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0

[转贴] QE3改善美国就业水平 - by 真看不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是什么呢?

人们不是因为网络走得越来越近了,反而因为网络的发达,而越来越拉开了距离。个人空间的扩大,为个性的滋长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这也改变着这代人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需求多样化了,个性化了。与之相适应的商品供应也必然呈现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零碎化的特征。我个人认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就是对于传统经济适应全新消费模式过程的追求。

上学的时候看过诺奖经济学得主科斯的书《企业的性质》,知道了交易成本。简单点说吧,科斯发现人们之所以会聚集在一起工作,是因为为了克服巨大的交易成本的存在,所以企业这种制度安排更具效率。那么我认为,随着互联网对人类活动方式改造进程的深化,交易成本正在下降(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度的下降),部分传统企业的组织模式在未来可能会消失。在淘宝网注册的几千万小业主们本身就是在摆脱庞大的企业组织模式,网络让人们获得了自由,也改变着人们的交易模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块香皂,在过去的工业时代,要经过椰子油脂的采购(贸易商),到大工厂的手里,经过高温加压,迅速将油脂皂化,加上包装,批发,零售这样的传统销售模式,我们才能买到。而今天,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手工香皂,你只要能买到皂基,在配合一定比例的植物精油,你就可以完全以手工的方式自己制造出更好的香皂产品,这不但能满足你自己的需要,如果你乐意分享,也会成为一个商业。类似的还有很多产品,比如说一件羊毛衫的加工,一个个性化花园的设计和种子的采购,以后还可以通过网络订购个性化汽车,个性化旅游,个性化家庭医疗服务等等。总之,网络正在打破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我们可以从科斯的发现中再一次发现,交易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让很多传统企业和商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今天写这个问题?主要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如何判断资产的价格。昨天的文章写过,美国长期利率的上升将压制资产价格的上涨。当美国出了QE3之后,很多专家又在忽悠QE3刺激资产价格上涨,呵呵,我认为就像他们当初不知道为什么会推出QE3的原因一样,他们永远只能是西方经济学训练出来的鹦鹉,或者像老刘的比喻一样,他们的大脑被植入了“芯片”。

在经济进入扩张状态下,长短期利差加大,会导致资本追求对于长期固定资产的投资。按照道理来说,从债市出来的资金会投入到对于股市的追求当中去,但是正如我开篇文章所讲,我们的经济社会正在碎片化,网络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货币会去哪里?美联储曾经释放出的大量美元现金在哪里?我的答案是在民间,而不一定从道指上表现出来,甚至很难从纳斯达克指数上表现出来。道指和纳指都是表现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而如果资金流入了千百万个美国“淘宝网民”的手中,道指和纳指又如何去表现呢?同样的问题,我们会在美国最近的就业率指标中有所察觉,失业率虽然高居不下,但是劳动人口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并没有实质下降。

当然,资金也会追求符合时代特色的风险投资,比如说机器人领域,生物制药领域,现代消费电子领域等等,但是可以说,可口可乐的时代结束了,巴菲特的时代结束了,价值投资的时代结束了。伯南克非常逐步的,小步慢跑的向市场中每月投入400亿规模的货币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的速率,让市场中的资金逐步转移到这些“淘宝网民”的手中,这样就会让美国的就业水平符合着“淘宝网民”的发展速度而获得改善。在一个逐渐破碎的世界中,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标尺。

=============================================================================

追加一个提醒。

昨日股市大跌,为什么?请关注昨日央行的逆回购,什么是逆回购,简单点说就是中国央行通过这么一种方式向市场中注入资金,但是没有降准和降息。这种方式就是最近一直以来央行采取的所谓利率市场化操作手段。在美国QE后,市场期待中国央行的配合来提振市场,但是中国央行的反应目前来看,并不灵活。

我曾在上周写过中国股市的故市,但是我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即使是反弹行情也不会完全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如很多网友所推测的,这波反弹行情最多也就是300-500点的涨幅(从上证2035点开始计算),那么当市场中获得了场外资金的补充(详见《股市的故事》),而又无法期待中国央行短期的货币政策配合的情况下,大举利用股指期货做空也许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就如同在螺纹钢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一样,也许这个波动很快会在创业版上市的中小企业中获得突破,提醒各位注意风险控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9 06:59 AM , Processed in 0.0388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