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0|回复: 2

[中华脊梁] 向毛泽东告状改变知青命运的人晚景凄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0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毛泽东告状改变知青命运的人晚景凄凉

2011年10月28日 11:38
来源:大地 <http://www.people.com.cn/dadi/199909/990901012009.html>
作者:肖彭生



*核心提示:*1973年5月6日,李庆霖意外收到了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毛主席亲笔复
信,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信是毛笔繁体横写的。主席
在信中说:“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
解决。”

*文章摘自《大地》1999年第9期 作者:肖彭生 原题为《今日李庆霖》*

30年前,“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掀起了一场“上山下
乡”运动高潮,全国有二千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一定还
记得福建省有个小学教师慨然向伟大领袖写了一封后来促成调整“知青”政策的信,
它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轨迹。时光流逝,当年这位风云人物已淹没在无声的岁月
之中……

在莆田市东门凤山街居仁巷一条偏僻小胡同里,有一座低矮破旧的小平房,这里居
住着一位衣着简朴,不苟言笑的老人,多半时间,他都在自己小小的卧室里吟诗挥
墨,偶尔也到街上散散步。街坊里的人都十分敬重他,称他“李老师”。

他就是当年向毛主席“告御状”,红极一时的人物——李庆霖。

*故物依旧人情两样*

今年已70岁的李庆霖形容瘦弱,两鬂斑白,已难觅当年“雄姿”,一双慈眉下透出几
许忧思。面对来访者,他似乎有点警觉,语音低沉缓慢,但思维较敏捷。二儿子李
良雄说,他父亲平生嗜书如命,生活极为随意。李住的卧房还是30年前的模样,不
到6平方米的斗室里,摆着一张简陋的木板床和老式的台桌,上面堆满各种书籍,
唯一的奢侈品是厅堂上的一把吊扇。去年7月,他老伴去世后,大媳妇送来一台电
视机给他解闷,家人说,平时他也很少开,只有地方台播出莆仙戏,他才会坐着入
迷地观看。

老人家里没有什么摆设,狭窄的过道堆着煤球和过时的物件,破旧的窗户木扇门上
被砸损的条条印痕仍然可见。引人注目的是,在厅堂下面墙上挂着一面镶着毛主席
肖像的镜框,上面擦得干干净净。据说,老人每次发现新版毛主席像都要托人买一
张镶在镜框里,而今镶在里面的已有一大叠,这是最新的版本。主席像两边是工笔
抄写的毛主席诗词。厅堂的一角有一张竹方桌,已很破旧,当年,李就是在这张桌
子上,写信给毛主席的。

*心有不平大胆上书*

七十年代初,正值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高潮,毛主席号召:“知识青
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在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担任语文教师
的李庆霖的大儿子也到山区插队。孩子小,农活重,经常因为吃不饱,跑回家拿
米、拿菜、拿油,看到孩子在山区受苦受累,生活无保障,李庆霖心里既难过又内
疚,而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却可以通过各种关系,把自己的儿子调回城,招工、招
生、招干、参军,这更激起他的气愤和不平,于是起了给党中央写信反映“知青”问
题的念头。信是1972年底写的,信里陈述了自己孩子和下乡知青的因境以及一些当
权人物的不正之风,信中最后写道:“我是一个小学教师,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只好大胆地冒昧地写信向北京告御状了。”他希望中央重视“知青”生活中存在的实
际问题,给予更多的爱护。信写好后,他反复修改了几次,怕主席年纪大,看不
清,又用300格的稿纸恭敬楷抄写一遍后才投入信箱,信发出后,李庆霖一度惴惴
不安,紧张了好几天。他说,他那时,并没有期望得到回音,只是想出出心中闷气
而已。

1973年5月6日,李庆霖意外收到了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毛主席亲笔复信,他简直不相
信自己的眼睛,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信是毛笔繁体横写的。主席在信中说:“李
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李庆霖
一遍又一遍读着毛主席的来信,激动得泪流满面,一家人也兴奋的一夜睡不好觉。
很快,毛主席寄给他的汇款单也收到了。这笔钱,李庆霖至今没用,存在银行里,
遗憾是,毛主席的复信原件却在抄家时丢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一封来信平步青云*

