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2|回复: 0

[哲史艺丛] 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5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程乃珊

  晚清洋务运动兴起,上海在清光绪八年(1882年)已成立平淮股票公司,是上海金融史上第一家股票公司,各种股票市价每日挂牌,公开买卖。其时先后发行的股票有招商局轮船公司、上海三星纺织厂、汉冶萍煤炭公司等。此时投资股票多为官股及大小官僚,人数不多。

中国传统,脚踏实地做生意,故对这种新型的近似虚拟的赚钱方式,一般上海人是很谨慎甚至抗拒的。

  其后股票交易逐渐增多,股票流通渐广,有人看准股票虽有风险,但赚钱快的特点,便有专以做股票交易为主业的,上海人称之为“吃交易所饭”,也索性称之为 “股票掮客”。足见当时对此专业人的一种偏见或贬意。这里有多种原因,除了中国传统理财心理是求稳求实外,也因为吃“交易所饭”的为了寻求讯息渠道,“公关”手段十分要紧,且要善于判断时局及市面,所谓眼观四方、耳聆八方,为人难免要机灵敏捷,讲点技巧,遇事不露声色……再加上此业无需什么学历文凭,又无正规朝九晚五的上班规律,给人一种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错觉,因此在旧上海地位不高。正如张爱玲在《半生缘》中给那位坏料祝鸿才就设计了个“吃交易所饭”的职业。我们说创作源自生活,多少说明做证券交易在老上海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哪怕再成功有钞票,总给人一种路子不正的感觉。一般上海好人家(指书香门第,包括名门)是很抗拒将女儿嫁给“吃交易所饭”的。

  当年的股票掮客,用今天行话说,确实档次不高,初时没有固定场所,他们每日午前就在茶馆店聚合,洽谈股票交易,一般都聚集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湖北路)口的惠芳茶馆,在那里听行情,讲头寸,内中有茶商丝商洋行跑街,也有以收佣金为利的烟纸店老板等,看似三教九流,杂集一起,却也生猛红火。当时不少外帮人想来上海寻生计,无亲无眷无领路人——今天行话为“没有关系人脉”,头脑活络的就去这些股票掮客扎堆的茶馆店,泡上几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感觉。其中惠芳茶馆一个小堂倌嵇馥苏后来就自己开了钱兑店,后成为上海滩有名的股票炒手。现在想来,当时大家围桌伸手讲价,倒是老上海颇有特色的一景,可惜余生也晚,没有见识过。

  到了民国3年(1914年),由于股票交易越来越多,来茶会的股票掮客也不断增加,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维护行业公信力,经公议达成组织股票商业公会协议,开办费一千余大洋共同凑集,公会租赁二马路(九江路)禾兴坊一所两开间石库门为会址。可能受场地限制,股交易仍在茶馆以茶会形式进行交易。当时大多会员另有一份正职,此仅为兼职,但也有专职作交易赚取佣金,就是股票掮客了。

  如前文已述,股票交易一开始,是不受社会所重视,再加一些野鸡公司鱼目混珠,而会员个人资金究属薄弱,当时还得不到银行支持,反映行市的行情单根本送不进银行,传媒更给予白眼,再加当时上海还有两家英、日外商交易所,确给公会造成很大压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人忙于战事,中国民族实业有了发展的缝隙,特别国人自办铁路热潮掀起,粤汉川汉公司、江苏铁路公司、浙江铁路公司等先后成立,发行股票,后来公债发行……诸如种种,交易极为活跃。

  一时公会业务蒸蒸日上,会员获利颇为丰厚,不少原来只以股票交易作副业的会员,纷纷以股票经营为业,如不少原有店面的会员,各在店前挂上了××股票公司的招牌,特别在福建路、九江路、汉口路一带,几乎隔三岔五,就见到一块股票公司招牌,成了上海的华尔街,其中也有不少野鸡股票公司(指没有加入公会不遵照公会合约办事)。其中范季美可为上海股票交易业的先驱和领头人。范季美是日本留学生,曾任中国银行北京总行的总司务(管理各分行钞票的发行),因银行规定行员一律不能从事股票投机交易,后辞职做股票交易专职。有人回忆他加入股票公会后,与大家一起坐在一张长台边伸手叫价买卖,极为引人注目。

  范季美与一众同道之人深感现时的股票公会已跟不上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在一次会上倡议,以现时的公会为基础办一个以证券为专业的交易所,起名为华商证券交易所。取名“华商”,有两层意思,其一为区别于上海的两个洋商交易所,其二是暗指于1907年成立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有日人资本。

