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7|回复: 8

[哲史艺丛] 名将岳飞究竟有什么错导致被南宋皇帝处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8: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摘自:《大河报》2005年11月10日B23版,作者:姚伟 于茂世 程民生,原题:《大宋南迁·仰天长啸收拾旧山河之三南宋版“杯酒释兵权”》


河南很多地名都有来历、有讲究。前不久,记者在漯河市郾城区(原郾城县)就发现了几个有趣的村名:指挥寨、挂刀营、拐子张。普通村名都是丁岗、马湾什么的,这几个村名却有点“杀气腾腾”的味道。

在指挥寨村外,记者与几位村民聊起了村名的来历,60来岁的袁德成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说:“好像以前这儿住个大官,是个指挥长,他叫啥名字我可不知道。”记者有点失望,请教他们找谁能问清楚,他们商量了好一会儿,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怕是没人知道了。

陪同记者前去的郾城区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王俊杰也有点失望,他指点着路旁蓝色的“指挥寨”村牌说,根据地方史志专家的研究,800多年前郾城大战时,岳飞指挥部就驻扎在这里,后来为了纪念岳飞起了这样的村名;挂刀营的得名,是由于岳飞为严整军纪,在村口大树上悬挂过一口大刀;拐子张村则是岳飞大破拐子马的地方。15年前,县里曾想在指挥寨造个指挥台,但因资金问题搁置了。

郾城大战青史留名,如今竟然找不到一点遗迹了,只找到几个似是而非的村名,这实在让记者感到遗憾。

随后记者来到许昌,想找找颍昌大战的踪迹,但也几乎没什么收获。只是许昌火车站前同样是蓝色的“颍昌路”牌子,能让人产生一点联想。

1140年,许昌(宋时叫颍昌)和郾城这两座城池,曾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一个让后世无数人既热血澎湃又悲愤填膺的历史时刻。

岳家军在这里数次击败金军主力,岳飞与诸将相约痛饮黄龙;而颍昌大战三天后,岳家军就接到撤军的命令,不得不放弃已经收复的河南半壁河山,班师南下,从而错失了收复中原、洗雪靖康之耻的最好时机。河南也因此错过了再次成为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机会。

当时南宋四路大军进攻中原,岳飞的部队又打败金军主力,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机会就在眼前,赵构和秦桧为什么下令大军班师?一年后人们似乎看到了谜底,韩世忠、岳飞等人被任命为国防部正、副部长,不再具体管理部队,“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统统变成了“赵家军”。赵构拍拍手安了心,但收复中原的王朝夙愿却越来越渺茫。


岳飞收复郑州、洛阳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800多年前,岳飞在郾城如此叹息。

1140年6月到7月,岳家军挥师北伐,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收复了许昌、郑州、洛阳等地,并在郾城、许昌连续击败金军主力,岳飞的心情畅快到了极点,但几天后,他就被迫班师,心情由大喜到大悲,糟到了极点。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为了这一天,岳飞努力了十年。

1129年,岳飞被迫跟随杜充撤离开封时,他梦想的就是这一天。在江南,他阻击金军,收复建康(今南京),又奉命扫平许多叛军和农民起义军,他率领的“岳家军”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南宋最可依靠的劲旅。他本人的军事才华充分展露,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中功勋最著、升迁最快的一个。但岳飞之志,并不在个人富贵。打造一支钢铁之师,收复中原,洗雪国耻,是他平生最大的梦想。

岳飞的生活极其俭朴。一位新加入岳家军的将领是位美食家,他请岳飞吃饭,上了一道好菜,岳飞吃了几口,称赞道:真好吃,这么好的东西一次吃完太可惜,留着晚上再吃吧。那位大将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还有位好色的大将千里迢迢给岳飞送来一个四川美女,岳飞在屋外问道:我这里穿不上丝绸的衣服,吃的都是粗粮,这样的日子你能过下去吗?屋内传来“哧哧”的笑声,于是岳飞见都没见,就让来人把美女带了回去。

岳飞的心思都放在治军打仗上。他的部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打仗时锐不可当,深得南宋及沦陷区百姓的爱戴。在他看来,国仇大过天。名将杨再兴原是流寇曹成的将领,与岳家军作战时,他杀死了岳飞的弟弟岳翻。后来兵败被俘,杨再兴在岳飞面前慷慨陈词,表示要为国效命。岳飞爱他豪壮,亲自为他松绑。后来在郾城大战中,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金阵寻找金兀术,虽没遇到兀术,却也杀了百十名金兵。随后他在小商桥以300名骑兵杀入12万金军大阵,杀敌上千,自己也被乱箭射死。战后岳飞为他举行火化葬礼,发现他身上的箭头竟有两升,全军为之感泣。

1134年,岳飞奉命北伐,收复襄阳、唐州(今唐河县)、邓州和信阳等地,从此坐镇襄阳,时刻准备进军中原。两年后,岳家军再次北伐,所战皆捷,攻取了河南栾川、卢氏、嵩县,陕西商县等地,但由于后勤供应不上,留在襄阳的岳家军甚至有士兵活活饿死的,岳家军不得不退兵。

1140年,金军毁盟攻取河南,顺昌被围时,金军极有可能再下江南。宋高宗为了自保,令张俊攻取宿州、亳州,韩世忠攻淮阳(今江苏邳州),岳飞进军陈州(今河南淮阳)。数路大军剑指中原,形成颇有战略优势的进攻态势。当刘在顺昌击败金军主力后,宋军士气高涨,形势极为有利。

