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2

莫 杨对话: 中国人务实 德国人易走极端 物理学的评定更加容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6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3-5-16 03:45 PM 编辑

莫 杨对话:  中国人务实 德国人易走极端 物理学的评定更加容易



莫言杨振宁巅峰对话:  中国人务实 德国人易走极端
                                      物理学的评定更加容易


莫言杨振宁巅峰对话:中国人务实 德国人易走极端
2013年05月16日07:46   
来源:新京报

   a443.jpg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左一)和莫言(右二),昨日在北京大学巅峰对话。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摄

  莫言:“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一定非常高调,你不服你也得一个。但对于文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好,有人却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去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

  两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莫言,昨日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关于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莫言:领诺奖时只是在观察

  对谈开始,杨振宁便回忆起1957年在斯德哥尔摩领诺奖时的情形。他说这次给莫言颁奖的瑞典国王是当时给他颁奖的老国王儿子的孙子,“他当时也参加了诺奖的宴会,只有10岁左右,这也许也算做一种机缘。”

  杨振宁说自己和莫言走了全然不同的道路,一个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一个是农民的儿子,最终却都到达了斯德哥尔摩。杨振宁觉得自己当时在领奖时的心情,和美国物理学家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很想知道莫言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对此,莫言说自己的感受和任何人都不一样,“我的感觉是我这个得奖者已经成了被众人研究的科学对象,像被放在聚光灯下做手术,被人说这个器官有问题,那个器官又不太对。”所以莫言觉得自己在领奖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观察者,“我看看国王,看看王后,也看看王后身后的两个女儿,当然也看台下我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杨振宁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的确争议很多,“科学类的奖颁了一百多年,其中也有一些争议,但80%应该是正确的决定,这应该是因为科学的价值观比较单纯。”对于有人问自己为何获奖低调,莫言说:“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一定非常高调,你不服你也得一个。但对于文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好,有人却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去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

  杨振宁:科学属于猜想,文学属于幻想

  而谈到科学与文学的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中发现的成分要比文学少,“科学是猜想的学问,不是幻想的学问,科学要了解的是一些已有的现象,了解宇宙的结构,这个过程中需要猜想。没有人类的时候电、磁就已经存在,这不是幻想出来的。”莫言同意杨振宁的说法,他说很多作家并不具备物理学、天文学的知识,却依然可以对宇宙进行描写。他举了蒲松龄的例子,讲了蒲松龄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对于天体的想象。说到这,杨振宁对莫言提出了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如果把爱迪生请到21世纪生活一个礼拜,他觉得最惊奇的发明是什么。莫言觉得应该是手机,杨振宁说他想的也是这个答案,“随便从口袋中拿出来就可以和美国的人通话,这个比封神榜里的故事有意思多了。”杨振宁说年龄越大越觉得科学的有限,发现科学与宗教的息息相关。

  杨振宁也谈到了对中国科学界的观察,他说如果比较50岁这个年龄层的中国科学家和德国科学家,会发现有清楚的区别,“中国人比较讲究实用,比较务实,而德国人容易走极端。”

  最近大家都关注的“中国梦”也成了两人探讨的话题。杨振宁说中国近一百年有着非常悲惨的历史,这种被欺侮是他灵魂深处的感觉,但他越来越有信心,相信“中国梦”是会实现的。莫言则说他昨天看见一条新闻,说美国一个公司征集去火星的志愿者,中国报名的人很多,他觉得这就是“中国梦”,大家“都到天上去”。

莫言对话杨振宁:物理学的评定更加容易
2013年05月16日08:02   
来源:京华时报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左)和莫言相聚北大开展对话,范曾(中)主持。杨振宁坦言,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追上了外国上百年走过的路程,其中肯定有不少问题,需要正视这些问题。



a444.jpg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左)和莫言相聚北大开展对话,范曾(中)主持。京华时报记者 王俭 摄/视频

昨日,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杨振宁、莫言两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北大,与年轻人聊“科学与文学”“天才”“中国梦”等话题。在谈到天才话题时,莫言称研究物理学的杨振宁才称得上天才,而文学的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来生,我要去学物理,研究天文学。”

□现场对话

关键词 诺奖

领奖感受跟英国人不同

当天央视《开讲啦!》栏目把录制现场搬到了北大,撒贝宁和学者范曾担任主持人。台上两位诺贝尔奖“大腕”对话,显然少不了“诺奖”的话题。

杨振宁回忆当初去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站在领奖台上的感受跟英国人有很大不同。他问莫言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莫言说:“我不单跟英国人的感受不一样,我想跟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几十年来中国人都热爱讨论诺奖话题。”

莫言透露,他领奖的时候已经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观察者。范曾问莫言当时在观察什么,莫言笑着说:“看国王,看王后,还看国王身后的两个女儿。”这番回答,立刻引来现场观众的笑声。

