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7-10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igeriabbs.com/bbs/thread-39691-1-1.html
跟非洲人结婚幸福不幸福
如今,中国人找个欧美人结婚,早已不是新闻。但要说到跟非洲人结婚,很多人会不由得从心底发问:这样的跨国婚姻图个啥?能持久吗?会幸福吗?
这不奇怪。中国人对跨国婚姻的传统观念是,即使它不能成为人往高处走的跳板,至少也要讲究个门当户对。目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落后,生活水平远不如中国。因此,中非青年联姻,理想中的条件显然有所缺失,婚姻基础不牢靠。
近些年,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日增,这种传统世俗婚姻观受到很大挑战,中非跨国婚姻呈上升趋势。一对对中非年轻人冲破各种传统观念,顶住有形无形的社会压力,为了爱情和幸福,勇敢坚定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为了本期特别策划,我们的记者走访了近十个中非跨国婚姻家庭,他们或定居中国,或住在非洲,有的虽然经济上拮据,但夫妻恩爱,携手奋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的则因为种种原因在“围城”里挣扎,甚至已劳燕分飞,留下了酸甜苦辣的复杂回忆。
同其他跨国婚姻一样,中非跨国婚姻不管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大惊小怪,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婚姻从来没有十全十美。但需要指出的是,涉及跟非洲人的婚姻,一定要谨慎一些,不能太感情用事,受浪漫的想像主宰,用玫瑰色涂抹未来。因为毕竟中国与非洲离得太远,文化、语言、生活习惯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期特别策划中被采访者有一句话很有警示意义:嫁给他,就等于嫁给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旦婚姻破裂,就会被抛到举目无亲的“孤岛”上,对自己造成伤害。
目前,中非跨国婚姻已不在少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越来越大的开放度和容忍度,这是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俗话说:“爱情无国界”,建立在真爱基础上的婚姻,是值得赞美的,应该得到人们的祝福。
Some people query about the marriages between Chinese and Africans. According to China’s traditional viewpoints on marriage, the spouse should at least match with each other in terms of social status, personal fortune and family background if the marriage can not bring them upwards. But, most African countries lag behind China in economy. Obviously, people will consider the marriages between Chinese and Africans are instable. However, we find that some youth of two regions overcome diffi culties and tie the knots. They strive together and fight for their love. Marriage basing on the real love deserves praise and blessing.
共同为生活奋斗 相信会苦尽甘来
80后女孩为“爱”义无反顾
本刊记者| 漠北
李文娟是一位河北女孩,大胆、直爽,还带着80后的叛逆;派特来自遥远的尼日利亚,乐观、执着,他们在广州组成了一个爱之家。
想象的爱情面对生活的艰辛
2006年2月,在北京复习考研的李文娟和来北京办事的派特在三里屯附近的餐馆初次相遇。本着提高英语水平的初衷,李文娟和派特聊了起来。由于聊得投机,李文娟和派特就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并一直在网上保持联系,开始了大学校园里甚为流行的“网恋”。
考研未能如愿,大学毕业后,李文娟便在北京成为SOHO一族,这时派特建议她到广州发展。虽然越来越发达的交通缩短了南北之间的距离,但对一个从小一直生活在北方、家人和朋友也都在北方的女孩子来说,南下闯荡,去投奔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非洲小伙子,也并非那么简单。“我当时只考虑了一个月,就瞒着家人南下了。那时我很有激情,想趁自己年轻时出去闯闯,大不了再折回北京或者河北老家。”李文娟笑着告诉《非洲》杂志记者。