  1921年1月,上海华商证券所正式成立。由于它继承了原来股票商业公会的业务,驾轻就熟,营业十分红火,信誉大增,股票掮客也华丽转身为经纪人。公会以30万元购置了闹市中心汉口路以西四亩多地鼎新里房地产,准备自建大楼。

  上海金融界对证券所也另眼相待,且专注投入。金城银行率先开办丰大证券号,买进经纪人牌号。这是第一个参加证券所的银行经纪人,其后各沪上银行也用各种方式经营股票经纪。一时一直被人看不起的证券所经纪人牌照(注册的股票掮客),一时身价十倍,经纪人牌照的转让价高达六七千大洋。不少股票掮客鸟枪换炮,在闹市租起写字间,挂出股票公司牌子,有不少是银行经理与经纪人隐名合伙,再雇几个员工打电话跑街探行情做公关,颇具规模。

  1922年前后,华商交易所在汉口路九江路间已购置的那块地皮上兴建三层楼房,命名为“证券里”,前面沿街为办公室,中间为交易市场。从此,上海股票交易完全脱离了茶会(在茶馆店交易)形式,开始有了专门的交易场地,后面和东边的房子,租与经纪人。华商证券交易所一时在沪上成证券业大老哥。当时杜月笙、吴蕴斋、叶扶霄等都为该会理事。

  在交易所方兴未艾之际,连海上闻人黄楚九也想从中获利。他在大世界游乐场隔壁开设沪上独一无二的“上海夜市交易所”,以补日间投机者不足过瘾,在晚上再来刺激一番。同时,他还在该交易所旁开设“日夜银行”通宵服务,以利“夜市交易所”的客户们,设想可谓周到。黄楚九确实会抓机会。而且他开拍的棉钞、黄金与花钞,是交易市上最热门的。但毕竟交易有投机因素,且夜市交易所又专在晚上营业,哪有那么多人有此等精力,白天做了晚上再出来做?再加黄楚九名气虽然响,但名声也不怎么好,小百姓大都听而畏之,怕与之搭讪会吃不了兜着走;再讲那里的经纪人令人与黄楚九的白相人身份有所联想,因此去看热闹的人是有的,但经营惨淡维持不下去,昙花一现即告停业,是交易所中寿命最短的一个。

  在1922年之间,股票交易可称已达登峰造极之时,竞争也剧烈,经纪人纷纷登报做广告招徕顾客,交易市场,黑幕重重,投机客开的小公司应运而生,附在“经纪人”号中,拉客户,赚回扣,资本虽小获利却很大。股票交易场上,生生死死发财破产的,屡见不散。

  上海地产大王程霖生(程贻泽叔侄),家产上亿,人称其为中国哈同。今泰兴路市政协是他当年私宅,还有今南京西路常德路口的洋房,都为程家物业,为上海华人地产商老大,富可敌国。偏偏程霖生喜做标金,大约追求刺激吧。不久,就是这个黄金投机败了全部家当。到1943年旧历年前,程霖生已无余钱可供过年,欲向旧日友人借钱,人家都避之不及,不久郁郁而逝。离世后床底下除一大堆喝剩的空洋酒瓶,可谓家徒四壁!他的侄子程贻泽,当年有小孟尝君之称,家中晚晚笙歌艳舞,到后来他只好在街边摆一只香烟摊维生,后贫交加卒于六十年代。

  抗战爆发,上海租界沦为孤岛,人心恐慌,战时物资遭投机商囤积,沪市投机浪潮又起,交易极为活跃。不少人从中渔利,被讥为发国难财。当时整个证券市场漆黑一团,张爱玲笔下的祝鸿才后来发横财,住到虹桥大洋房内,应该就是这些人中之一。

  抗战胜利后,政府决定以华商证券交易所股东为基础,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分认10亿元的资本,并将原证券所旧址扩充改建,成为债券、股票两个市场,楼下做股票,二楼做债券,三楼为办事处,推杜月笙为理事长。

在运作形式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原来的黑板制式交易改为柜台制式。这种柜台交易,在美国小城很流行,人们称为“美式配备”。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完成了统一组织的局面。但因内战所累,国民政府币制信用扫地,证券市场交易已成强弩之末,场内交易清淡,场外交易猖獗。当时投机买卖集中于黄金、银元、美钞等,一度在十几天内黄金价格上涨28倍,银元上涨2.7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军管会封闭了证交所的证交大楼。老上海交易市场就此沉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7 04:05 AM , Processed in 0.0333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