岳飞打下陈州后并没有在这里止步,他的百胜之师在一个多月内,攻占了许昌、洛阳、郑州、中牟等地,然后把主力集结在许昌一带,准备寻机与金兵主力决战。在郾城、许昌发生的数次大战中,岳家军“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无一人肯回顾,终于一次次大败金军主力。

为收复中原,岳飞派人在沦陷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关隘、渡口的车夫和舵手,饭店、旅社中的店小二,组成了一张岳家军联络网,抗金的“地下工作者”“往来无碍,食宿有所”。到达许昌后,岳飞派遣原从黄河北投奔过来的梁兴、董荣等人渡河北上,联络当地义军,一时间打着岳家军旗号的义军风起云涌,“剿杀金贼,占夺州县”,使金人在燕京以南很多地方的统治陷入瘫痪。

宗泽临死前“过河”的夙愿,极有可能由他当年赏识提拔的部将实现。

但就在这个时候,命令岳飞班师的圣旨——民间传说中的12道金牌送到了岳飞的手中。不难想像,下达班师的命令,对岳飞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据说,岳飞从郾城、许昌撤军时,当地百姓“哭声遍野”,岳飞也倾洒了无奈的英雄泪。岳家军一撤,沦陷区起事的义军失去依靠,将要燎原的大火顿时熄灭。

南宋版“攘外必先安内”

1140年岳飞班师,成为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说,岳飞是“愚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干吗听他的?收复了开封再说。

事实上,其他几路大军已经奉命撤退,岳飞已成孤军。如果不撤退,不但得不到粮草供应,甚至可能被视为叛军,那样的话岳家军就很危险了。

有人认为,赵构命令撤军有他的道理,当时宋军没有彻底打败金人的实力。但当时赵构跟金人可能是“麻秆打狼——两头都怕”,宋朝大臣洪皓那时出使燕京,他发回密报说:“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史学家多认为,宋金强弱之势已经发生变化,金人宿将大多已经死了,金军整体战斗力下降,而如果宋朝诸路大军齐心协力,分路进击,协同作战,则“兀术可擒,汴京可复”。遗憾的是,“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认为,宋军还不具有灭金的实力,但他同样认为,当时宋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秦桧的儿子秦熺在描述1140年前后南宋内部军政状况时,用了四个字:“太阿倒持”,太阿是古代著名的宝剑,所谓“倒持”的意思是,本来应该由皇帝握着对付臣下的宝剑柄,反而握在了臣下的手中。秦熺说,高宗早就有意革除“积岁倒持之患”。或许在高宗看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岳飞所想的收复中原、洗雪国耻,而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权,避免受到内部的威胁。换句话说,命令岳飞班师,很可能不是担心打不过金人,而是担心岳飞的威望和兵力大得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算得上南宋版的“攘外必先安内”。

宋太祖曾经“杯酒释兵权”,建立了一套文臣控兵体制。而在宋金战争中,军事才能突出的武将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部队,他们权力很大,不但有军权,还拥有辖区内的民政、财政大权,部队与武将关系十分密切,都以主将之姓为名,如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等。

这种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使他们在与金人的战斗中逐渐扭转了局面。不过,这种情形绝不是赵构所希望的。

削夺武将兵权的行动,从1132年就悄悄地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南宋风雨飘摇,赵构不得不依靠这些大将,不敢骤然重收兵权。1140年发生的一切,让赵构底气足了,他意识到金人已经不能对他构成致命的威胁,于是收兵权的步子就大了起来。

1141年年初,兀术再次举兵南侵,但在合肥附近的柘皋镇被宋军打败,随后兀术在濠州(今凤阳)设伏打败宋军后北撤。他也意识到今非昔比,再与南宋交兵占不到什么上风了,于是,宋金议和再度悄悄进行。

高宗以庆祝柘皋之捷为名,把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召回杭州,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看起来是让他们参与最高军事决策,实际是不再让他们掌管军队。高宗又下诏:“凡尔有众,朕亲统领”,解散三大将的统帅部,使他们的军队直接隶属中央,提高军队“中层干部”的权位,让他们分别管理部队,而军队的统帅则临战时由皇帝亲自指派。至此,赵构完成了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统统变成了“赵家军”。

但岳飞、韩世忠威名素著,深得军民爱戴,他们的存在,都可能是一种威胁。

韩世忠先被选为打击对象。岳飞被派和张俊一起去原“韩家军”检查工作,岳飞发现张俊竟按照秦桧的吩咐在整韩世忠谋反的“材料”,他大吃一惊,赶忙连夜派人送信。韩世忠闻讯大惊,他连忙入宫求见赵构,伏地大哭,解开衣服,请赵构看自己身上的刀痕箭瘢。他的手曾中毒箭入骨,两只手只剩四个指头。或许这双残手救了他,赵构此后不再与他为难。而韩世忠从此深居简出,不再跟自己过去的部下见面,喜欢上了佛教和老子,自号清凉居士。偶尔他会带个书童,骑头小毛驴,在西湖边看看风花雪月。

岳飞救了韩世忠,却难救自己。

岳飞的错,就在于他太完美了。作为武将,他不但不惜死,还不爱钱,不贪女色,打胜仗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平时什么事都很低调,唯独在收复中原问题上他异常桀骜不驯,“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

或许赵构真的把岳飞看成一个威胁。但秦桧伙同张俊用尽了各种办法,给岳飞定的罪名也就是三个字:“莫须有。”这三个字,后世成为冤狱的代名词。

岳飞死了,那年,这个河南人年仅39岁。

同时死去的,还有收复中原的希望。

南宋的历史,在和与战之间徘徊。后来,南宋军队曾经两次北伐,但都无功而返,甚至自取其辱。杭州繁荣起来,不亚于当年的汴京,很多人安逸下来,收复中原成了一个遥远的梦想。但在柔美旖旎的西子湖畔,还是有一些阳刚磊落的诗魂在怀念中原,他们内心积郁的悲愤,化为南宋文学最动人的光芒。明日请继续关注“大宋南迁·仰天长啸收拾旧山河”之四:《回望中原:南宋爱国诗词的灵魂》。

