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0

《国土安全》:对反恐命题的全面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9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土安全》:对反恐命题的全面反思
日期:2013-01-18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熙涵;陈小小


• r156.jpg 图片说明:1月14日,《国土安全》一举包揽本届金球奖剧情类剧集的最佳剧集、最佳男女主角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图片说明: r157.jpg



r158.jpg •图片说明:《国土安全》开播之初,就被拿来与《24小时》比较。二者虽同为反恐题材,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国土安全》:对反恐命题的全面反思

  本报记者 陈熙涵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有两部剧是他“宁愿不看体育比赛也非看不可的”,其中一部就是美国Showtime电视台推出的超人气剧集《国土安全》。1月14日,《国土安全》一举包揽本届金球奖剧情类剧集的最佳剧集、最佳男女主角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其实在去年,在第64届艾美奖颁奖典礼上,它就曾干掉大热门《广告狂人》,狂揽4个最重要奖项。

  《国土安全》的强势崛起被评论界视为传统连续剧的回归。该剧2011年推出,目前已经播完两季,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Brody在中东被俘,8年后却意外被解救回国,故事就围绕着Brody是否变节展开。到第二季结尾时,编剧设置的“爆炸性”桥段让全球剧迷感到震撼——美国CIA总部竟然被恐怖分子炸成平地!作为反恐剧,《国土安全》的幕后团队曾制作了早间同样大热的美剧《24小时》,但《国土安全》显然更有野心,因为无论剧情如何的跌宕起伏,在后“911时代”,反恐题材只在“正义战胜邪恶”的模式里打转显然是不够的。

  ——编者

  

  剧的成功之处在于质疑了善和恶的定义,塑造了英雄与恶棍之间的灰色人物。男女主角,一个护国而另一个灭国,立场对立,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拥有的残破的心,和心中永难愈合的伤口必定会让两人走向殊途同归的命运。

  《国土安全》的成功在于它在类型故事的框架内找到了新意,那就是为反恐题材开辟了一个全新向内的视角。这个视角让我们几乎对剧中的每个人都无法做出简单的善恶判断,就像在爱国英雄或者恐怖分子之间不停反转的男主角,女主角对国家安全的玩命、甚至不惜用身体换取情报的献身精神,很可能是被她隐瞒的狂躁性精神病的表现,副总统也罢,副局长也罢,都是在利用“英雄”归来谋求着某种政治利益,张力在每个人物的一体两面中产生,悬念在善恶因果的一体两面中延伸。猫鼠游戏在《国土安全》中成了时代的背景,对正与邪的全面反思来到了台前。该剧还涉及了普通美国人对反恐的复杂态度和作为、伊斯兰文明和美利坚价值的冲撞等等。

  目前,该剧已经在搜狐视频结束了2季的播出,同时也将类型片有力的反思和质疑精神带给了观众:

  

有力地质疑了反恐者与“背叛者”之间的对立

  在表现反恐战争的正面意义的同时,美国政府和军方对敌对国平民的大规模死亡负有重大责任,其罪行已经有悖于反恐的初衷,成为了敌对国普通老百姓所能真切感受到的恐怖势力。这部剧的发展动力就肇事于一个虚构的(但却又无比真实)历史事件:美国政客要向选民/民众展示反恐的实绩以捞取政治资本,不惜在一次行动中不顾人道主义利用无人机导弹轰炸,炸死了无辜的82名孩童。而这一事实,被无耻的副总统抹杀了。由此,伊斯兰复仇势力和美国的结怨越来越深,他们报复形式蓄谋已久,足以让人毛骨悚然。电视剧这样的设定无疑把普通民众的反恐态度拉回到了复杂的现实中来了:正义的一方总是受害者吗?显然不是,国家意志的践行,需要人民支持,为此政府可以不惜绑架民意,这是好莱坞出品的美国电影和美剧的惯常手势:引起人们的反思总是比空洞的对国家形象的宣传要有力得多。

  这部电视剧并没有过多探讨“文明的冲突”所造成的恐怖袭击与反恐之间绝对对立的情形。其矛盾生发点的展现相当震撼:被囚禁八年的美国士兵重回故土,本该是国家英雄,却反过来“被敌人策反”,成为国家安全的潜在大威胁。在表现Brody的时候,随着剧情深入,慢慢显示出他人性的挣扎、煎熬,他无法肯定这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看似非人的八年俘虏生涯,让他看到了美国政府、军方的惨无人道,在精神全面奔溃之际,拥抱了穆斯林信仰。从此,“被洗脑”的他在重回故土之后有了新的使命。你能随意地说Brody是错的吗?