信是直接给李庆霖的,各级基层组织领导并不知道,所以,当第二天李庆霖将这封
信送交当时的县领导人后,在全县、全省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据有关资料,中央根
据毛主席给李庆霖的复信精神,委托周总理主持,多次组织召开知青工作会议,并
派出了工作组深入调查,提出了解决知青问题的意见和方案,全面调整知青“上山
下乡”的工作政策,从此,二千多万知青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毛主席给李庆霖的
复信还印发到全国各地基层党组织,并传达到知识青年和广大群众中,一时,李家
门庭若市,李庆霖也因此成了户喻家晓的“英雄人物”。

这以后,李庆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不
久,就入了党,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员,升任为校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县知青办
副主任、县教育组副组长直至省高招办副组长和国务院知青办成员,出席第四届全
国人大并被选为全国人大党委会委员。次年,李庆霖把他的二儿子也送到农村插队。

*好景不长锒铛入狱*

1976年“四人帮”垮台,辉煌一时的李庆霖也被隔离审查。1977年11月14日,李庆霖
在福州被捕,后被判处无期徒刑投入*武夷山*
<http://app.travel.ifeng.com/scenery_detail-2192.html>崇安农场劳动改造。
在狱中,狱方考虑到李庆霖有一定文化,安排他给犯人上文化课,管理狱中报纸、
图书、电视机,后来还负责编辑给犯人看的监狱内部小报。工作之余,他常到图书
室阅览报纸、期刊,了解“外面”的情况,由于他在狱中表现良好,1983年他母亲病
危,狱方特别批准他回家与他母亲告别,他还两次被减刑。1994年8月17日,66岁
的李庆霖重新获得自由,回到家乡。许多老知青听说他出狱,纷纷来看望,还写信
慰问他,这使他十分感动。

*晚年清贫闭门谢客*

长期的身心损害,使李庆霖多病缠身,显得虚弱、苍老。李自嘲说:“苏武牧羊流
放19年,我也蹲了19年牢,现在老了,没用了!”出狱后,他没有退休金,仅靠县
民政局每月发放300元救济金维持生活。晚年李庆霖患上神经官能症,常常觉得气
喘心悸,只有靠服用安定片才能入睡。李庆霖的妻子张秀珍原在莆田四中工作,因
受李牵连被开除公职。老伴去世后,李变得更加孤僻不愿见人,常到女儿家小住,
一来为避客,二来也为图个清净的环境养身体。刚出狱时,李身体尚好,他常常主
动帮邻里收缴电表、水表费,写些喜庆对联类字幅,近年因患病,很少活动,李的
人缘很好,有事邻里们都会来帮助,前二年,他的老伴住院开刀,手头拮据,是李
的同事、朋友相助为她支付了医疗费。记者在街上打听李的住址时,人们总会热情
地为我指点。李庆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镇里工作,二儿子在某中学工作,一个
女儿在省体工队工作,均已成家立业。子女们为他添了两个孙女和一个外甥,给李
家带来温馨。这几年,经常有些媒体记者欲登门采访,大多被他婉言谢绝。李庆霖
不愿评价过去的事。他说,他“一生坦诚,功过任由评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庆霖告御状
*

丁东

在中国,平民百姓遇到难处,向国家领导人告状很不容易,成功者更少。重庆农村
妇女熊德明,不顾干部劝阻,向前往调研的温家宝当面诉苦,说出工资被包工头拖
欠的实情,不但解决了自家的困难,还成为政府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契机,
留下了一段佳话。其实,38年前,也有一个生活在基层的小人物,斗胆告御状,
轰动了全国。他就是李庆霖。