1140年6月到7月,岳家军挥师北伐,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收复了许昌、郑州、洛阳等地,并在郾城、许昌连续击败金军主力,但几天后,岳飞就被迫班师,收复中原的希望成为泡影。

漯河市郾城区指挥寨村,是当年郾城大战时岳飞指挥部驻扎的地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岳飞,起了这样的村名。
发表于 2011-7-5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和一下,下面这篇文章的视角看法也很有意思

------------------------------------------------------

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1年4月27日B06版 作者:曹苏宁原题为:岳飞捅了什么篓子

“犯吾法者,唯有剑耳。”——大宋第一条好汉赵匡胤语

绍兴七年初的岳飞,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是再立大功,前一年的最后两个月,他的麾下在河南陈州、蔡州地区击退了女真傀儡伪齐“五大王”的进犯;二是加官晋爵,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日,南宋朝廷颁发诏令,将岳飞的官阶提升为太尉,这是宋代武官的最高阶位,同时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三是在这份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诏令中,赵构还谈到了君臣齐心协力、恢复大宋河山的光明愿景,期待着到了那个时候,“则朕克济垂成之业,而汝亦有无穷之闻”,这也正是岳飞最大的愿望。

未争取到淮西军

更好的消息正在向岳飞招手,在进阶太尉前,岳飞接连收到两道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省札》,要求他如果军中没什么要紧事,就到皇帝的行在汇报工作。这时候,淮西军的统帅刘光世,不仅军纪不整,而且临阵退缩,前一年差点把整个淮右断送掉,在朝野的压力下,自己申请解除兵权了。皇帝和张浚当时都觉得,岳飞的部队战斗力最强,不如把这支军队交给岳飞去带。正式的接管公文虽然没有下,但已下令淮西军听岳飞的号令。

岳飞很激动。想着即将担当起领导从襄阳到合肥近十万军队的重任,没等正式被任命鄂州军兼淮西军的总司令,他就给赵构写了奏章,半是感谢信,半是请战书。除了提出战略构想,后勤保障也考虑了。他要求皇帝下令有关部门积极备战,不要再像上次那样,因为补给不力而影响战局。后果很严重。这事黄了。才过了几天,又说淮西军不交给岳飞了,改为“都督府直辖”。岳飞不干了,他先去找了以宰相身份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的张浚,两人在用兵收复失地上一向很合拍,这次却不欢而散。其实,明确向皇帝建议不把淮西军交给岳飞的,正是张浚。理由很简单:不能给武将太大的兵权。张浚是这样认为的,主战的李纲和主和的赵鼎也是这么认为的。大臣们都不同意,那就去找皇帝。为了说服皇帝,岳飞还作了三年恢复中原的保证,都“拍胸脯”了,皇帝还是不同意。

赌气上庐山

岳飞一气之下,居然不回军营,而是去了在庐山的别墅,扬言要继续为母亲守孝。赵构一连写了两封信给他,希望他重新回来主持工作。岳飞回信了,两个字:不干。赵构这时有点窝囊,又给岳飞写了封信,大意是你是个大忠臣啊,别和张浚一般见识,听话。同时还以三省枢密院的名义让岳飞的部下李若虚和王贵到庐山去劝他。对他们两个,就没那么客气了:如果岳飞不下山,就把你们两个一起军法从事。最后是李若虚连哄带吓,岳飞才接受皇帝的命令返回军营。

李若虚在庐山上,曾严厉地对岳飞说:这样坚决地不听从朝廷的旨意,决非好事;难道您以为可以和朝廷相抗吗?

岳飞下山后,估计也是后怕了,曾三次向皇帝谢罪。赵构的回复很淡定:我没有生气。要不然,就处罚你了。怎么处罚呢?就像太祖说过的那样,犯了我的法令的人,只有用剑来教训他(“犯吾法者,唯有剑耳”)。

看到皇帝的回复,岳飞会是怎样的表情,没有人知道。但他很快再次领教了皇帝的威严,这一次,有人记录了下来:他当着赵构的面紧张得语不成句,退下来之后面若死灰。

“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赵构的这句话,把岳飞吓得“面如死灰”。

岳飞为了淮西军的事,撂了几个月的挑子,大概在绍兴七年(1137年)七月从庐山上下来了,回到了军中。可没过多久,大概在九十月间,他又被皇帝叫去奏事去了。当时皇帝不在杭州,还在南京“靠前指挥”金国和伪齐的南犯。

在立太子问题上岳飞表现太积极

和岳飞一起觐见皇帝的,还有他的随军转运(相当于后勤部长)薛弼。接到圣旨后,岳飞就乘船沿江而下,到了九江,薛弼也从另一地方赶了上来,在船上和岳飞相遇。在船上,岳飞很严肃地告诉薛弼,这次见了皇帝,他要办一件大事——请求立皇子建国公赵昚为皇太子。赵构有两个养子,亲生的已经死了,自己也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且这两个养子还是太祖赵匡胤的子孙,而从宋真宗开始,直到赵构,历任皇帝都是太宗的子孙。更麻烦的是,赵构有两个小老婆,一人养了一个干儿子,将来谁当皇帝?

