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1|回复: 5

[文化教育] 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育的有效解决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4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育的有效解决之道
作者:如幻 石心

海外的华人都是民族精英,也都很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然而在缺乏母语的环境下,却有“巧妇无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哪怕父母努力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中文听说环境,却仍会遭遇海外中文教育的瓶颈问题:识字。读写关不过,孩子的中文学习热情难以持续,中文水平仍上不了一个台阶,让人遗憾。如何有效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有效的教学理念是成功的关键。若在恰当时机用恰当方法,加上恰当教材,基本上就可保证中文教育的良性开展。笔者就几年来育儿心得和了解到的咨询,愿与大家探讨。

听说是语言的基础

首先应解决的基本问题:听说。在北美的论坛也有如此讨论,倒是几乎成了共识。即家长应坚持用自己的母语和孩子对话。即母语中文的家长用中文,母语西文的家长用西文。能保证足够的中文输入,自然会有顺利输出的一天。孩子所接触的西方社会中(包括幼儿园、学校、社交等)有足够的西文熏陶,家庭中的小中文环境尤其可贵。纯中国家庭也好,中西组合家庭也好,都应如此做而大可不必担心孩子西文。须知儿童接受多种语言和广泛信息的能力是强大的,只有大人的注意力和能力才会限制在某一方面。孩子都是语言天才,只要给他们机会。只有大人会在这种情况下会晕头转向,孩子可不会。认为孩子无法同时学多种语言,我们实在是小看我们的孩子。如今别说双语宝宝,多语宝宝都不少见。而在过去失败的例子中,只见不会中文的华裔子弟,不会西文的华裔子弟则罕见。

维持语言的纯粹性尤为重要。即不把中文西文混杂表达给孩子。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中文环境(比如播放录音),请相信孩子的头脑自然会运化这些语言信息,请相信生命的神奇。小孩子可能一时表达上还有糊涂的地方,并不表示心里也糊涂。他心里清楚得很呢!他一时未习得两种语言所有相应的词汇,会偶尔彼此借用一下,我们只要及时告诉他相应的表达,他一定会学习到。但如果家长习惯了混杂中文西文的表达,孩子也自然会习得这个坏毛病。

语言就是通过反复重复习得的。这里“習”字用得很到位。因爲“習”的本意就是小鸟反复学习飞翔的过程,就是反复练习,这在语言上就包括反复听,反复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所有重要的人类文化都重视诵读的传统。反复诵读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语文课本或笔者所提倡的比如《大学》、《论语》、《老子》、《周易》等中华传统经典。

能从孩子说话伊始就如此自然会很有效,而孩子已习惯听说西文的家长却和不必放弃,只要付出更多努力,坚持讲中文,给孩子输入足够多,鼓励孩子用中文回答,坚持了也会有效。有些华裔孩子往往以西文回答,家长可尝试坚持不回答孩子的西文对话,而只回答中文对话。听多了,模仿多了,孩子“自然”就会说话了。这个“自然”,还不是在父母坚持不懈地“对牛弹琴”的结果么?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不习惯說中文了,不要以为他就是不乐意說中文,或者根本不会。能听懂,只是不习惯表达,要让他說中文,就要从今天做起,多和孩子说中文,再鼓励孩子表达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4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华裔儿童中文学习现状

再来谈海外华裔儿童中文学习的现状。即使听说关过了,许多海外家庭和中文学校教学普遍面临相似问题。很多孩子从八、九岁、十一二岁开始就不喜学习中文的原因,绝非因为学习的内容本身太生涩难懂,而是因为他们汉字学习的速度太慢、认字量太有限,以致于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中文阅读,也没有养成中文阅读的习惯。现在海外中文学校一般每周要求的识字量也就是六七个左右,加之有些字词不常用再不时忘一些,孩子常常学了十年也只认了一千多个字,就是半文盲的水平——读不了书,多年学习后仍然无法进行中文自学和半自学,离开了老师家长就寸步难行,又如何会对中文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呢?

