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4|回复: 4

[转贴] 胡同消失 老外感慨:北京正走向一个寂寞的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6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明镜网
(Who says that, 胡同 is here!)

胡同是谈到老北京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元素。虽然在胡同中的生活仍旧相当“传统”,没有室内卫浴、没有暖气,但浓厚的人情味却是高楼大厦的生活无法比拟的。美国作家梅尔(Michael Meyer)花了两年时间,深入探索胡同的人事物与文化,与当地人建立起深厚友谊,但同一时间,也见证了胡同在北京现代化工程中,逐渐退出舞台的一幕。

而住在胡同中,也明显感觉到与住在公寓里的差别。梅尔住的邻区有57000人,一半为农民工,一半为当地人,他是该邻区中唯一的一位外国人。梅尔租的住房,月租费美金115元,只有两个空间,一个是卧室、一个是工作室,都非常狭小,房内冬天没有暖气,若真要取暖的话,得烧不小心就会导致意外的煤炭,夏天没空调,也没有自己的卫浴设备,还好房中有网路,让梅尔觉得自己仍身在现代社会中。

虽然居住上有些不方便,但胡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是住在公寓时不能比的。梅尔对《明镜》表示,住在公寓时,即使已经过了两年,他还是不晓得住在隔壁的人是谁,但住在胡同中,人与人的距离很近,互动频繁,大家守望相互,非常有人情味、心中感到非常温暖,这样的感觉,让他每次回到美国都还会感到寂寞。

与梅尔共享一个小院子的“大娘”,是一名80岁的寡妇,胡同中的人情味,在大娘身上展露无疑。大娘的丈夫为国民党军人,1949年之后离开她。她独自扶养两个孩子长大,自1960年代开始就住在梅尔旁边的一间小房里,是梅尔胡同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梅尔着作一开头就提到的人。大娘总端着饺子,不敲门就直接闯进梅尔的小屋中,要他吃完饭再去教课,所以梅尔后来干脆不锁门,大娘也总刀唸着梅尔该成家立业,不时关心梅尔的生活。

身为历史学家的梅尔,不希望仅是成天在外头找人攀谈,因此他找了份义务性质的工作,在煤市街小学教授4年级至6年级的孩童英语,由于教室是邻区中最高的建筑物,因此从教室望向窗外,景色一览无遗,有一次,梅尔指着某个建筑,问学生不认得建筑物的名称,学生们摇摇头,梅尔讶异地说:那是天安门广场啊!没想到,不认得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有一天在看到大大的金色拱形时,异口同声说:那是麦当劳!梅尔笑称,只能说麦当劳公关做得太好了。

不过,胡同的纯朴生活,在拆迁行动下逐渐模煳,老旧建筑被移为平地,成为马路拓宽、购物中心、高楼大厦等新颖建筑的地基。梅尔对《明镜》指出,自从北京赢得奥运举办权后,老北京正在消失。大栅栏经过几个朝代以来的发展,是旧北京城外繁华的商业区,餐馆、茶馆、店铺聚集,但当梅尔与当地人一同吃饭、看报时,也会跟周遭的人一样,关心着贴在墙上的拆迁告知书。

“那个胡同跟其他北京的胡同一样,都处在不确定中。”大大的白色“拆”字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漆在建筑物上,有天早上梅尔醒来,听到外头有吵杂的声音,还以为自己住的地方要被拆了,但原来只是工人在上新漆,对方说,奥运要到了,来不及拆,所以只好先上漆,把外观改头换面一下。

发表于 2011-7-26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眼吓了一跳,哈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4 08:19 PM , Processed in 0.0518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