皇帝不表态,大臣很着急。岳飞也是个着急的。他为什么觉得赵昚好?据说是两年前在皇帝那里见过一次,听了他的言谈,就站到了年仅10岁的赵昚这边。两年后的觐见路上,岳飞觉得自己该发言了。

这事,也并非不能说。宰相赵鼎一派的人,也坚持让先进宫的赵昚当太子。而且,早在6年前,南宋朝廷还在绍兴流亡的时候,一个叫娄寅亮的人就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建议他选一个太祖的子孙为养子。

当时,娄寅亮的职务是上虞县丞,从八品;而岳飞的官衔是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武昌开国郡公,正二品。

但县丞可以建议收养皇子,太尉不得干预立皇太子。为什么?薛弼当时就和岳飞说了:身为大将,似不应干预此事。岳飞的回答是: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据薛弼回忆,岳飞请立皇太子的奏章,是亲自撰文、亲自抄写,还把在船上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练习小楷。他一定觉得这份奏章很重要,没准还能名垂青史,才这么郑重其事。就像我辈儿时写了好文章,就渴望被老师点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洪亮地朗读一遍。

岳飞在皇帝面前读了奏章,声音却不洪亮,有些发颤。他也害怕了吗?皇帝的回答还是那般淡定: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这句话,把岳飞吓得“面如死灰”。薛弼是在岳飞之后觐见皇帝的,一见薛弼,赵构就主动把岳飞怎么说,他如何告诫的事情说了一遍。赵构接下来又说:岳飞听了我的话,好像不大高兴啊。你劝劝他吧。这话很有意思。关心?疑心?还是痛心?

第二天,皇帝见到宰相赵鼎,又提起岳飞昨天的事。同样主张立赵昚当太子的赵鼎毫不客气地痛批岳飞:没想到他竟这样不守本分。退朝后,赵鼎又把薛弼找了来,又把岳飞批了一通后,明确表示:这决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终的做法。

皇帝会因为这个就猜忌岳飞吗?不好说。

至少当时有人是这么看的。还是那个薛弼,在很多年以后,和别人说起这事时,发了一通感慨:岳飞作为大将,却越职到了这个地步,找死啊!

岳飞死了20年后,赵昚刚当上皇帝,就“按太上皇(赵构)的意思”,给岳飞平反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叹。窃以为忠君思想是中华文化的败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太子说更靠谱。这个说法我第一次见于重生之衙内,似乎还早于上文发表日期。
兵权虽是一个问题,但并不集中,没搞到像王翦郭子仪那样的地步。估计岳飞在皇储问题上的大意,也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拥兵独大有关。岳飞死时已被解除兵权久矣,而不是如小说描写金牌召回立即处死。且其他几位与其同名的将领没领饭盒。这些都说明飞之死不关兵权事。
衙内书中说的好,领兵者妄议废立是触了皇帝的逆鳞。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lowstep 发表于 2011-7-5 16:58
感觉太子说更靠谱。这个说法我第一次见于重生之衙内,似乎还早于上文发表日期。
兵权虽是一个问题,但并不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ning 于 2011-7-6 00:48 编辑

我以前还读过岳飞DNA验亲的文章。。很有点日本侦探推理小说的味道。花了很大一会儿功夫(很老的paper了),才找出来,以飨读者

-----------------------------------------------------------------------------------------

绍兴六年,“飞入觐,面陈: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帝从之,以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转运、提刑,又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贤否,许飞得自黜陟。”湖北的大小官员由岳飞随意安置。看来赵构是真信任岳飞,不怕岳飞乘机安插私人势力,更没有怀疑岳飞会造反。“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呵呵,这是岳飞第二次想撂挑子不干了,老妈死了,要陪伴死人。赵构当然不愿意自己栽培的嫡系辞职,连着下诏书要他继续干革命。看来这赵构也是个急性子人,不是连下诏书,就是连下十二道金牌。

绍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从幸建康,以王德、郦琼兵隶飞,诏谕德等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这一段更说明赵构和岳飞的私人关系极其融洽,声色犬马,可以无所不谈。“拜太尉”,封了个副总理级的官儿,和当年高俅的级别一样了。“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就是说让下面的官员像服从自己一样服从岳飞,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岳飞和另一个元帅张浚拌了嘴,“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帝尉遣之……帝大悦。”这是岳飞第三次要撂挑子,而且撂的有点儿毫无道理,和同僚吵架是常事,皇上有没有偏袒他,怎么能把抗金救国的大业置之不顾,辞职不干了呢?莫非岳飞此时受到什么重大打击了不成?

八年,“命诣资善堂见皇太子。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让岳飞和皇太子建立亲密关系,看来赵构是准备以后让岳飞做托孤重臣了。不过这皇太子也不是赵构亲生,而是个养子。赵构或许也有个什么阳萎之类的不育症。有这类 症状的人大多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岳飞以后的日子怕也难过。

九年,“以复河南,大赦……授开府仪同三司,飞力辞,……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乃受。”继续加官进爵,兼任首都的市长。

十年,“金人攻拱、亳,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把大权都交给你了。可见此时赵构对岳飞还是高度信任的。但是,这距离赵构杀岳飞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由高度信任到非杀他不可,肯定是什么重大事情在这一年之间发生了。

其实赵构本是个多疑之人,就是在给岳飞加官进爵的时候也不忘试探。当岳飞屯田的时候,“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想看看岳飞的反应。岳飞是个极聪明的人,“飞跋其后,独指操为*贼而鄙之”,把曹操大骂了一顿,以证明自己不会做曹操,通过了赵构的测试。不过,岳飞也不是非常会来事儿的人。想当年,秦始皇起倾国之兵派大将王剪攻打楚国,王剪一会儿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栋房子,一会儿又派人回去要块地。手下人很奇怪,就问他:“您当了这么大的官儿了,还贪图那些小便宜干啥?”王剪笑着说:“大王是个多疑的人,把全国的兵都交给我了,肯定不放心。我就是要他知道我胸无大志,只爱小便宜,他就放心了。”