而他们的西文因为有学校的规律学习,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正常发展,到了十岁左右时,他们的西文和中文阅读水平已呈现极大差距。比如他们可读西文语版的哈利波特和科普资料,可是中文阅读除了课文之外,还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甚至更差,内容都相对肤浅,无法再满足孩子处于其年龄的心智需求。识字量的瓶颈无法突破,孩子们阅读中文困难重重,即不认识字,不明白词的意思,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既无乐趣又充满挫折感的经历令他们自然对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越来越排斥。

笔者的朋友曾去一些中文学校和家长们座谈,很多家长说起孩子的中文教育都是一肚子苦水。一个妈妈为了让十三岁的儿子喜欢中文阅读,每天相约和孩子读一页《天龙八部》,但是孩子每天是多一个字也不读,纯粹完成任务;另一个妈妈每天和十二岁的女儿读琼瑶,因为这是女儿喜欢的主题,可女儿仍是非常勉强,能不读就不读,可抱起德语书,是两天读完一大本。

海外中文教育之所以普遍地失败,是因为孩子们十年海外中文教育的结果还大都在被动学习,认字量不够,无法真正自主阅读和学习中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4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riosity2009 于 2011-8-14 20:30 编辑

识字关及读写如何有效突破

在学龄前或者小学低年级突破识字关正是冲破海外中文教育瓶颈的关键,而没有认识到或者沒做到这一点正是绝大多数海外中文教育失败的原因。尽早开始中文自主阅读是保持孩子对中文学习热情的法宝。成功的三大要点包括正确把握教育的时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合适的教育内容。

首先在孩子开始西文阅读前或上小学前,及早开始引导孩子有效认字,中文阅读需要抢占先机。儿童学习汉字是有敏感期的,尤其汉字图画性的特点,是右脑学习的强项,因擅长记忆图形的右脑在儿童期最为发达,这就决定了儿童期可以快速轻松识字。这时让孩子认字,是得天时之利,辅以得当的方法,更是事半功倍。错过时机,又没有中文环境,则必将费力多而收效少。孩子的教育好比种地,要在恰当的时机开展。一定要以各种方式让孩子尽快识字,海外中文教育相比国内教育大为紧迫的也是这一点。国内的孩子上学了再识字也不晚,反正环境在那儿;而海外大环境是西文,一般西文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就是所谓“我手写我口”。虽不同语言的拼读规律程度不同,但还是有规则可循,这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只要会说这种语言,那么他一旦上学掌握了简单的拼读方法,就可以在阅读上一通百通,一日千里。因为他能拼出来声音,他的头脑中就能反映出意思,除非他沒学过的词。所以海外华裔子弟的西文母语阅读一般都不成为问题。因此那些非华裔的二代移民,像生活在德国的英国人后裔,生活在美国的法国人后裔等,只要他们从家庭处可以习得非当地的西文母语,英语或者法语等,都能相当容易地进行两种母语的阅读。正就因为两者都是拼音文字,会说就易读,道理就在此。而中文呢,是象形文字,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认,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如果海外华裔儿童也等到上了学再认字,中文的学习速度大概是无法抗衡西文拼音母语阅读的神速进步的。而孩子一旦产生非常明显的借助拼音文字阅读倾向,后果就很严重了——中文学习就此将陷入被动境地甚至是恶性循环。此谓教育的时机。

华裔儿童中文教育,一定不能依赖拼音。美国兴办中文教育的马立平女士就认为,拼音是海外儿童中文学习扔不掉的“拐棍”。海外的儿童从每日接触的西文中习惯了拼音文字,通过拼音做拐棍教中文,用注音读物来发展启蒙学童的阅读能力是“欲速则不达”。

观察海外教育的成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前文提到的大量诵读同时加上用手指读。通过心到,口到、眼到、手到的训练,孩子能在达到左右脑协调发展的同时,通过整篇文章的立体记忆和一段时间的积累,实现大批量的识字。笔者认为,不应只教孩子此刻能理解的字。五四以来,由于受到胡适、杜威的影响,中国整个教育的理念都强调要照顾学生的兴趣、要随学生理解力的增长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些见解落实在需要理解的自然科学上相当有用,是正确的,但落在人文学科上确未必。光明日报去年的文章《语文课的出路:回归传统》也表达了这样的反思和呼吁。所以日常生活的字卡也是一种方法,不过缺点在于,你只能教给孩子当时能理解的字,这样长期下来孩子也认不了多少字。全球儿童读经推广第一人台中师范大学的王财贵教授认为,教孩子认字正如“煮汤圆”:不管多少汤圆,不管汤圆大的、小的,不管它哪个先熟、哪个后熟,你就全部放下去。哪个先熟呢?接近锅底的先熟。所以熟的它就浮起来,有些时候七、八个,十几个一起浮,浮到半空中它又沉下去了,因为还没有完全熟,等一下再浮起来。所以浮浮沉沉就等于认字。孩子有时候记住,有时候忘记。我们不要责备孩子把字忘记,他有忘记的权力,因为这是人性。他什么时候记得呢?就象汤圆浮浮沉沉,到最后全部都浮起来了。