李庆霖是福建省莆田县郊城公社下林小学教师。每月工资42.5元,妻子没有收
入,生有二子一女,生活十分拮据。长子李良模1968年初中毕业生后上山下乡,分
配到莆田山区秋芦公社水办大队插队务农。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
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去再买;衣
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他
风里来,雨里去辛劳种地,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他一直没有房子住
宿,借住当地贫下中农的房子。房东正准备给自己的孩子办喜事,早已露出口音,
要借房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另找住所。面对难题,李庆霖给周恩来写了一信,没
有回音,就动了向毛泽东告状的念头。他在信中直言:“许多实际困难问题,有关
单位完全置之不理,都要由我这当家长的自行解决,这怎么能行呀?有朝一日,当
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要如何活下去?我真耽心!”他还说:
“在我们这里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并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炼自
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却倚仗他们的亲友在社会上的政治势力,拉
关系,走后门,都先后优先被招工、招生、招干去了,完成了货真价实的下乡镀金
的历史过程。单剩下我这号农村小学教员的子女,在政治舞台上没有靠山,又完全
举目无亲,就自然得不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加以调用了,唯一
的资格是一辈子在农村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而已。面对我们这里当今社会走
后门成风,任人唯亲的现实,我并不怨天,也不忧人,只怪我自己不争气。我认
为,我的孩子走上山下乡务农的道路是走对了。我们小城镇的孩子,平常少和农村
社会接触,长大了让其到农村去经风雨和见世面,以增长做人的才干,是很有必要
的。但是,当孩子在务农实践中碰到的许多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实际困难问题,我
要求国家能尽快地给予应有的合理解决,让孩子能有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可走,我
想,该不至于无理取闹和苛刻要求吧。”

李庆霖的信是1972年12月20日写的。他知道,直接寄给毛泽东,多半石沉大海,于
是多了一个心眼,在信封上写外交部王海蓉先生收。他又给王海蓉写了一封短信,
说自己家碰到天大困难,请她一定把信转给毛主席。两信一并寄出,王海蓉收到
后,亲手转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了信很感动,考虑了三天,在1973年4月25
日回了一封有名的短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
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是毛泽东号召。1968年以后,这个运动变成一种强制性安
排。中学毕业生不能直接考大学,除了少数参军、招工,其余一律到农村或生产建
设兵团。实施数年,问题越来越多,“五七一工程纪要”在全国传达以后,关于“农
民生活缺吃少穿,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的说法,引起不少人私下
共鸣。年迈多病,深居简出的毛泽东,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感觉李庆霖的牢骚全
是实情,于是给他回信。同时,让新华社派员核实了情况。

毛泽东一言九鼎。他的信虽然不足三十字,口气也很谦虚,但中央一线主持日常工
作的领导人却不能不倍加重视,很快发出“21号文件”,提出改进知青工作的一系列
对策。我当过三年知青,当时在省级机关当干部,到基层某公社挂职锻炼,那个公
社就把在当地落实21号文件的任务交给我。知青们当时的心情确实是久旱逢甘霖一
般。经过这轮“统筹解决”,全国2000万知青在吃饭、住房以至升学、入党、提
干诸方面的待遇确有改观。

有意见的知青家长绝非李庆霖一个,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了李庆霖?固然因为他没有
从根本上否定上山下乡运动,只是要求解决实际困难,改进工作,更重要的是,李
庆霖写信有别于当时流行的文风,没有空话套话,结尾也不用“万寿无疆”,而是
“敬颂大安”。李的文风,直言不讳,甚至有几分冒犯。当时,毛泽东已经听不到任
何逆耳之言了。或许这正是打动毛主席的地方。他后来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谈话,还
赞扬李庆霖的信“写得相当好啊”,建议把这封信编入课本。

毛泽东晚年有很多失策,但这次善意回应李庆霖的“冒犯”,大大地得了一分。

毛泽东去世以后,李庆霖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虽
减刑出狱,但晚景十分凄凉,于2004年逝世。不管他出名后有什么不当言行,
对于知青来说,他的上书总是一件不该遗忘的善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龄人,还记得给毛泽东写信的李庆霖吗?*

thchen

 