棋经上说:弃小不就,必有图大之心。偏偏岳飞在小节上无可挑剔,不贪财,不好色,家里没有小老婆。有个叫吴送美女给岳飞,也被岳飞退回去了。年轻时好酒,皇上劝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也不要,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还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岳飞是武将啊,不怕死是可贵的革命品质,可是怎么能也不爱钱呢?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再不贪财,那你图得是什么呢?没有缺点的人是可怕的,所以赵构大概也是心里怕怕。

岳飞还有个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军队号称“岳家军”。“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举众来归。其所揭旗以“岳”为号……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党和国家的军队,要叫也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军呢?自古皇帝们的心是相通的,赵构对此必然是极不高兴。

不过,心里不高兴归不高兴,这点儿事也绝不足以让赵构下决心杀岳飞。那么,从绍兴十年到绍兴十一年这一年多的时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了呢?

中国历史朝代之中,宋朝的天下是来得最容易的。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个没有贼心也没有贼胆的武官,但是人缘极好,大概是个周恩来一类的人物。忽然,消息传来,皇帝柴世荣死了,只留下一对孤儿寡妇。当时广大革命官兵们就琢磨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孤儿寡妇掌了大权,肯定要安插自己的亲信,把我们赶到牛棚里去好给新官员们腾位子。干脆,我们推举赵大哥当皇帝算了。于是被灌得醉醺醺的赵匡胤一睁眼,发现自己怎么穿上皇帝的衣服了?黄袍加身啊,这贼船一上就没法下来了,最后只得一不做,二不休,就索性夺了老柴家的天下。赵大哥的皇帝来得这么容易,越想越害怕,如果别人也学着玩这么一手,我的江山不是就又没有了?于是把能征惯战的老哥们儿都请来喝酒。酒过三巡,老赵放声大哭。哥们儿几个奇怪呀,就过来问。老赵抹着眼泪说,如果你们哪天也想黄袍加身,那么我杀你们也不是,不杀你们也不行,不如我多给你们点儿钱,你们回老家腐败去,你们舒服了,我也放心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老军头儿们都退休当大地主去了,不用担心他们造反。可是外族一打进来就傻眼了,你那些能打仗的人都退休了么。所以宋朝内忧不多,外患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辽,西夏,到金,蒙古,反正是谁都能欺负老赵家一鼻子。

赵构的皇帝也来得容易,但是有点儿不名正言顺。他本是宋徽宗第九子,老妈的地位不高,本人的资质也平平。本来无论是立嫡、立长、立贤,都轮不到他头上。再加上老爹大概也不怎么待见他,所以才派他出使金国,别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当人质,只舍得他。谁知道事情有变,金兵打了过来,老爹老哥被金兵虏走了,赵构从金营里逃出来跑到了江南,大臣们才拥立了他当了皇帝。毕竟他是大家能找得到的唯一皇子么。

估计赵构心里一直有个“得位不正”的情节,老爹徽宗是个处处留情的花心大萝卜,自己知道的兄弟已经是不少,秘密的私生子兄弟怕是更多,如果哪天哪个兄弟拿着老爹的遗诏来逼自己让皇帝的位子,岂不就是折子大了?赵构发愁啊,四处收集老爹的秘闻,倒养成了一种独特的爱好,很爱读宋朝的革命家史。他爷爷和太爷爷的传记《重修神宗实录》和《重修哲宗实录》,就是他在位的时候,由赵鼎分别在绍兴五年和绍兴八年完成的。

然而,老赵家的历史和岳飞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看看岳飞之死前后几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想来那赵荣带回来了些赵构老爸徽宗的遗物什么的,使得赵构忽然想起来要给老爸修改传记了。不过,徽宗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小资皇帝,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之外,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国家实在是乏善可陈。那么着急给他写传记做什么?莫非是听到了什么蛛丝马迹,要整理老爹的黑材料?于是赵构也不继续让赵鼎来写党史了,而是该派自己信得过、口头子又严实的秦桧来编写。

绍兴十年,“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五月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朝见皇帝以后,这抗金三大元帅之中韩世忠、张俊进了中央政治局,而岳飞只混了个候补,看来赵构和岳飞的关系开始冷却了。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飞以累奉诏班师”。秦桧笔杆子确实厉害,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党史的艰巨任务。同时肯定还递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内部文件,包括许多皇家机密。赵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反正给党史写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级。几天之后,就有了赵构连下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都的事。

岳飞一回来,马上就倒了霉:“八月甲戌,罢岳飞……九月癸卯,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告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冬十月,戊寅,诏修玉牒。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

岳飞七月回军,八月就丢了官儿,九月有人报告说岳飞的养子岳云和爱将张宪阴谋造反,十月赵构下令修改玉碟,就是皇家的家谱,紧接着就把岳飞下到了监狱里。

这一段时间表很有意思:为什么赵构一见了秦桧修改的《徽宗实录》就马上下金牌召岳飞回军?把岳飞下到了大狱里,紧接着就要修改玉碟?莫非岳飞和皇家有什么牵连不成?