派特刚来中国时,先学中文,然后当外教,直到会讲简单的汉语时才开始在广州做生意。李文娟与派特相识之时,正是派特做生意赔得最惨的时候。初到广州,李文娟找了份工作,派特继续做他的生意,然而一个薪水不高,一个生意惨淡,日子比想象中的要艰辛许多。
李文娟说:“我们两个最穷的时候,他身上8块钱,我身上8块钱。那时房东天天打电话催房租,不交电费就断电,不交水费就停水,不交网费就断网,差点被房东赶出去。” 最后,为了改变窘境,夫妻俩在2007年6月,分别向朋友、家人各借了两万块钱,开始合伙租店铺做生意。
虽然想象中幸福、浪漫的爱情和现实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李文娟没有选择放弃。起初,他们的小店经营箱包、服装、香水等物品,生意不忙时,李文娟还会捡起自己的老本行,给客户设计网站。然而各种考验接踵而至,2007年底,夫妻俩将货发到尼日利亚去卖,结果上了货运公司的当。空运的货本应两周就到,结果派特在尼日利亚等了四个月也未收到货,至今仍下落不明。虽然两人一纸诉状,将货运公司告上了法庭,但在审判结果未定之时,夫妻俩的资金链又断了。“当时店铺差点撑不下去,我们又东挪西借才渡过难关,勉强做起了假发生意,”李文娟说。
如今,李文娟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只用了一句话“要多难有多难”,就连李文娟生宝宝的住院费,也是母亲掏的腰包。直到2009 年,小店的生意才有些起色,攒了点钱,还买了辆车。已经当上爸爸的派特,工作更加努力,他郑重地对老婆说:“我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吃苦。”
>>李文娟与派特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文化的差异面对严酷的现实
李文娟并不把“文化的隔膜”看成是跨国婚姻的障碍,“任何不同的文化都是可以通过交流而相互融合的,婚姻最大的障碍就是彼此不信任”。就如同世界上所有夫妻一样,跨国婚姻的婚后生活也总是围着柴米油盐转,也难免磕磕绊绊。
吵架似乎是婚后生活的一种宣泄方式,有时与“爱”或者“不爱”没有必然的关系,李文娟两口子时不时也会吵上一架。由于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好强,吵完架,谁都不会先向对方认错。然而,生性乐观的派特,总是先把吵架这茬儿忘了,该吃吃,该乐乐,让李文娟自己一个人生闷气。不过慢慢地,李文娟也习惯了老公的“粗线条”。虽然派特还没有建立起“谦让”老婆的意识,但李文娟平日里想要什么,老公都会顺着,只要能做到的,他从不亏待老婆。
在日常的开销上,小两口分歧也很大。日子紧时,李文娟即便穿高跟鞋,也会去挤公交车,而老公却选择打的。李文娟说:“我知道钱难挣,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父母都是这么过来的。而派特和我们不一样,从来没有节俭意识,挣一天,花一天,总是到没钱花的时候,再想办法。”
李文娟认为,完美的男人都在漫画、电视和小说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完美的男人。她还幽默地告诉记者:“起初一直没碰到对得上眼的,怕自己嫁不出去,好不容易‘瞎猫碰到死耗子’了,黑点就黑点吧。”
>>宝宝有一个很酷的中文名叫高思威耀
幸福的坚守面对家人的压力
在李文娟的心中,她的老公派特是一个好人,选择嫁他,只因一个“爱”字。李文娟笑着说:“可能我是看多了日本非洲漫画,一直都天真地相信真爱的存在,也有勇气为爱付出。”在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一般人认为大多选择嫁给老外的女孩,是因为想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李文娟却在2008年,选择和家境一般的派特加入了“裸婚”族的行列。
“结婚的时候,派特的父母没有给过我一分钱,也没有送我一样礼物,甚至到现在,也只是从照片上见过公公、婆婆的样子,从电话里听过他们的声音”。即便这样,李文娟也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两个人的爱情结晶出世以后,小两口更是恩爱有加。
李文娟的母亲一直反对这段跨国婚姻,因为派特没有稳定的收入,结婚也没有聘礼,更没有能力在房价一路飙升的广州,给女儿买一套可以安身立命的房子。她认为别人嫁给老外是享福,而自己的宝贝独生女嫁给非洲人却吃了这么多苦,所以直到现在她也不承认这个无法给女儿提供保障的“洋女婿”。
“我很了解母亲,她很保守,又过于担心我,所以一直和派特的关系僵持不下。不过,母亲给我的压力还是蛮大的,”李文娟略有些无奈地说。
丈母娘没看上洋女婿,洋女婿也不知道怎么讨丈母娘的欢心,幸好酒量不错的派特和岳父的关系相处不错,翁婿二人偶尔“以酒谈心”,相谈甚欢。李文娟坚信,在生意兴旺之时,丈母娘会看在外孙的情份上接纳派特,将他看作家中一员。
李文娟还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即将去非洲看望未曾谋面的公公和婆婆,老公已经先回尼日利亚等她。第一次拜见公婆,李文娟心里有着小媳妇的羞涩、激动和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