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0

和尚也疯狂:元代寺庙养妓成时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6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朝之前的宋朝就是一个娼妓业繁荣的时代,而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娼妓业则更上一层楼,竟把杭州打造成一个繁华之都,锦绣之地,温柔之乡,被世人称之为人间天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娼妓业的繁荣昌盛由此可见一斑。

自蒙元大汗率大军兵过黄河,饮马长江,攻打南宋至南宋覆灭,由于连年征战,社会凋残,娼妓业因此受到了重创,直到元朝统一后才得到了逐渐恢复。蒙元宫廷乐舞制度多仿汉制,除设太常礼仪院,并于属下设有女妓外,又置教坊、仪凤二司,主要掌管乐工艺人,供奉宴享娱乐等事务。并多次从民间拘刷乐工艺妓充实这些机构。同时对民间的娼妓业也采取放任纵容态度。

据元代记载女伶事略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的文献《青楼集》记载:“我朝混一区宇,殆将百年,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构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之。……天下教舞之妓,何啻亿万。”

元代乐籍艺人的规模小于唐而大于宋。从《元史·祭祀志》中可以看到,仅在每年二月十五日举行的祓除不祥、祷迎福祉的宗教活动中,有一次教坊司和仪凤司就曾出动一千零二十四名乐工。妓女随仪仗队周游皇城内外,其规模、人数都是南宋时期所难以比拟的。除京师之外,其它各地方城镇的乐人、妓女也要多于宋代。

元代的乐户世袭制和买良为娼都一如宋代,尤其是元灭南宋后,许多官兵先掠娶江南良家女子,玩厌以后再卖入娼家。

据当时中书右丞相脱脱所修的《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春,元世祖下诏:“禁官吏军民卖所娶江南良家子女为娼者,卖买两罪之,官设其直,人复为良”。

元代施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南人的社会地位居蒙古、色目有后,而乐人、娼妓又多为汉人、南人充当,因而倍受贱视,等同奴婢。杀死娼女比照杀他人奴婢量刑。元代更强调乐人、妓女籍内通婚,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元武宗至大四年,即公元1311年,朝廷曾先后下旨规定:“乐人嫁女体例”,只许 “乐人内匹聘”。官人和其余的人等如娶乐人为妻,不但要治罪,还要离婚。

元代在服饰上对乐人、妓女也有严格规定。《元工部律令》规定:乐人、娼妓、卖酒等类人不得插戴钗钏。元仁宗延佑元年,即公元1314年,元顺帝至元五年,即公元1339年,先后下令规定:禁止倡优着盛装,娼家出入,只能穿黑褙子,不得乘车坐马。

由于程朱理学从元代开始被奉为官方哲学,这对官员嫖妓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到了元朝及明清时代一般的官僚蓄妓已不如唐、宋普遍。但元代的蒙古王公贵族,以及位高权重的官员却并不受程朱理学约束。他们在肆无忌惮地蓄娼养妓以便随时任意玩弄的同时,还常常为所欲为地强占良家妇女。最典型的当推当时手握兵权的枢密院使燕帖木儿。

燕帖木儿秉国专权时,肆意妄为。他“取泰定帝后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礼三日遂遣归者,而后房充斥不能尽识。一日宴赵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鸳鸯会。见座隅一妇色甚丽,问曰:‘此为谁?’意欲与俱归。左右曰:‘此太师家人也。’”他还常常“择美姬温软少骨者,枕藉而寝,谓之香肌席。脂红粉白,罗列左右,随其所取,以为花嬉玉乐”。由于荒淫日甚,燕帖木儿结果身体羸弱而死。

元代不仅蒙古王公贵族,以及位高权重的官员不受程朱理学约束,任意蓄妓纳妾。元代的和尚也可公开地蓄娼养妓,甚至娶妻纳妾。

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特别是西藏的密宗佛教。元顺帝时以“宫妓”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所表演的著名的《十六天魔舞》,表演的就是密宗的思想内容。

据《元史·哈麻传》记载,西蕃僧人伽嶙真善演揲儿法,即房中术,秃鲁帖木儿将伽嶙真推荐给元顺帝。元顺帝习而喜之,“乃诏以西天僧为司徒,西蕃僧为大元国师。其徒皆取良家女,或四人,或三人奉之,谓之供养。于是帝日从事于其法,广取女妇,惟淫戏是乐。又选采女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诸弟,与其所谓倚纳者,皆在帝前,相与亵狎,甚至男女裸处,……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止,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由此可见,当时的宫妓,不仅要表演歌舞,侍奉统治者,还要充作君臣和僧徒们施行房中术的工具。据《元史·星吉传》记载:“有胡僧曰小住持者,服三品命,恃宠横甚,数以事凌轹官府,星吉命掩捕之,得妻女乐十有八人。”