关键词 科学与文学

科学是猜想,文学是幻想

问及科学与文学的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是猜想,而文学是幻想,“很多的科学发现都是由一个猜想引起的,而文学创作则需要根据对客观事物的幻想”。

莫言认为,科学和文学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讲了《聊斋志异》中的《雷曹》故事。莫言同时也借这个故事说,自己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也有人说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他希望大家要破除“封建迷信”。莫言同时认为,中国有很多科幻小说是不错的,比如《三体》等。

关键词 天才

物理学的评定更加容易

在谈到天才话题时,莫言称研究物理学的杨振宁才称得上天才,因为物理学的评定很容易,“如果你觉得我不对,直接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而文学的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觉得获诺贝尔文学奖很虚心,如果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会很牛气。如有来生,我要去学物理,研究天文学。”

杨振宁坦言,每个人天生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姚明是很明显的例子。他本人相信是有天才存在的,他举例,一个印度科学家100多年前就写出很多公式,但不能阐述原理,而这些公式有很多被证明是正确的。

关键词 中国梦

需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梦”是最近的热词,当范曾问两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时,杨振宁称这是一个全民族的总结,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或概括。他认为,中国近代遭受了很多悲惨的历史,使得变富强的愿望更加迫切,“我们现在有数不清的有能力的年轻人,中国的大学生接受的训练很多,比国外学生更早成熟,对自己的前途有更清醒的认识,我对中国的未来是充满乐观的”。

不过,杨振宁坦言,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追上了外国上百年走过的路程,其中肯定有不少问题,需要正视这些问题。

莫言的回答则简洁得多,他说:“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美国招募去火星的志愿者,中国人报名的最多。我觉得这也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梦想吧——飞到天上去!”

□精彩瞬间

杨振宁抢主持人饭碗

“我有一个问题问莫言。”在对话中,这是杨振宁重复最多的话,他发问之多甚至超过主持人。

在学生提问环节,有人问莫言“文学与故事”的话题,莫言回答后,杨振宁却觉得有点意犹未尽,他抢着发问:“讲故事的人不一定都成了作家,而你怎么就成了作家了?”这一抢问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莫言这次回答要认真许多,他称自己首先是听故事,喜欢夸张的转述,其次懂得选择故事,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后,认识到作家应该写他熟悉的经历和生活。

对话中,爱发问的杨振宁还突发奇想,问莫言:“如果把爱迪生请回来,21世纪最让他感到神奇的东西是什么?”莫言觉得这个发问像科幻小说,“用的手机吧,它太神奇了”。

莫言咳嗽被当有话说

访谈最后,有位学生问杨振宁、莫言和范曾对青年人有何忠告,三个人却都不愿意先开口。

台下主持人撒贝宁注意到一个细节,他马上问莫言:“莫言老师,我看您嘴动了一下,是不是有话要说?”莫言则赶忙解释:“我刚才是想咳嗽,但又忍住了。”如此坦诚的解释立刻把现场观众逗乐了,有观众小声说:“这个老头儿,太可爱了。”

□学子发问

学生:我是一位理科研究生,平常看着大家去打球、唱歌,我却只能做研究,想问您做研究生的时候寂寞吗?

杨振宁:我做研究时,物理学只有三四个方向,而现在你们面临的研究方向要多得多。我做研究最难的时候是找论文题目的时候,恐怕这是所有研究科学的人的共同经验,它是从了解别人的结论转成自己寻找问题。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1947年做研究生的时候是最关键的一年,那时候寻找问题也是我最困难的一个时期。如果你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会对自己产生失望,这是你面临的考验,但是你如果不弃不舍地坚持下去就可能有所作为。

学生:在您的小说中,什么样的人算是优秀的人?我们大学生面临着能力和道德的选择问题,我想知道您对“德”有什么样的看法?

莫言:作品中有些人物会有道德方面的缺陷,作品中的人物不一定就是好人,甚至好人很可能成不了文学家笔下的道德不错的人。我们可以回想读过的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不一定都是特别好的人,而是局限的,有个性的。人物的多样性、多面性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立体。

京华时报记者 田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16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7 05: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没有 没有看到莫言论述 中国人务实 德国人易走极端

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都有个别务实和个别易走极端的人

但是,美国和中国都是一党组成政府的。而德国,这里是多党制,没有一个党可以单独执政的,

目前的德国政府是CDU, CSU, FDP三党联合执政,反对党派也是SPD, Green, Links三党组成。
还有几个小党得的选票不够5%,所以进不了议会。

所以德国人是容忍甚至欣赏不同政治观点的同事和邻居的,提倡抱团取暖的团队精神的。

德国国家的政治体制,保障了个别易走极端的人,永远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而掌握权力的。

而且德国人受够了个别易走极端的人给德国和德意志民族带来的灾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5 10:28 PM , Processed in 0.0291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