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2

美国单兵负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偶然看到几个数字,才知道美国老爷兵也不好当。不知道解放军的单兵负重是多少?按照美国陆军的条令,美国陆军的单兵负重分三种:
1、战斗负重(fighting load):63磅(约28.6公斤),这是步兵在接近敌人、随时可能近战的时候的负重。
2、行军负重(approach load):101磅(约45.8公斤),这是步兵在行军中的负重,在交战前要减轻到战斗负重。
3、应急负重(emergency approach load):132磅(约60公斤),这是在困难地形、车辆补给一时上不来的时候的负重。

这是战斗状态的负重,估计是63磅(约28.6公斤)的一档。

美军步兵装具的重量还不容易降下来,单兵装甲就是17磅,现在这是条令规定一定要带的。M4步枪、200-300发子弹、水、干粮、睡袋、头盔、防地雷靴,再加上单兵通信器材、备用电池甚至地图、作战手册等,怎么不重?现在的负重标准还是近些年来减重13~20磅(约6-9公斤)的结果。

米尼米的威力有时嫌不足,于是美军又装备了M240,但这东西太重。

美军标准班用机枪是比利时FN的5.56毫米的M249“米尼米”,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中嫌威力不够,常用7.62毫米的机枪。过去的美军标准中型机枪是M60,这挺越战时期的标准机枪部分采用二战中的过FG42的技术,在60年带算先进的,但故障率高,米尼米列装后就被美国陆军淘汰了。重新启用 7.62毫米中型机枪时,美国陆军转向欧洲,采用了米尼米的远方表情FN MAG,美军编号为M240。这东西可靠,但重量大,美军步兵基本上不把它扛到野战中,只是留在装甲车上,或者工事里。FN乘虚而入,推出7.62毫米版的米尼米,只比米尼米重1磅,美军编号Mk48,比M240轻了9磅(约4公斤),大受美国大兵的欢迎。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Mk48的枪机寿命只有5 万发,枪栓寿命只有15000发,而M240是10万发。

不过Mk48是轻了,但7.62毫米子弹却重了,100发7.62毫米子弹比100发5.56毫米子弹重2磅(约0.9公斤)。好在7.62毫米子弹威力大,Mk48通常只需要打点射,这样节约一点子弹。

这凯夫拉头盔好像比老式钢盔还重一点呢,不过防弹性能大大提高。最新的高密度聚乙烯头盔更轻,要求能抵挡住步枪子弹,但还没有大规模列装。这东西看着就轻不了,太轻了也挡不住子弹。

单兵重量里,单兵装甲和凯夫拉头盔是一个大头。但伤亡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政客和高级军官都强调士兵在所有时候都必须穿上单兵装甲和凯夫拉头盔。但实际情况是,如果士兵被沉重的负荷压得筋疲力尽,实际上无力有效地作战,实际上增加了伤亡的概率,或者放跑了敌人,增加了敌人的生存力,而间接地增加了自己的伤亡率。美军特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特种作战时,容许士兵负重降低到40磅(约18.2公斤),包括取消单兵装甲。

在高原作战,体力消耗格外大,负重问题更加突出

阿富汗和伊拉克气候炎热,阿富汗更有高原空气稀薄的问题,行军付出的体力更大。士兵出汗可以达到每小时20盎司(约570克),需要大量的水补充,更是增加了单兵负重。很多阿富汗回来的老兵都有膝盖和腰的毛病,就是这重量压出来的。

美军单兵负重的问题蔓延到了伞兵。原来的T-10伞是按照300磅(约136公斤)的重量设计的,但现在实际空投单兵重量接近400磅(约181公斤),所以大规模伞兵跳伞受伤率从二战时期的1.5%上升到现在的2%。单兵空投重量的上升一部分是单兵负重增加的原因,另一部分是美国人均重量增加的原因,彪形大汉的体重也是很强悍的。为此,美军设计了新的T-11伞。新伞更重了,好在51磅(约23公斤)重的T-11伞可以把400磅(约181公斤)的负荷以16英尺/秒(约5米/秒)的速度降落,44磅(约20公斤)重的T-10伞只能把300磅的负荷以23英尺/秒(约7米/秒)的速度降落,T-11伞的装具更舒适,更可靠,得大于失。不过还是那句话:美国老爷兵也不好当啊。
8.jpg
9.jpg
10.jpg
11.jpg
发表于 2009-11-25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6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罗马军队的标准负重是70磅,而那时可没有飞机,直升机,装甲运兵车和卡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9 02:37 AM , Processed in 0.0296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