的生活维持费。

四是关心和爱护青年一代。她不仅热情接待了以后几批来法的中国学生;同法国的教师、同学,也相处得非常好。特别是1922年,蔡和森和向警予先后回国后,她把照顾当时已经怀孕的女儿蔡畅的事,全部揽在自己身上。1923年2月,她的外孙女在法国出世后,她又要学习,又要做工,又要带小孩。直到同年秋,党派蔡畅夫妇去苏联时,她才带着孙女李特特返回祖国,结束了留法勤工俭学的生活。

a722.jpg 双峰女杰广场葛健豪雕像

革命母亲  亮节高风

回国后,她除了继续支持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工作和养育孙辈外,她还积极投入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1925年夏,她在长沙创办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被推举为校长。在办学中,葛健豪对学生是很爱护的。她时常不顾自己家庭的生活困难,为学校添置设备,救济了部分困难学生。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葛健豪创办的职学遭到破坏。长沙不能久留,她领着两个外孙女前往武汉找蔡和森、向警予。到武汉后,党组织把她安排住在一条巷子里。但蔡和森、向警予工作非常繁忙。葛健豪只要见到他们就勉励既要敢于革命,又要注意安全。

党的“八七”会议后,蔡和森兄妹把母亲、孩子都接到了上海。她虽已63岁,又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她始终忠于党的事业,一面带孩子,一面做掩护工作。1928年5月,儿媳向警予在武汉壮烈牺牲,她一直不知道这个消息。

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蔡和森受到党内立三路线的排斥。为不加重母亲的负担,蔡和森兄妹将母亲送回老家。就这样,葛健豪又回到家乡。没想到,此后,她再也没有外出的机会了,也没有见到儿子蔡和森。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牺牲。党组织和家里的人一直没有将这一消息告诉她。

葛健豪回到一点财产也没有的老家,一直过着贫寒的晚年生活。尽管如此,葛健豪依旧乐观的生活,养鱼、种花,栽树,带着孙辈在田间劳动。

党对这位革命老人及其后代非常关注。抗日战争前后,党曾派人把她的孙儿、孙女送去苏联。1938年,周恩来同叶剑英来到长沙时,还专门派人到石板冲,想把她接出去,但她为不加重组织的负担,坚持要住在乡村,直至1943年3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葛健豪去世,享年78岁。临终时,她还不知道两个儿子和儿媳已经牺牲,她曾嘱咐长女蔡庆熙要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a723.jpg 许德珩为葛健豪题词

毛泽东在延安得知葛健豪逝世后,提笔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

这位伟大的母亲为中国革命养育出了出类拔萃的人:儿蔡和森、媳向警予、女蔡畅,女婿李富春——四位中央委员。

葛健豪去世后,由她的长女蔡庆熙将其安葬于双峰县金田石板冲。

为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1985年9月,双峰县人民政府为她立碑:“蔡母葛健豪纪念碑”,碑名由陈云同志题写。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德珩题写了“母仪是式,亮节高风”,并题诗:“豪杰蔡家多,儿女万人歌,堪为烈母颂,留学创先河。”

蔡母葛健豪虽非中共党员,却破例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六卷,是其中唯一的一位非党人士。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委党史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1:05 AM , Processed in 0.0323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