具体来说,一个可操作的方法就是在孩子小学入学前,用两到三年的时间,用指读诵读文本辅以白话文阅读的方式突破识字关,讓孩子顺利开始中文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没有在入小学前做到这点,那么到小学三,四年级前继续努力,争取突破识字关,养成中文阅读的好习惯。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4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谈到的是教法。

那么选择什么教材好呢?在没有海外中文没有应试的压力下,您有相当多的自由选择适合您和孩子的教材。您当然可以选择中文学校提供的课本;或是《中华字经》快速识字教材;或是传统的《千字文》;或者是笔者三年来一直在教学实践的中华经典诵读,辅以白话文阅读(包括童书绘本亲子阅读,散文诗歌小说等)。通过大量重复诵读指读,孩子都可以在一到两年突破识字关。而笔者推崇的如《论语》、《老子》等中华经典,是因为经典里都凝聚了中国古人智慧的精华,孩子通过大量诵读而自然背诵,虽然现在未必都懂,他只懂现在能懂的,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懂越多。孩子在朗朗读书声中轻松认识了一到两千个汉字的同时,这些经典也铭刻在孩子的生命里,伴随着孩子成长,伴随着孩子一辈子。这不比任何其他的教材更好么?笔者相信,经典和现代不矛盾,经典和童真不矛盾,经典和活泼不矛盾,经典和顺其自然不矛盾,经典和身心平衡发展不矛盾。因为人生并不是非此即彼。

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也没有用恰当的方法和采用最好的教材教,不是不能补救。只是可能要付出更多辛苦,虽然事倍功半,可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啊。

综上,只有把海外中文教育的主次分清,才能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即首要重视诵读,诵读会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语感;通过诵读可以大量识字,进而正常开展现代文阅读;一个能读书且喜欢读中文书的孩子,想教他写字是容易的,想让他写越来越多的字也是可能的,因为他的生活中已经不能没有中文的了。也就是說,诵读教育可以促进写字教育。但是如果一味只强调写字,而忽视了孩子的诵读和识字,最后孩子学了十年还不乐于读中文书,一离开中文学校就不要指望他再拿起中文了,那么之前辛辛苦苦学写的字也就很快都还给老师。

在汉堡、卡城和斯图加特和Krefeld,已有系统的读经教育,尤以汉堡教学成果最为可观。以汉堡目前的教学经验来看,无论是4岁半开始读经,还是6岁开始读经的,或是更大开始的,每天有一定的读经量(平均每天30-45分钟),配合白话文阅读学习,坚持两~三年后,孩子的识字关都能突破,阅读习惯也可以逐渐建立。汉堡的教学实践也证实,海外华裔少儿是可以象阅读西文一样地热爱阅读中文的。卡城的读经儿童大多三岁左右,别小看他们,大都是不到一岁就接触经典。加上最近新开的《大学》经典诵读班,相信坚持下去,耐心等待两年,亦会有可观的成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4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海外的中文教育一定需要长期坚持和细水长流。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中文阅读也是一种习惯。什么事情成了习惯,就可以自主前进了。因为那时孩子就可以进行半自主甚至是自主学习,你不用逼他学,他看到中文书就想读,没有了还要找你要。这时,就不担心西文阅读的冲击了。因为,中文有中文阅读的独特世界,自有其别具一格的风景,其給孩子带来的信息和感受很多是西文阅读不能取代的,正如很多西文阅读的体会不能在中文译文中感受到一样。假如这种独具魅力的中文阅读是孩子能力所及的,他怎么会放弃呢?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祝愿所有海外华裔孩子的中文都能达到父母所期待的程度和达到作为一个华裔子弟应有的程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4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琼瑶,
如果学中文是为了这二位,真的不如不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4:25 PM , Processed in 0.0378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