岳飞被捕以后,赵构最初派何铸审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岳飞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马上就明白岳飞是冤枉的了。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头儿是很流行的,当法官的,总不能认为身上刺个“忠”字就是忠臣吧?这里的真实过程应该是岳飞向何铸说了什么高度机密,或出示了什么极有说服力的证据,才使得何铸认为岳飞无辜。但是赵构已经将这些关键从史书中删去,读到才令人觉得这里费解。

赵构听何铸一说,又惊又怕,大秘密可不能传出去,先恐吓何铸一番,罢了他的官,然后就命令秦桧马上把岳飞干掉,杀人灭口。秦桧曾经建议让岳飞和张宪当堂对质,以显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赵构却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意思就是说:咱俩都知道老岳造反证据是假的,你还瞎追证什么?万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一旦传出去,就天下大乱了。什么也别问了,赶快杀人灭口吧。十二月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这导致岳飞掉了脑袋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自古以来,要造反的人,一定得既有贼心,又有贼胆儿,更重要的是得有贼能耐。如果没有哪份儿能耐,只是瞎叫唤造反,压根儿没人正眼儿夹你。李逵倒是叫着要“杀上东京,夺了鸟位,”可是受了招安以后,朝廷只想杀他的宋大哥,根本不惜得杀他。反而是宋大哥把李逵毒死了。这能力也有虚的,有实的。一如下围棋的外势和实地。三国年间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天下英雄,唯始君与操耳。”也就是说:这年头儿上,真有能力造反的,也就是咱们哥俩了。刘备当时在曹操帐中寄人篱下,几乎没有兵,将也只有关羽和张飞二人,实力弱得连个占山为王的土匪都不如。可是刘备有两项特殊能力,把外势张得极足:一是皇叔的身分,而且有皇帝颁发的亲戚证书,如果皇帝被推翻了,他可以算八杆子之内的皇位继承人呢;二是人气旺盛,愿意追随他的人相当多。这两项虚力一旦加上实力可就不得了了,所以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听刘备得了荆州,吓得手里的笔都握不住了。

赵构手下的三大元帅,韩世忠、张俊、岳飞手下都有十来万人马,如果造反谁都能折腾一气。可是在那个讲究忠孝的年头儿,无缘无故起兵反皇上,肯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不过如果某元帅拿到一份类似先皇遗诏什么的东西来抢他的皇位,形势就完全变了,因为赵构的皇帝是自己封的,没有老爹的命令,底气不足啊。特别是岳飞,年纪最轻,人气最旺,打起仗来也就勇悍,“岳飞可千万别牵扯进去,岳飞可千万别牵扯进去,”,赵构大概也是一边调研党史一边祷告。当然岳飞家的历史
也要调研一番。

岳飞身边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姚氏,一个是他的老婆李娃。李娃比岳飞还大两岁,汤阴县志上说她日夜协助岳飞布置军事,安抚家属,“部下军事有谋叛者,李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会诸将于门,立命捕斩叛者,一军肃然。这一段就有点儿奇怪了,听说有人要叛变,把他抓起来,怎么也应该交给你老公审一下么,怎么自做主张立刻就把他一刀砍了呢?莫非也有什么事要杀人灭口不成?

岳飞的母亲姚氏也有奇怪的地方。“岳”字在北方许多地方读做 “药”的音。姓姚的嫁了姓药的,也蛮巧的。再看看宋史上岳飞出世一段:“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说岳飞才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黄河发大水了,一家人都被淹死了,只有岳母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缸里,才逃到了岸上。看了这段,不但当时的人奇怪,我们现在人也一样奇怪:月子里的女人身体是最虚弱的,特别是姚氏,生岳飞的时候已经30 多了岁,高龄产妇,又是第一胎,怕是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剩多少了,怎么会大水把别人都淹了,只有她,还抱个孩子逃了出来?就算是在别人帮助下勉强跳进了水缸里吧,我们知道水缸那个玩艺儿,底面积小,重心高,有一点儿风浪就翻个儿了,怎么能载着她母子俩从黄河的大水里逃出来呢?这里八成是岳母姚氏在撒谎。可是她为什么要说谎呢?

岳飞背上有四个大字:尽忠报国,野史说是岳母所刺,因为她太爱国了。当过妈的人一看就知道这野史是瞎编。去医院打针的地方看看,尽是孩子还没怎么样呢,老妈先是眼泪汪汪了。要当妈的拿大针往孩子身上扎出个政治口号?恐怕连后妈都下不去手。特别是在古时候,技术落后,没有什么消毒措施,用针刺出血来再往上面抹墨汁儿,要是来个什么感染,破伤风一类的,孩子的小命儿就断送了。而且尽忠报国这四个字,除了忠字外,在那年头儿都只能刺繁体字,笔划相当烦琐,简体字要800年以后才能施行呢,要当妈的刺一两针或许还行,一咬牙一闭眼了。刺上几百下写四十多笔划?怕只有发了狂的老妈行。

女人和男人不同,她们可以为爱情发狂,为孩子发狂,但是为政治发狂的却极少,不过女人为了爱情,或者怕日后认不出孩子来,在孩子身上留个记号倒是可能,唐三藏的老妈不是就一狠心咬掉了他的脚指头,为了以后好相认么。但是,岳飞离家已经是大人了,再变也变不到哪里去了,而且老妈的相貌不会怎么变么,还怕什么以后失散了认不出来呢?为什么还要给他身上刻字留记号呢?答案大概是:希望日后如果岳飞见到他老爹时,能父子相认。

或许会有人说:不对呀,史书上说岳飞他老爹岳和被大水冲走了。呵呵,这是岳母姚氏自己说的,没有见到尸体是不是?为什么在岳飞背上留尽忠报国这几个字呢?最合理的解释是:岳飞父母在定情的时候,男方留给女方的定情之物就是一块玉佩,上面刻了四个镂空大字:尽忠报国。岳母为了以后他父亲能认出他来,把那玉佩烧红了,往他背上一按,“呲啦”一声,四个字就烙上了。岳飞疼得直哆嗦,二级烧伤啊。岳母则心疼得大哭,说:儿啊,你尽忠报国吧。

那么,岳飞的老爹究竟是什么人呢?宋史上只有寥寥几字:“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只说他老爹是个农民,忠厚老实的农民。我们知道岳飞的字写得很漂亮,诗词也颇有功底,绝对不像那些附庸风雅的军阀们。正史说岳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野史说岳飞是地主家的佃户,没有读过多少书。农民子弟,又没有读过什么书,成为武将也不奇怪,可是诗词书法的成就哪里来的?只能是老妈教的。能教出这等孩子来,姚氏肯定是诗书家族出身,在那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怎么会嫁了个普通农民岳和?

