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上午9时,世界上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傍晚16:59分,G801列车克服降雪影响,准时抵达广州,圆满书写8小时,平均时速300多公里的奇迹。大量记者聚集在广州南站,其中不乏外国记者的身影,从今早列车的初一发动,世界各大媒体便纷纷在显著位置对此予以报道,一些一向对中国指指点点的报刊,这次虽不改“嘀嘀咕咕”,却也不得不正视一眼中国的“高铁速度”。
法国《世界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中国的全球最长高铁开始运营》,开篇便称,12月26日,中国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日子,即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诞辰119周年的纪念日,始发世界最长高铁京广线的列车,从北京驶向广州的火车扑面而来,中国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BBC的报道更关注数字,它称京广高铁列车将横穿2298公里,从北京连接到南方经济中心——广州,行程需要8个小时,是当前列车速度的3倍。二等舱的票价仅为105欧元(805人民币),平均时速达到300公里/小时,首发式由中国最大的官媒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
16:59分左右,由北京西站出发的首班G801次高铁列车经过约7小时59分的时间,正点到达广州南站
国家主导的中国高铁令英美无法企及
英国《卫报》进行了中英间的横向比较,在今天发表的评论中,该报称中国的铁路规划者不必担心恶性竞争,不必担心投机泡沫,也不用挖空心思想扩大地盘或取得不切实际的利润。相反,中国会用最省钱的方式连接两个城市,其目的完全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不是私人利益。
中国政府的想法和19世纪的英国出奇地一致。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的铁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确保了铁路成为经济的保障和发动机。
《卫报》还说,“中国跟我们的不同之处是,中国的铁路建设比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更有效率。在英国和美国,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几乎完全承包给了私人公司,国家几乎不干预。结果是,到了1880年,英国曾经宣称建成一张庞大的铁路网,但由于恶性竞争和投机建设,英国的铁路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而根据预测,如果英国政府出面规划整个铁路布局,到1914年英国会少花25%的钱,多建7000英里的铁路,而且效果会更好。”
接下来《卫报》盛赞了中国政府在高铁建设中扮演的角色,称“由于现代铁路极高的工程标准、中国复杂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面积,只有政府有资源和能力全盘考量铁路布局,将其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最大。1825至1910年,英国对铁路的总投资如果按现在来算的话达1100亿英镑,但这跟中国从2008年到2020年的铁路投资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
最后,该报对十年后的世界铁路格局进行了估计,“可以预计,到2020年,国家规划和投资的中国高铁将让英国和美国相形见绌,而届时高铁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也会远远大于19世纪英美两国铁路曾经起到的作用。”
这是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特大型铁路桥工程施工工地(2012年11月26日摄)
高铁建设——“好了伤疤忘了疼?”
法国《世界报》称,自2007年中国开通第一条高铁,仅仅5年之后,这个国家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宽广的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建成8000公里高铁,到2020年该数字将翻倍,这都是因为,北京方面相信高铁的发展将有效拉动经济。
很多外媒在报道中都提到了温州723动车事故,并对京广高铁的安全性问题格外关心。
彭博社说“2011年温甬线事故还历历在目,中国依然执拗地大跨步开发高铁”。
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航空系统的安全性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偶尔的事故并未引起人民的特大关注,而中国铁路的事故率要比飞机低得多。之所以温州动车激起了那么大的波澜,部分是由于中国人对新事物的不信任感,而更重要的恐怕是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中国人普遍觉得波音飞机和空客的安全性很高。
对于新高铁的安全性,彭博社在文章中引述铁道部的评论,称为了确保动车组安全,动车组采用欧洲强度标准设计,车体为国产高强度大型中空铝合金型材焊接而成,薄壁桶型整体承载结构,采用防撞车体结构,这“确保以一定速度相撞不会对车体造成大的损伤,更不会造成人员伤害”。
飞机火车并举,中国创造疯狂速度
彭博社称:京广高铁全程最低票价是865元,这一价位比最便宜的飞机票还要低27%,往后将引起中国航空公司的大幅降价。
该社报道,今天受京沪高铁开通影响,中国南航北京到武汉的航班打出了53%的折扣价,24日,中国国航机票也打了五折。彭博社称,京广高铁还会对南航的新空客A380业务构成威胁。空客A380北京-广州的航班全程大约3个小时,但由于航空管制和天气情况,航班经常晚点。新开通的高铁对经常需要往返两地的商务人士构成了不小的诱惑。
而在香港,一条26公里长的地下铁道将与京广高铁相连。预计2015年深圳到香港的高铁将通车,届时可乘高铁穿梭京港。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称,铁路造价为67亿港元,铁路贯通后,将“促进香港与珠三角地区以及大陆的社会和经济交流。将巩固香港作为区域枢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