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zt◣阿弥陀佛◥_____一心不乱与往生极乐(李炳南老居士念佛问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弥陀佛◥_____一心不乱与往生极乐(李炳南老居士念佛问答)
哥_只是个ID
11位粉丝
1楼


2010-3-24 10:43 回复  

哥_只是个ID
11位粉丝
2楼

编者按: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祖师的学生,净空老法师的佛法主要授业师傅,是佛门的著名大德。

1.【问】: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是否即能现佛,如不能一心不乱,恐不能往生吧?(白洁卿)
【答】:不问现佛与否,得到一心,自是最好境界。纵得不到一心,只要临终正念分明,亦能往生,但品位不高耳。

2.【问】:弥陀经云: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不能一心之人能往生乎?(宽湛)
【答】:不能一心者,临终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无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不系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3.【问】:念佛者为求往西,倘不得一心不乱能往生否?(王居士)
【答】: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碍,如临终不生障碍,不起颠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图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4.【问】:「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不知永明大师所谓「有净」,是否要到一心才算?(洁园)
【答】:此事前人亦有分诤,究竟到何境界,方称为「有」?并无定论,然「有」指因地,似无可疑,即谓修其他法门,与往生不相应也。遍考有关净土之经典,亦有平素不到一心,而临终得往生者,但彼时必须心不颠倒,正念分明,否则障碍难生。准此,则「有」指信愿正因,是基本条件,一心乃行之增上,得一心临终可不颠倒耳。



2010-3-24 10:44 回复  

哥_只是个ID
11位粉丝
3楼

5.【问】: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之要件,依经典以一心不乱为究竟。古德复有「往生与否端视信愿之有无」之说者,证得一心固无论矣!信愿究应至若何程度,方得往生?殊不易说,但以多次实际观察所得,临终前后,具足往生因缘,与遭逢障碍与否,关系至大。是否可言:平时虽未甚具深信切愿,而临终前后因缘殊胜,一时信愿行三者具足,未至一心,亦有往生之望?(林圆念)

【答】:此问有关净宗玄理,不多读、多解,不能知所以然。所谓理者,非尽研三藏之谓,只精通三经诸祖疏注,即可得其大要。
有理一心不乱往生,有事一心不乱往生,此皆「断惑」;
有临终十念往生,有三要不忘未得一心往生,此皆「伏惑」;
有其三要或不生者,有得一心不乱而不生者,千差万别,各有其故。生死大事岂容儱侗徼幸?


通宗通教、三要具足,得理一心;深信切愿、净念相继,得事一心;临终十念往生,千不得一,看观经妙宗钞自明。
信愿切、欣厌强、助多正少、未一心,得生;
一心不乱,不生,无愿也!各「定」皆求一心,岂皆往生耶?
理解三要、若亡若续、有心无力,或不生也!
再者信愿程度若何?备载祖师语录,无从说起,但能与有佛无佛,有净土无净土,心不摇动,至死不变,斯可矣!
明伦 156期 雪公老师开示 [不得往生之因]

   念佛往生是佛陀所教之修持法门。修行人不得往生之主因,只在「正助」两种功夫,俱
不精进。若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谨持戒律,尚有何恶缘之可生?若能行、住、坐、卧一
句洪名,念念无间,尚有何定业而不能转?果能如是,是为自修生力,况又有他力之弥陀大
愿,六方之佛陀护念耶?其不往生者,料是信、愿、行皆不充分耳。
雪公佛学问答云:
一心有暂久之别,境久者往生上品,境暂者亦不失为中下。虽此境界难得,果然深信切愿。净念常提,临终不失,即是心不颠倒,决可往生。
经云:「一心不乱」,是教人取法乎上,向有把握处去做。
多人不生者,是信不真,愿不切,净念若存若亡,不能常提,如此便是心不在焉;可东可西之人,往生自无其分。

雪公佛学问答净土篇:

问:平素修持到什麼程度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赖栋梁)
答:一心不乱,经语至明,纵不到此,只能心口熟练,动念就是这个,亦有把握。


1. 此问有关净宗玄理,不多读、多解,不能知所以然。......
有理一心不乱往生,有事一心不乱往生,此皆「断惑」;
有临终十念往生,有三要不忘未得一心往生,此皆「伏惑」;

有其三要或不生者,有得一心不乱而不生者,千差万别,各有其故。生死大事岂容儱侗徼幸?
通宗通教、三要具足,得理一心;
深信切愿、净念相继,得事一心;
临终十念往生,千不得一,看观经妙宗钞自明。

信愿切、欣厌强、助多正少、未一心,得生;
一心不乱,不生,无愿也!各「定」皆求一心,岂皆往生耶?
理解三要、若亡若续、有心无力,或不生也!

再者信愿程度若何?备载祖师语录,无从说起,但能与有佛无佛,有净土无净土,心不摇动,至死不变,斯可矣!
(佛学问答)

2. 不能一心者,临终宜借他人助念之力,倘无助念之人,能收心念佛,而不系念世情者,亦可往生。
(佛学问答)

3. 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碍,如临终不生障碍,不起颠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图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佛学问答)

4. 「净土行人皆知往生须信愿行三资粮,其中以愿的力量最大,不论任何事,一举一动,都提起往生西方的愿力。遇到事情,心中虽乱,而往生极乐的愿力不断,纵使不断惑、不伏惑,也念得不熟,但是到了命终,四大分离之际,八识田中的愿力就能带你往生。」


偈曰:
无福不闻六字名,七天何止万千声。
祖师教我发宏愿,纵未一心也往生。
(民国五十九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2010-3-24 10:45 回复  

哥_只是个ID
11位粉丝
4楼

李炳南老居士在《佛说阿弥陀经义蕴》中对一心不乱的解释。

若一日—……—一心不乱。     七日为时少也。不乱定也。此克期顿证得定之法。为持名功行之极则。古人谓有理与事一心不乱之别。今亦可就功与行两端而分之。先以功一心不乱言之。按梵语之训定有三。一曰三摩地。此云等持。谓心住一境。平等维持。但于境转故通定散两位。二曰三摩钵底。此云等至。身心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是定非散。三曰三摩啰哆。此云等引。谓等至之心。能引功德。亦是定非散。又修止有种种行相。按杂集论谓最初摄所缘。系于内心。故曰内住。其次相续内缘心动渐细。等似于住。故曰等住。其三若念外驰。即复敛念。令其安住。故曰安住。其四经上三度。能令心不外散。常依所念而住。故曰近住。其五由于所缘色等散心起过患想。而调伏其心。令不流散。故曰调顺。其六由于所起恶觉散心深见过患。而摄伏其心。令不流散。故曰寂静。其七所有散心率尔起时。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曰最极寂静。其八于此精勤加行。无间无缺。相续安住胜三摩地。故曰专注一境。其九如是善修习故。不由加行。远离功用。定心相续。离散乱转。故曰平等摄持。此九种行。初之四行。为一阶段。从第五起工夫渐深。至第七又为一阶段。此后发起身心轻安。至第九而等持成矣。观此则修止至第九行相。方入等持。或谓持名至一心不乱。即同等持。而等持既通定散两位。实非深定。已操往生左券。较诸通途法门。难易判然。果能心念口诵耳听。不必如止观次第而进。一入手便直超等持矣。纵不至此境界。只信愿具足。亦得往生。不过仍希众生取法乎上而已。

     复次。则言行一心不乱。万事随缘。不取不著。厌离娑婆。息心净土。一句洪名。不事杂修。是为一心。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恩爱不牵。怨仇不憎。此身尚觉为累。况乎身外。是为不乱。念常尔者。是此土机缘已断。净域莲胎已成矣。

(等持即是欲界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6 02:13 AM , Processed in 0.05215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