元世祖忽必烈曾命恶僧杨琏真伽为江南释教总统,他竟然“受人献美女宝物无算”。更有甚者,当时的西番和尚竟敢公开入民宅奸污妇女,“泰定二年,西台御史李昌言:‘曾经平凉府、静、会、定西等州,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迫逐男子,奸污女妇。’”

为什么元代的和尚有如此千夫所指的可恶行径?这当然是元代朝廷崇信宗教,纵容番僧的结果。在原来金、宋管辖的地区,都曾产生了大批的僧侣地主。僧道的上层,占有田地出租或役使下级僧道耕作。元朝统一后,僧侣地主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元朝以吐著萨迦派的佛教领袖世代为帝师,总领全国的佛教。喇嘛僧人,即所谓“番僧”因而获有种种特权。江南地区,南宋时禅宗的临济宗在江浙一带盛行。元朝灭宋后,公元1280年,余杭径山临济宗禅师云峰妙高曾来大都,为禅宗争得继续传教的权利。天台、华严、律宗等宗派在南方各地也还有流传。元世祖忽必烈以僧人杨琏真伽为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占有田地二万三千亩,私庇平民二万三千户,仗势勒索金银珠宝。各级僧官也都占有不等的地产,隐庇平民,不输租赋。一些僧官甚至凌驾官府,受理民讼,多方勒索,形成特殊的势力。

当时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也都占有大量的田产。元世祖忽必烈敕建的大护国仁王寺,在大都等处直接占有的水陆地和分布在河间、襄阳、江淮等处的田产,共达十万顷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的山林、河泊、陂塘。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时一次赐田即达十六万顷。顺帝时又赐十六万顷。一般寺院也都占有数量不等的田地。大德《昌国州图志》记全州共有田土二千九百余顷,其中一千余顷为佛寺道观所占有。江浙行省寺院林立,占有田地数不可知,行省所管寺院佃户即有五十万余户。各地寺院还占据山林为寺产。许有壬《乾明寺记》说:“海内名山,寺据者十八九,富埒王侯”。寺院田土山林,虽然属于寺户,不为私人所有,但实际上为各级僧官所支配。大寺院的僧官即是披着袈裟、富比王侯的大地主。

佛教寺院所占的大量田产,除来自皇室赏赐和扩占民田外,也还来自汉人地主的托名诡寄或带田入寺。元代寺院道观可免除差发赋税,因而汉人地主将私产托名寺院,规避差税。有的富户使子弟一人出家为僧,便可将全家田产托名某僧所有,不再纳税。有的地主将田地舍入寺院,再向寺院承佃,这样,便可不再向官府交税和不再负担差役。也还有一些地主,名义上布施家产入寺为僧,但仍与妻妾同处,占田出租,与不出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因此便可逃脱赋役和官府的一切烦扰。至元二十八年,即公元1291年,宣政院奏报全国僧尼多至二十一万三千多人。实际上还要超过此数。仁宗时,浙西土豪沈明仁,创立白云宗,托名佛教,强占民田二万顷,纠集徒众十万人,蓄发娶妻,自有田宅,形成一个托名佛教的地主集团。

元代和尚争相蓄妓养妾,元代的道士也不甘落后,纷纷仿效,使当时许多道观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道教在元代也具有很大的势力,据说男女道徒有三十万人。道教的信徒主要是汉人。江南道教以龙虎山张天师为首,世代相承。据《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七“郑介夫奏议”等史料记载,张天师“纵情姬妾,广置田庄,招揽权势,凌轹官府,乃江南一大豪霸。”北方道教原有全真、真大、太一诸教派,而以全真为最盛。全真道创始于金代,原来即是一些拒不仕金、逃避现实的汉人地主的结集。由于丘处机受到成吉思汗的召请,全真道最先获得特有的优遇,一度大有发展。元初全真道虽然受到佛教的排挤打击,但元成宗时又给予优容。道士得与佛徒一样可免除赋税差役,但又可合法地蓄发营田,与妻子同居,纵情享乐。元初名儒,如王鹗、姚枢、王磐、窦默等也都与道徒往还。道土地主成为汉人地主中的特殊的阶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 01:42 AM , Processed in 0.0259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