  该剧很有力地质疑了政府决策者:反恐过程中如此漠视个体生命(美国军人/敌对国平民大规模伤亡)在人性层面起到的毁灭性作用,Brody的个人信仰正是被这种暴力摧毁后的“异化重生”,似乎寻得了个人正义,而“国家安全”对他来说逐渐沦为了一个空洞的词语,他在82名孩童无辜身死后的行为不再对任何人(对家人,尤其是女儿而言只是亲情干扰下的短暂妥协)和组织负责,而只需忠于自己的灵魂。那么,“反传统英雄主义”的Brody将面对怎样的道德价值审判呢?女主角很纠结,观众也很纠结。

  

有力地质疑了英雄与恶棍之间的界限

  《国土安全》在主题上比《24小时》有着更高的追求,它实际上是在探讨美国的911创伤后遗症问题。911之后,美国警察和情报机关的权限被无限地扩大了,以反恐的名义践踏人权的情况屡遭人诟病。有一个细节,CIA在强迫一个与恐怖分子有关联的沙特大使与他们合作时,竟然用其无辜的家人的安全和居留权作为要挟,最终他们眼看着这个线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被恐怖分子灭口。该剧讽刺的正是美国在反恐行动中的矫枉过正行为。

  《国土安全》对战后创伤的挖掘显得很有力度。剧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男主角回国后,如何面对和自己最好朋友出轨的妻子,如何与正处于青春期但自己错过其成长的儿女重新建立关系;而作为CIA特工的女主角,比起神勇的破案,更多是如何与自己的精神焦躁症对抗,在职场中处处碰壁,还有陷入对男主角的偏执迷恋。

  《国土安全》的诞生正赶上“911”十周年。10年前的911永远改变了山姆大叔,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在911之后诞生的文学、影视作品不胜枚举,且不限于美国制造,事实上,《国土安全》就是改编自一部以色列剧集。《国土安全》第一集的切入就一竿子戳到了底,美国英雄的出场不是“打不死的小强”杰克·鲍尔,而是在精神上投诚了恐怖分子的前反恐队长。而女主角Carrie肯定在“911”中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人,是不是未婚夫剧情交代语焉不详,但镜头几次特写了她手上带着的订婚钻戒,同时也暗示了她饱受的精神折磨就是从那时开始(剧中对白有说,Carrie的精神问题从22岁开始,也就是10年前的2001年)。这种创痛是她加入CIA成为伊拉克事务调查员的主要原因,也是她拼命工作的直接动力。正如她亲口所言,为了“不让这个国家再经受袭击”,她不惜违抗上级命令,采取极端手法获得情报,“911”带给她的痛苦把一个女孩变成了疯子一样执拗的人,她需要用药物控制情绪,并向她的上级隐瞒了这一点。但也正是这种偏执,令她最终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索尔·贝娄曾经说:“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手法是,暴露貌似如此的东西,某某看上去是怎样,但我将让你看到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该剧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质疑了善和恶的定义,塑造了英雄与恶棍之间的灰色人物。男女主角,一个护国而另一个灭国,立场对立,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拥有的残破的心,和心中永难愈合的伤口必定会让两人走向殊途同归的命运。由此,剧名“国土安全”(homeland)异常浓厚的讽刺意味便着陆在了人性的幽微处,且不说已经播出的两季故事悬念是如何的意犹未尽,无论接下去的剧情如何发展,《国土安全》的立意已经比《24小时》等同类型剧集胜出一筹。