现在的年轻人对李庆霖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是全国1700万的上山下乡知青以
及他们的父母亲人至今都不能忘记他——这位原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的语
文教师,一位无职无权贫穷的老百姓,居然敢斗胆上书毛泽东主席,直谏下乡知青
们的艰难困苦,哭诉他们的无米之炊”的困境。毛泽东读到这封信后,深为所动,
当即为他亲笔复信,并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300元汇寄给他“聊补无米之炊”。这
封信促成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知青政策及时作了调整,改变了当时千百万知青的命
运。李庆霖成了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传奇人物。在全国千百万老知青的心目
中至今他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李庆霖的故事从70年代延续90年代,已是
古稀老人的他94年从闽北的劳改农场出狱回乡,过着简单、清苦的生活,他的故
事也许会成为民间文学的一个最好版本一代一代流传。1973年4月25日,毛
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读了由王海容转交来的一封人民来信,读到悲凉处文
字,毛泽东的双眼慢慢红起来,泪水潜然而下。写信人是福建省莆田县一位叫李庆
霖的小学教员。他在长达2000多字的信中陈述了下乡知青们生活上的困境,揭
露了地方上一些干部利用职权为下乡时间不长的子女开后门招工、参军、上大学的
不正之风,他从一个知青家长的角度,沉重地诉说了一个父亲的困惑与悲苦,向毛
主席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平、不甘和不安。他在信的结尾处哭诉道:“毛主席,我深
知你老人家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天不
灵,叫地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
之至!”。毛泽东主席读毕这封信后,当即给他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
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并让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
兴从他的稿费中取300元汇寄给李庆霖。他还问汪东兴,李庆霖是不是党员?如
果是党员,可考虑推举他为“十大代表”如果不是党员,可让他出席四届人大。还
说,可考虑把李庆霖的信编入课本。可见毛泽东当时对李庆霖敢于坦诚直言是很赞
赏的,其实他对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积弊早有所闻,并已下决心统筹解决知青问题。

1973年5月6日李庆霖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毛主席复信,5月10日又
收到毛主席汇来的300元钱。毛主席的“复信”寄到莆田,有人高兴有人愁;广大
知青及其家长们奔走相告,邻里们跑到李家争相摸毛主席寄来的人民币,兴奋地
说:“不要花了这些钱,这是毛主席的钱,要用红纸包起来传给子孙后代。”

文革时代的官方宣传素来“报喜不报忧”,而李庆霖的信则以“暴露阴暗面”,受到毛
泽东的鼓励。他信中鞭挞所及,多为本地的权要,这些人“走后门”的种种劣迹一旦
上告中央,昭示天下,自然于仕途不利。所以李庆霖很快便受到当地一些干部的群
起攻讦,他们采取种种手段,企图将信中反映的问题全盘否定。不过这些人的不光
彩的小动作,在当时是“蚍蜉撼树”,有毛泽东的复信为倚托,往日含辱忍垢的李庆
霖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李庆霖被宣传为“反潮流”的英雄,他的告御状之举促使中央高层领导及时调整知青
上山下乡政策,改变了千百万知青命运的同时,李庆霖的命运也在不断改变,平步
青云,他被委以各种要职:从小学的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到县知青办副主任、县教
育组副组长,直至福建省高考招办副主任和国务院知青办成员、第四届全国人大常
委。他被人们视为“为民请命”的英雄,然而在文革时期变幻莫测的险涛恶浪中,一
个被推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要想把握自己的命运是困难的。小学教员出生的李庆霖
不过是一介平民,他根本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与城府,一旦发迹,一个乡村小知识
分子的种种弱点便显露出来。他身不由己地卷入政治漩涡,在各种公众场合出头露
面,在当时“揪民主派 ”、“走资派”的狂潮中到处作报告、表态,这样便为他日后
身陷囹圄埋下伏笔。他在变幻诡谲的政治舞台上,只是一个匆匆过客,20余年
后,李庆霖自述:“这段时间,我经常被推上台作报告,有人说我 “忘乎所以”是很
自然的。”

1976年11月,李庆霖被隔离审查,1977年11月被正式逮捕。他做梦也
没想到,仅仅三年,他从人生辉煌的顶点,沦为阶下囚。他承认自己犯有严重的错
误,他认为他当时是自觉地按上面的部署的要求干的,说了一些错话。但他决不承
认犯有被判决无期徒刑的重罪,对这个判决他一直不服。

以后,他在闽北崇安县一个劳改农场度过了漫长的17个春秋,他在农场里先是烧
开水,以后一直管理供犯人使用的图书室与广播室,出黑板报,他老老实实地接受
改造,人们仍尊称他为“李老师”。80年初期,一些来武夷山风景区旅游的北京、
上海知青们听说李庆霖关押在这里,买了水果、糕点,步行10多里去劳改农场探
望他,这些知青的真诚感动了监管人员,便让李庆霖来见这些人。这些人不同年
龄、职业的老知青们象亲人般围住李庆霖———一一说起当年因为李老师给毛主席的
一封信,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希望李庆霖保重身体,早日恢复自由。1990
年12月,福建省南平地区中级法院根据李庆霖改造表现,提出准予减刑。
1994年3月,李庆霖提前出狱,回到莆田他世代居住的老屋。