前面说过了,法官何铸一见到岳飞背上的四个字大惊,就认为他是无辜的,没有造反。如果那四个字是玉佩烙上的,而且何铸见过那块玉佩,认识岳飞的老爹,事情就容易解释多了。可是何铸怎么会认识一个普通农民岳和呢?就是认识岳和,也不能保证岳和的儿子不可能造反是不是?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那岳和根本不是农民,而是赵构的老爹宋徽宗。岳飞则是赵构的同父异母哥哥。那块尽忠报国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

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和赵构有同等的皇位继承权,而且才干和人望都在赵构之上,赵构才非杀岳飞不可。就算岳飞无心暂时造反,如果牛皋张宪等人也给他玩一手黄袍加身,再用解放北中国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来开导他,那岳飞骑虎难下,就像老祖宗赵匡胤一样,不反也得反了。

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赵构才不愿意公开审理,要保密。自古皇帝杀大臣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杀兄弟就不一样了。唐太宗李世民杀兄杀弟,清朝雍正杀兄囚弟, 一直落下骂名。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赵构杀了岳飞和岳云后心里有愧,尽管谋反本来应该全家抄斩,可是赵构才饶了岳飞的老婆和其它四个儿子,仅仅是流放。

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秦桧才觉得罪名难下,糊里糊涂地说了个“莫须有”,怕万一定了什么罪名,下面拍马屁的顺杆子爬,把岳飞的祖宗都骂了,那可就骂得是皇帝的祖宗了。

正因为那块尽忠报国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何铸见了烙字才大惊,估计他以前见过这玉佩,或者在皇家内库的帐本子上见过画样子。岳飞既然是皇子,要造反就绝不会交出兵权。既然交了兵权就说明无意造反。

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而且那块尽忠报国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赵构听了何铸的报告才会大惊,罢了何铸的官儿。看来徽宗可能有一批专门泡妞用的玉佩,刻的分别是什么尽忠报国,精忠报国……一类的话。岳飞老妈得到的是“尽忠报国”那块,而赵构老妈拿的那块写得是“精忠报国”,后来又给了赵构。赵构文化底子不厚,把“精忠”这两个字又提给岳飞的大旗上去了。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岳母姚氏才要千方百计隐瞒他的来历。当岳飞部下有人得知这个秘密以后,岳飞的老婆才会不经审讯,马上将该人杀掉灭口。那么,皇子岳飞怎么会流落到汤阴县去呢?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宋徽宗的时候,皇宫里有个姓姚的宫女,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怀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年头儿,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洁,皇帝和那个女人睡过觉都会被太监登记在皇帝的起居录上。怀孕的宫女也会被在皇家家谱“玉碟”上记载一笔。那宋徽宗是个风流人儿,一夜情之后给姚氏留下了一块写着“尽忠报国”的玉佩。

宋朝时期,朝廷滥杀大臣的事情很少发生,但是宫廷之内后妃争宠却是时时有之。有名的“狸猫换太子”就是宋朝的故事,说宋真宗无子,李刘二妃同时怀孕,真宗下诏:先生皇子者受封为后。刘妃本是假怀孕,于是收买了太监,在李妃产后以剥了皮狸猫换下孩子,把孩子说是自己生的,然后诬告李妃生下妖物。宋真宗一怒将李妃打入冷宫,直到二十年后为包公发现,把她带回京城,并设计使她母子相认。姚氏怀了皇子以后,就有个没有孩子的妃子来找她谈判,说你生下孩子以后过继给我吧,我保你以后过好日子。如果不同意,嘿嘿,你娘俩儿都吃不了兜着走。姚氏又怕又气,搞不好那女人也会抢了我的儿子再把我干掉。尽管嘴上不得不连连答应,她心里却在想别的主意

“崇宁元年十二月……出宫女七十六人”。正好那年年底皇上要放一批宫女出宫。姚氏听说了要放宫女的消息,就用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买通了太监,混在那些宫女里面,出了皇城。姚氏那时已经有七个月左右的身孕,好在是冬天,衣服穿得多,别人也不容易看出来。逃出开封府,姚氏怕那妃子派人来追,也不敢和娘家联络,偷偷住在个小店里。崇宁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了岳飞。岳飞将近满月的时候,姚氏发现有可疑的人在附近出没,急忙带了岳飞向北面逃跑。跑到黄河边上的汤阴县,正碰上发大水,过不去了。有好心人过来问,于是姚氏才编了个坐在水缸里逃难的神话。问她的孩子姓什么,她随口就答:“姓姚”,又觉得不对劲儿,才又改说“姓岳(药)”。

姚氏把岳飞带大,给他取名叫“飞”。飞者非也,就是说他本来不姓岳。到了宣和年间,岳飞要去投军,对姚氏说:娘,宣和皇帝要召兵了,我想去报名。报名要填家庭成员,我爹叫什么名字?姚氏刚要说:宣和皇帝,才说了宣和两个字,忽然觉得不对,才改口说:岳和,你爹叫岳和。

想到儿子投军以后就有可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帝丈夫了,姚氏热血沸腾,要岳飞解开衣服,自己把那块玉佩烧红了,往岳飞背上一拍,印下“尽忠报国” 四个字,还嘱咐岳飞,以后见了皇帝,一定要让皇帝看看你的这四个字。岳飞嘴上答应着,心里也是一头子雾水:我在皇帝面脱前光膀子干嘛?