  《国土安全》开播之初,就被拿来与《24小时》比较,二者的拥趸就此争论不休。二者虽同为反恐题材,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或者说,如果《24小时》树立了反恐剧的标杆,那么《国土安全》就是对传统反恐剧套路的彻底颠覆。

  

慢热

  首先,从故事节奏上来说,传统反恐剧剧情发展紧凑,环环相扣,在快节奏中讲故事。以《24小时》为例,每一季讲述某一天的故事,而每一集描述这一天内每个小时发生的事件,一季的24集就涵盖了一天的时间。而《国土安全》的叙事节奏相较之下显得非常缓慢,第一季12集,第一集男主角从阿富汗回到美国,直到季末才露出他意图恐怖活动的真相。但是,《国土安全》表面仿佛平静的湖面波澜不兴,水下却暗流涌动,剧情在编导精心的安排下层层推进,有条不紊地提炼出一道坚韧的张力,这种演绎手法直接为该剧定性为一部慢热型的剧情片。

  

身份认同

  在反恐战争中,被俘士兵有人坚守底线,被残忍的杀害;有人倒戈叛变,侥幸的活下来了。剧集中的中士被恐怖分子策反,归国后享受着英雄般的待遇,暗地里却与恐怖分子里应外合。他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背叛自己的国家?编剧的精妙之处正是在于对这些转变细节的处理:当每个人说着一些冠冕堂皇的信仰之时,内心却往往被深藏的复杂人性所改变。

  《国土安全》抽丝剥茧的闪回交待了,恐怖头目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Brody肉体上的招降,因为一个坚持信仰而扛过了严刑拷虐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最终恐怖头目选择让自己的儿子跟着自己的俘虏学习英语,当然Brody不该对基地组织头目的家庭成员产生感情,但朝夕相处的成人和孩子,又怎会不产生感情?当82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被美国副总统派出的无人机炸死,而军方还试图掩盖事实的真相时,坚定的信仰瞬间崩塌,是选择为正义的虚名而战,还是为真实情感而战,变成了悬在男主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911”十周年纪念之作,《国土安全》做出了反思与追问:战争的正义性该如何定义?正义与罪恶的边界在哪里?何处才是真正的家园?关于Brody的身份在已经播出的两季中经历了两次反转,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但由于编剧逻辑的缜密和情感的细腻,这似乎没有影响到观众对于不同状态下人物身份的认同。

  

反高潮

  《国土安全》第二季最后两集Nazir的死引发的剧情的逆转在网上引发了无数美剧迷的热议。之前,大多数不看好该剧的人认为,剧情至此已经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美剧的编剧往往就是这样,擅于在爆点前制造足够的平静。要是搁在三流的编剧手里,一定会给Nazir安排死前的煽情独白和滴着血半死不活的狰狞表情,我们对恐怖分子的感受和印象早被好莱坞戏剧化。但是这次,Nazir的死是一次反高潮,却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其实,在《国土安全》中,反高潮的运用非常多。编剧同样是以反高潮的手法处理剧里的感情线的。Carrie和Brody在Nazir死后如释重负,终于走在一起。他们在湖边小屋的厨房整理刚买回的食材,平行蒙太奇剪进Brody的妻子Jessica在房间平静地整理Brody的衣物,收拾掉这个男人在家里存在过的所有痕迹。和死亡一样,感情的终结来得平淡而压抑。反高潮的运用解释了一个家的分崩离析,之前的许多争吵冲突却在Brody离开时最为平静。

  

戏骨过招

  编剧的功力之外,本剧的演员阵容也是相当豪华:拿过数次艾美奖与金球奖、以《自闭历程》大放光彩的克莱尔·丹尼斯,把女主角的躁狂压抑演得入木三分,而曾经在《兄弟连》里积下好口碑的英国男星戴米恩·刘易斯,再次演活了这个美国大兵、战俘、恐怖分子的综合体,两人的对手戏看点颇多,状况不断,堪称本届金球奖最无争议的“最佳男女主角”。

