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德国要求美国撤走核弹头 消灭“冷战残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日,德国新任外长韦斯特韦勒在访问荷兰期间谈及要求美国从德国撤走核弹头问题。他说,德国政府要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核裁军倡议表示“积极支持”。韦斯特韦勒在此前提出的第一项外交政策倡议中谈道,“德国人应该为书写裁军新篇章做出贡献,我们希望看到作为冷战残余的核武器能够从德国撤出,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应当利用好这一机会”。

德各政党达成一致

今年4月初奥巴马在布拉格倡议建设无核武器世界后,德国时任外长施泰因迈尔就要求美国从德国撤走核弹头。施泰因迈尔属于社民党,韦斯特韦勒属自民党,再加上支持核撤军的绿党和左翼党,德国政坛中仅总理默克尔所属的联盟党对核撤军予以反对。由于目前新政府由联盟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所以两党在组阁谈判中共同决定,要与美国和其他北约盟友协商核弹头撤出事宜。这表明德国各主要政党在此问题上已达成一致。

德国核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冷战遗留问题。德国从1953年起就接受美国在德国部署核武器,冷战形势最紧张时期仅美英两国在原西德地区部署的核武器就有 5000件之多。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于1991年6月全部撤走了在原东德地区部署的核弹头,而北约方面在原西德部署的核弹头也基本撤完,只剩下莱法州比歇尔空军基地的约20枚核弹头。

联盟党原本支持保留这些核弹头,原因是北约有一项“核参与”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德国虽然不直接拥有核武,但因接受部署核武,故可以在计划使用核武和实际使用核武两个方面参与意见,在北约内发挥影响。现在,联盟党“转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已彻底解除,因此绝大多数德国人认为没必要继续部署核武器,德国党派必须顺应民意;二是美国及北约盟友的常规武器力量已大大超出潜在对手,因此无需核武器的心理威慑作用。还有人声称这些核弹头部署在德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

德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政策调整,表明自民党在政治上发挥了实际影响。历来主张全部撤走美国核武的自民党虽是小党,但在9月份的大选中得票率创下纪录,成为德国新政府内一个有实力的“执政伙伴”,其主席韦斯特韦勒也因此担任了德国副总理兼外长。

德国媒体对新外长的这“第一把火”意见不一。《明镜》周刊的一篇评论认为这是“哗众取宠”,因为这是一个冷战遗留的“过去”问题,作为外长,应更多地关心伊核、朝核等问题及德俄、德美关系等“现实”外交问题。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桑德施耐德教授认为,自民党外交以此为突破口,是坐在“一个保险的长凳上”。言下之意,民意如此,自民党只是顺水推舟,而且它也知道最终要由美国说了算,因此只是在做一件不吃亏又讨好的事。

美方尚未回应

迄今为止,对于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提出的要求,美国官方未做回应。韦斯特韦勒正式出任德国外长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只是表示希望尽快与其会晤。

美国媒体分析认为,美国从德国核撤军至少有两个障碍。其一,英国和法国是欧洲的两个拥核国家,美国担心若核武器撤出德国,英、法两国的核武器问题将会变得突出。另一个障碍可能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内部。一些北约成员国担心,一旦美国将核武器撤出德国,将会产生不利于北约内部团结的“负面影响”,而此前的阿富汗战争已经使北约内部团结变得十分脆弱。一位北约外交官说,“核武器是北约内部团结的基础,将它们撤走后,北约还留下什么?”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计划主任克里斯腾森则认为,尚未撤出部署在德国的核武器纯属官僚机制的惰性,另外也表现出北约未能与时俱进应对未来核武问题。保留这些核武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阻碍了人们对从核武存在的理由到跨大西洋联盟作用等问题的思考。也有学者认为,将那些核武器搬走,整个美欧关系的平衡将会发生变化,尽管这些核武器射程有限,很难应对来自中东或更远地区的威胁,实际意义不大。

还有分析认为,2001年希腊要求美军撤走在希腊的核武器,美国“悄悄地”撤出了,在北约内并未引起强烈反响。有消息说,美国近来已秘密将在英国拉肯希思基地的核武器运走,因此针对德国的要求,美国也有可能“悄然处之”。但如果韦斯特韦勒外长将之作为一项外交政策提出,那势必引起对北约前途等更为深远的问题的反思。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并许诺美国将在此问题上做出表率,但他亦多次表示,核武器对于美国安全来说必不可少,距离无核化目标仍然遥远。美国目前正在推动于明年上半年在华盛顿举行全球核问题峰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8 11:04 AM , Processed in 0.0324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