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5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司令部真实与战壕真实-看抗战历史的两个侧面(下) [ wage ]
继续司令部的故事。看看几位军师团长的表现。从徐廷瑶,关麟征,杜聿明,张耀明到戴安澜,郑洞国都是后来的抗战名将,确实如萨苏说“可是这个军也有优势,就是干部强”。但其实也有弱的,那就是萨苏没有提到的第二师师长黄杰。在南天门之战中,“二十日夜敌军派一个大队的兵力由古北口一个姓李的汉奸(原任保长)带路偷袭南天门左翼制高点八道楼子(该处有八座碉楼故名)。这八座碉楼建在很险要的山上,是南天门阵地左翼支撑点,原命令第二师派一营兵力防守。而第二师师长黄杰却认为日本兵穿皮靴,无论如何是爬不上这几座碉楼的,他决定只派一个连防守。这些官兵也以为地势险要,放松了警戒。据说日军爬进碉楼时,还有许多士兵在赌博呢。一夜之间,这八座碉楼全部被敌占领。黄杰严令第六旅旅长罗奇,反攻无效,又派第四旅旅长郑洞国率第八团并指挥第六旅的第十一团继续反攻。因为敌人居高临下,仰攻徒遭伤亡。决定于二十一日夜间把阵地变换到田庄小桃园之线。”因为师长轻敌,防线被迫后退。看完这段,没来由的想起鸦片战争中英国人膝盖不会打弯的说法。如此有想象力的师长,只有叹服。更叹服的是,犯了如此大的错误,黄杰因为是黄埔嫡系,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到抗战开始,已高处第八军军长了。
记得好象是马克土温说的,蠢材与坏蛋的共同点是,只要有机会,他们总会再次现眼的。果然,在重要的兰封会战中,5月27日战斗最关键的时候,预计再有两三天的时间,就有全歼土肥原的可能。‘程潜电令黄杰:务须死守商丘,在14师团被歼前,不得放弃。可是28日,仅仅听到第16师团向商丘以西迂回的消息,守军还未与日军先头部队交火,黄杰就决定放弃商丘,留下倒霉的187师守城3日,自己带领军部及40师、24师向开封方向撤退。187师也不傻,一枪未放就放弃了商丘。让位于商丘和兰封一带的中国军队又处于被日军东西夹击的危险境地。他逃跑的“理由”很有才,竟然是军部电台被炸,无法与第一战区长官部联系,因此自行决定向开封转进兰封会战失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战区长官部不得不急向蒋介石建议利用黄河伏汛期间洪水阻敌。这就是黄河花园口大决堤悲剧。这个大人祸直接造成89万人民葬身黄水,近2000万人流离失所。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60多县成为黄泛区。在此之前,桂永清第二十七军轻易弃守兰封也造成恶劣影响。可是因为他和黄杰都是蒋的爱将。只受到蒋介石撤职处分就被轻轻放过。后来两人官运亨通分别升任海军总司令与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确实颇有渊源呢。弃守济南被枪毙的韩复榘,也不知道该上哪里喊冤呢?完整的史实,不但有浑身伤疤的关麟征,也有畏敌的何应钦,轻敌的黄杰。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把矛头指向蒋委员长了。公平起见,必须承认蒋公私德与小节方面很有曾国藩与王阳明追随者的风范。如哥城兄哥城:【原创】一个留在大陆的深深蓝后代的话,兼与萨苏北辰商榷所说:“老蒋不吸烟,不喝酒,甚至连茶都不喝。每餐四个小菜,青菜萝卜,除了一小碗鸡汤是给蒋夫人准备的,生活连小康之家都不如。“难怪深蓝中许多人至今敬佩他。可是在政治人物最主要的战略眼光与役下方面,他有两个短处:短视与护短。护短的问题通过上面的事情已经能看出来了。其他如河南大溃败的汤恩伯等,其实都有类似前科。如果蒋能痛下决心,惩前而毖后,何至于如此多人民遭殃?如同达赖本人的形象与达赖集团脱不了干系一样,即便蒋本人如何清廉自守,人们评价他也必须根据他代表的那个集团。
其次说说短视,以黄河决堤为列,早在1935年7月,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奉命起草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就有以水代兵的建议并得到蒋认可。可是长时间里也没有事先周密安排,事后也光顾掩盖真相,根本没有考虑通知老百姓疏散和迁移。蒋公日记里面发誓要抗日固然是真实历史。不过看人不但要听言更要观行。实际准备工作怎么样呢?自我感觉良好写的“听来的几个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小故事”中说到,淞沪开战两个多月, 当地政府即没有任何战前动员, 也没有任何应急应变计划,真是坐观局势变化。结尾一针见血:对于抗战,国民党既没做好备战的准备也没有做好胜利的准备。黄仁宇先生为了把蒋公与毛泽东相提并论,提出了中国现代社会上下层架构的组建,毛泽东整合了中国的下层;蒋介石整合了中国的上层的说法。其实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来,蒋公周围的小圈子绝对不是什么现代社会上层,倒是更象封建朝廷:整个结构围绕最高领袖的好恶而变化,没有系统周密的规划。只有他注目的地方才会有积极的工作,其他部分消极停滞无人关心。只要是嫡系犯多大错误都没有关系-只要不反对领袖;而下面小民如何牺牲都理所当然。北大校长蒋梦麟回忆录《西潮与新潮》中说到蒋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长时,于1941年7月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有关兵役状况的视察报告》,报告中记录在贵阳一个壮丁收容所里从曲江来的七百人只剩下十七个人,蒋感叹道:“日寇不杀,己先杀之,日寇不废,己先废之,何其荒唐。...在八年抗战期内,未入军队而死亡的壮丁,其数不下一千四百万人”。我也认可应该表扬国民党应有的抗日功绩。但是同时,也不要忘记这些被浪费的生命,被遗忘的百姓。请允许我也春秋笔法一回:对如此雄奇的政府,非三座大山无以形容。
想来想去,还是善始善终,说说本文的起因,对鲁迅的评价吧。我在对比先总理周公和先总统蒋公时认为,评价一个人,看他同时代同等地位的人的看法更有价值。无他,可以近距离平视。推荐天涯大牛梁由之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链接出处。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可是里面引用的时人评论都是完全真实的。个人看法,萨苏的观点与梁实秋最接近:“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谩骂别人的改良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认真看过鲁迅多数文章的人,应该能看出建设性在何处。 这样说是否正确,为避免意气之争我就不多批评了。只引用他论敌叶公超的评论:“骂他的人和被他骂的人实在没有一个在任何方面是与他等同的。” 我以为鲁迅先生的那些批评,其实就是在反抗异族的时候,却也不可心甘情愿被本国统治者奴役。
这几篇文章对萨苏和深蓝的朋友可能多有冒犯。但是以春秋责贤者备的原则,对萨苏这样了解历史又有大影响力的河友,我们是要求更高,期望更大的。刚看到萨苏请假的消息,真心希望萨苏兄回归之时,能抽空把鲁迅之争论这个泥坑给填好。
结尾借用北宸MM的话: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每个人来还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