  此外,来自《V星入侵》《CSI犯罪现场》的戏骨们共同撑起了这部题材新颖的“反恐谍战剧”,两季之后,关于“谁是中情局内鬼”的讨论空前热烈,相比起男女主角的板上钉钉,这个未知的角色更充满诱惑,是老好人索尔,是有心机的黑人副局长,抑或是角落里那个不起眼的杀手……这条线显然一开始就受到编剧的高度重视埋下许多线头,但是真相始终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当事人仿佛各有动机,且又各有破绽,用Showtime电视网高管的话说,好戏才刚刚开始,传说中的无间道自然不会很快揭开。

  

相关链接 反恐主题出版物、电影、电视

  出版物:

  《布什的战争》[美]鲍勃·伍德沃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1日

  作者以其三十余年记者的丰富经验和与高层人士的亲密接触,以及敏锐的政治感觉和高超的调查技巧,在《布什的战争》中披露了布什总统及其战争内阁班子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带领美国展开反恐战争的幕后故事。并且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内部第一手资料——布什总统及其战时内阁班子成员的想法、关心和担心的问题。

  《总统之令》[美]W.E.B.格里芬著 群众出版社2009年1月1日

  《总统之令》是美国著名军事和惊险题材小说作家格里芬在“911”事件之后创作的全新反恐惊险小说,题材新颖,紧扣时局与政治,一经推出便赢得了来自评论家和爱好者的赞誉。小说讲述了两名武装分子劫持了一架波音727,这一事件立即引起恐慌,美国总统求助于一名外部调查员卡洛斯·卡斯蒂洛来查明真相。

  《海豹突击六队》[美]霍华德·E.瓦斯丁斯蒂芬·坦普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9月

  《海豹突击六队》的作者是为“海豹”服役12年的退役队员瓦斯丁、海豹六队现役主力队员坦普林,二人联袂零距离披露了“海豹”的辉煌事迹、绝杀技能甚至那些不太光彩的过去。

  《特别响非常近》[美国]乔纳森·萨福兰·弗尔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6月23日

  《特别响非常近》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来梳理经过了911的人们身上所体现的执着与坚强。九岁男孩奥斯卡早熟、聪明异常,但他的父亲在“911”事件中丧生。奥斯卡偶然从父亲遗物中发现一只上面写着“布莱克”的信封和一枚钥匙,他开始在纽约寻找四百多位姓布莱克的人。通过寻找,他走进了历史和陌生人多彩的生活,走进了爷爷奶奶荡气回肠的爱情和三代人布满伤痛的情感回忆。

  电影:

  《93号航班》2006年

  《93号航班》是由保罗·格林戈拉斯执导的纪实风格故事片,是美国第一部直接描写“911”恐怖袭击的影片,讲述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第四架飞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93号航班上发生的故事。这架被劫持者计划用于撞向白宫的飞机由于机上乘客的奋起反抗,最终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

  《拆弹部队》2008年

  《拆弹部队》是由马克·鲍尔编剧、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讲述了一组美国拆弹专家被派往巴格达执行任务的故事。在那里每个当地人都像是潜在的敌人,每一个目标都像是伪装的炸弹,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该片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

  《特别响,非常近》2012年

  《特别响,非常近》是由华纳兄弟发行,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一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911”事件后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是一部反映911后纽约民众生活的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来梳理经过了911的人们身上所体现的执着与坚强。

  《刺杀本·拉登》2012年

  《刺杀本·拉登》是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新片。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2011年5月2日凌晨,一组美国海豹突击队成员在巴基斯坦射杀“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行动的始末。

  电视剧:

  《24小时》

  美剧《24小时》,是一部动作惊悚类电视连续剧,剧情为一队反恐小组的一系列反恐行动,目前已播出8季,为反恐题材电视剧树立了标杆。故事围绕名为杰克·鲍尔的主角与反恐局对抗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此外,反恐局内复杂纷纭的人事关系、杰克和其他几名配角的个人生活,以及国家权力核心的政治斗争也是故事的主线。

  (陈小小 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30 05:29 AM , Processed in 0.030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