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报道,上个月,不仅大温哥华地区的房屋销售量创下歷史次高纪录,菲沙河谷区的销售量亦比2月增加42%,创下五年来新高,其中白石/南素里的独立屋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54%,基准楼价(benchmark price)上升3.6%,表现非常红火。
大温地產局(Real Estate Board of Greater Vancouver)昨日公布,大温3月房屋销售数高达4,080间,较今年2月增加约三成,仅次于2004年3月创下的4,371间的歷史纪录,所有住宅房屋的基准楼价亦比去年同期上涨5.4%,达到61.58万元。
大温地区不同类型房屋的销售方面,3月销售最多的是独立屋,达到1,795间,较去年3月增加34.4%,价格同比上涨8.3%至86.68万元;柏文销售达到1,622间,同比增加66.2%,价格上涨2.1%至40.38万元;城市屋及孖屋销售达663间,较去年增加20.8%,价格上涨3.6% 至51.03万元。
大温地產局主席赛特卡西(Rosario Setticasi)说:“大温楼市今年春天的旺季有了很强劲的开始”,3月销售量即能达四千多间,而且市场有七千多间新掛牌房屋,很明显买家或是卖家都对楼市有信心,楼市活跃几乎是必然的。
在菲沙河谷方面,今年3月住宅房屋销售数达到1,818间,比今年2月增加42%,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6%,其中白石/南素里的独立屋销售达到248间,较去年同期增加154%,基准价上涨3.6%,在菲沙河谷各地区中上涨最多。
面对温哥华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的新局面,星岛日报发表了老华侨王仁铎律师的评论文章。文章写道:
面对来自中国的抢购大军,我们来了此地良久的老华侨,不禁也要问自己,你会不会去抢?其实这问题是问:第一、你愿不愿意去抢、肯不肯去抢?第二、你就算肯去抢,你懂不懂得抢?中文“抢”字很多意思,是英文没有的。不是说西方人不会去抢,只是英文没抢钱、抢食、抢生意、抢购这种“抢”的意思。这种抢往往是合法的,有时是拿着钱去抢。是因为心理作用,怕要买的东西没有,或者有甚么便宜的东西,会给别人买去,自己就要捷足先登。
反正“抢”都和“怕”有关,怕以后没有。但和贪就不一定扯上关系,因为抢食并不一定代表贪食。你去餵海鸥,他们从你手上抢去食物,不抢就会给别的海鸥啄走。
贪可能是“抢”的老爸,比较成熟,凡事不一定要靠抢,靠贪更是高明。
前些日子,日本的核电厂危机,不是引起不少在中国和香港市民去抢盐,结果这些抢盐能手最后做了人间小丑。在温哥华也有很多人去抢购房地产,至于他们会不会变成另一批的人间小丑,就只有靠时间才知道。笔者有位老华侨朋友,前阵子看见这儿抢屋子的人多,自己也心动,于是立志去排队买新楼的楼花。结果发现,那些人在地产商公开销售前三天就在门外日夜排队。等到他去排队时,前面已有一百多人。一个有一百多户单位的大楼,到后来轮到他可进去看时,已剩下几个小单位。
后来此君发现,原来愿意去抢还不够,还要懂得去抢。那些一早排队的人,有不少是受僱排队的“青年军”。这样抢购才会成功,并且可以同时在几个地方抢购。抢得好的单位可以赚他个五六万的话,也是不错的回报。
我们这些老华侨可能不去抢,原因不是自鸣清高,而是怕不够人抢。以前港人最会抢购楼盘,但现在香港人不够大陆抢购大军厉害,人家钱多,一口气买下数十单位。香港人都不够人家抢;我们这些加拿大老华侨,只有投降。默默耕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着那些抢着发财的人,我们才可能是真正的白痴?
世界新闻网:温哥华买房压力大 本地人电邮抗议
近期媒体大幅报导华裔抢购大温房地产,特别是中国大陆买家,有开发商收到本地人士抗议电邮,指房价过高遗祸下一代,且华人已太多,应设限,甚至有人扬言要炸毁开发商办公室。有人认为这些批评者根本是伪君子,边享受房地产高涨带来的厚利,边批评华裔买家推升房价。
数周前一名本地开发商古德(Cam Good)安排媒体及多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乘坐直升机前往白石镇(Whiterock)参观一处建案,引起广泛关注。事后该公司收到不少大温民众抗议电邮,担心这些中国投资客会将本地房价推升到更高不可攀的价位。
他说电邮内容琳满目,有人写道「我的孩子将来怎么买得起房子?」有的则用种族主义的言论指「华人已经太多了,应该开始设限」。甚至有一封明显带仇恨色彩的电邮,扬言要炸掉开发商的办公室。该公司已将邮件转交温市警局,警方正在调查当中。
古德对某些民众的情绪反应并不意外,但他抨击这些人士根本是伪君子,因为当中有许多人都因大温房地产高涨而取得厚利,在享受优渥生活的同时却又抱怨华裔推升本地房地产价格。
他表示中国有钱人愈来愈多,加上中国政府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化,限制民众只能持有二套房产,许多人开始将房地产投资目光放到海外。他说过去两、叁年中国房地产价格已上涨一倍,对中国投资人而言,温哥华与多伦多的房价还不算高,加上加拿大稳定的政局及居住环境,自然成为他们为投资的热门地点之一。
古德强调一切才刚开始,因为中国中产阶级现在才开始具备负担国际房地产投资的能力,本地人士最好认清趋势并接受这个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