今年是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为了使广大知青了解李庆霖先生的近况,今年2月
我专程去莆田采访他。潇潇春雨中,我找到莆田市仓后路居仁巷15号,这是一座
藏在高楼大厦后面一条幽静的深巷,15号是一座百年老宅,我轻轻叩门,给我开
门的是他的次子李良雄,莆田市四中的干部。李庆霖先生早在堂屋里等候我,这是
一位慈眉善眼、颇具儒雅风度的老人,当我紧紧握住他的手时,竟有一种见到久别
的老父亲那种亲切与感伤,泪水潜然而下。我将武汉知青回忆《我们曾经年轻》送给
他,将广大知青对他的亲切问候转给他。

李庆霖出狱后,他和老伴没有退休金,生活上没有依靠,他曾先后给福建省委和莆
田县委写信,县政府很快通知他,每月到县民政局特批的210元生活困难救济
费。他们依靠这笔钱维生。在他简陋的堂屋里,仅有一台陈旧的12寸黑白电视
机,一只古董似的旧竹桌摆在墙角,桌上摆满大大小小的药瓶,1972年12月
24日李庆霖就是伏在这张桌子上给毛主席写信。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常常
要服安眠药才能入睡,与人讲话一激动,病就发作。他说这病是刑满前得的,前十
几年的大风大浪,他挺住了,马上要恢复自由,但生活没有来源,他不知该怎样面
对社会和亲人,精神极度紧张,酿成此病。他的老伴患有严重的肺积水,常年卧
床。1995年老伴病重住院,莆田县委郑海雄书记还亲自去医院看望,出院结帐
欠了6000多元,郑书记批示让民政部门解决,使李庆霖重新感受到一点党的温
暖。1997年8月老伴张秀珍终于病重去世,令李庆霖悲痛至极。莆田不少老百
姓自发地为李庆霖家捐款,总数达万元,使他得以还清了医疗费欠帐,并为老伴发丧。

今年70岁的李庆霖,现在和次子李良雄住在一起,过着一种深居简出的清苦生
活。他每天在小院里侍弄几盆花草,还到离家不远的市信访局去看报纸。他的大儿
子李良模现在莆田市湄州湾开发区北岸土地管理局工作,女儿李良培原先是福建省
体工大队短跑运动员,现在省体委食堂当会计。但是外界,特别是当年的老知青们
一直在关注李庆霖的命运和近况。现在,他不时会收到全国各地知青来信和汇款,
一般是寄到市信访局转交的。有一位汕头老知青给他汇来600元让他治病用,在
信中称他是“中国知青之神”。

我问他,毛主席给他的复信和那300元的下落,他告诉我,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
寄给他的是毛主席复信的打印件(复信的原信现存中央档案馆),另几页是李庆霖
给毛主席的信的打印件,注明是供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学习讨论的,这份文件一共打
印了12份。1977年他出事后,这份文件连同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给他的
委任书都被查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毛主席汇来的300元,是10元一张共30张,当时就存在莆田市工商银行凤山
路储蓄所,从那以后一直没取出,1977年李庆霖被关押后,莆田有人一直要抄
走这笔钱,他的老伴将存单上换成自己的名字,这笔钱才遭厄运。

我问他是否后悔给毛主席写告状信,他说:“不后悔,毛主席要求我们说老实话,
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我当年反映的都是实际情况,没有夸大。当年上山下乡的知
青们经受苦难,如今已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中坚,国家的栋梁,我祝他们好中更好,
兢兢业业地更加奋发有为!

李庆霖对自己的现状有怨无悔,因为他有一笔任何人都没有的精神财富;那就是,
当年的1700万知青至今没有忘记他。他的名字和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运
动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还一笔任何人都没有的物质财富;那就是毛泽东主席亲自给
他的300元人民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9-28 06:26 PM , Processed in 0.0257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