后来宋徽宗被金人抓走了,姚氏心急如焚,每次见了岳飞都提醒他一定要“迎回二圣”。那时宋朝经常派人去金国问候宋徽宗和宋钦宗。估计姚氏也给宋徽宗带过信,告诉他那个逃出宫的宫女生了个儿子,现在是宋朝大将,一定要救他会来等等。那是绍兴五年,宋徽宗接到信又惊又喜,一激动死了。消息传来,姚氏悲痛欲绝,过了一年她也去世了。在临死之前,姚氏把岳飞的身世和他讲了,岳飞大惊,自己的父亲竟然是皇帝,而且死在了金人手里。自己居然是当今皇帝的哥哥,和他有同等的皇位继承权!

岳飞觉得心里乱得很。赵构那么懦弱,不求收复失地,北方的老百姓们在金兵统治下苦受得大了。如果自己当了皇帝,肯定能把金兵消灭,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华大帝国。可是赵构对自己不错,又是自己的亲弟弟,怎么下得了手呢?岳飞越想越痛苦,哎呀,干脆,老子不干了!于是才有岳飞接连两次撂挑子,什么官也不想当了的故事。

赵构那时还蒙在鼓里,死活不让岳飞辞职。而且金人大兵压境,岳飞不得已,才又带兵和金人大战起来。可是,日子长了,秘密总有走露的时候。岳飞有个部下听到了点儿什么风声,马上被岳飞的老婆抓起来,杀了灭口。渐渐的,赵构也听到点儿什么风声了。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估计赵荣应该带来了宋徽宗的遗物,里面可能也有姚氏给宋徽宗的信。赵构一见大惊,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桧以修徽宗实录为名,好好检查一下所有的宫廷文件。这已经是三十多年的旧文件了,而且在战乱中又丢失了不少。不过秦桧也是个能人,终于把徽宗的起居录找到了,其中有:崇宁元年x月x日,帝幸宫女姚氏之类的话。玉碟上应该也有类似的,崇宁元年x月x日,宫女姚氏有孕,后不知所终什么的。赵构把日子一对,正是岳飞的年龄!

秦桧又呈上岳飞的一首诗:“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万丈干青霄 ......使君一一试此刀, 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赵构看了更是疑点重重:你岳飞已经是元帅了,怎么还有一把亮未出来的宝刀?莫非这宝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分?“万姓鼓舞歌唐尧,”这尧虽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舜了。你岳飞写这个是什么意思,莫非想让我把皇 帝禅让给你不成?这还得了,赶快杀了他吧!

岳飞有一首更有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估计这句又把赵构吓得够呛,你岳飞收拾金国,那只是从中国版图的一半来收拾就够了么,你要从头收拾,这是什么意思?连我赵构一起收拾了?

下半阕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也很有意思。严格说来,此句对仗不工。靖康是年号,应该对个人名或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对得有点儿牵强了。岳飞在这里是不是也别有所指,指的是国恨家仇的双重仇恨,为臣之恨,君主被虏,为子之恨,生父被囚。当然此句的原稿也或许是:“君父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对仗虽然工整,但因痕迹太明显,才该成了靖康耻。此满江红有人说是后人伪做,理由是贺兰山在当时西夏国,离金国远了去了。岳飞和金兵大战,怎么
会犯这等错误?应该说兴安岭才对。其实,如果真是后人假托岳飞之名所做,肯定不会有令人一眼看去就起疑的地方。

岳飞此处用了贺兰山绝非笔误,而是这正说明了他的志向远远不止收复宋朝的失地,打败金兵而已,而且要继承汉唐的疆土,连西夏国也要灭掉。更有意思的是,岳飞在此词中还提到了匈奴。宋朝时,匈奴早已迁移到欧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大帅也有心建立一个横垮亚欧两洲的大帝国?既然一百多年以后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为什么岳大帅做不到呢?岳飞的军事能力不弱于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财力远胜于蒙古。当然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是如果岳飞的大帝国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持续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乱。没有乱世的可乘之机,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国。

可惜岳飞犹豫尽管犹豫,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把政权从赵构手里夺过来。反而被赵构先下了手。岳飞想来也是后悔得紧,临死之前除了“天日召召”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未曾造反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唉,这个岳飞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orning 的帖子

唯有玉佩一节比较牵强。写有精忠报国的玉佩不该是徽宗所有,只有别人报他的份。玉佩就一石头,烧红了恐怕先碎掉,就算不碎,烫到皮肤上,整块皮肤都焦掉了,哪里能分辨出什么字。那位何审官能认出也比较YY,他又不是内臣,而且是四十年前的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ning 于 2011-7-6 11:09 编辑
slowstep 发表于 2011-7-6 08:51
回复 morning 的帖子

唯有玉佩一节比较牵强。写有精忠报国的玉佩不该是徽宗所有,只有别人报他的份。玉佩就 ...


是呀,我猜那玉佩一定有类似“乾隆年制”的题款,比如什么“宣和七年“ ,

或者干脆更明显的题款 ”圣文仁德显孝皇帝与姚氏”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7 02:26 AM , Processed in 0.0453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