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0

吴敬琏:中国GDP增长要悠着点 别再上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appylux 于 2009-11-2 19:26 编辑

1.jpg

吴敬琏(资料图)


经济学家对于GDP数据的热情或许永远淡于政客。

上周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迈克尔·斯宾塞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家同吴敬琏、李稻葵、余永定等国内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就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再平衡等议题进行探讨。

这些大名鼎鼎的学者对于GDP数字并不感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更是直言道:“我希望中国GDP增长能悠着点,不要再上了。”

许小年称读不懂GDP

吴敬琏指出,中国目前对宏观经济的分析过分注重短期政策,但这些短期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归根到底应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长期问题。吴老表示,短期内需求的增长完全是靠银行贷款和政府投资拉动的,这种做法不可持续。在他看来,中国必须以振兴产业的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将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升级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在研发和营销服务这两个供应链前后端高附加值的部分下工夫,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振兴。

一直宣称中国经济将在明年年中二次探底的经济学家许小年甚至称“官方GDP数据我也读不懂”,他表示,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速同比增长7.7%,但放眼全国各地,低于7.7%的省市只有三个,与此同时18个省市GDP增幅高达两位数,这样的数字缺乏合理解释。

“烧钱”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决策者下定决心在短期内拉动GDP,但这种短期内的拉动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成本,”许小年说。他预计,随着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不应持续”与“无法持续”,大规模“烧钱”必将给银行体系带来灾难性后果,三五年后银行系统恐怕将面临几万亿的坏账问题,因为前期上马的项目没有经过仔细论证,或者得不到收益将导致资金得不到回收。

而海外经济学家对于GDP数字同样有很多犀利观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GDP并不是很好的衡量市场活动、或者社会福利进步的指标,它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他强调,只有当数据有不同的来源进行相互验证时才更为可靠,比如贸易数据因同时有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相对应所以被认为是更可靠的,他指出要找到不同来源之间相关数据的规律性,同时由独立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往往可以保护数据不受到外界干涉。

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未来可能进入一段非常长期的低增长时期,这是因为美国目前劳动力市场非常疲软,几乎六分之一的人口还无法找到一份全职工作,他表示经济目前的增长是因为有了政策的刺激,而一旦政策效应撤出,经济就将遭遇麻烦。

“中国调结构力度不如美国”

在众学者看来,经历过危机后全球经济已很难再回到过去,较之于GDP增长多少,无论是在海外还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才是更至关重要的命题。而无论是对经济调整的重视度、还是政策支持度方面,专家指出中国同美国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许小年对眼下美国经济的评价是——“美国经济已经基本到底了,但是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相比之下,中国虽然看上去比较“舒服”,但中国经济还没有经历结构调整就已被政府一手“拖了回去”,打了“吗啡”,但“吗啡”的药效不可能永远存在。

许小年指出,中国必须有效拉动民间投资,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开一部分的经济管制,放开政府垄断行业的准入。“现在的情况是,凡是民间能投资的地方都是产能过剩,产能不过剩的地方民间投资又进不去,”他说,“这场危机把经济模式转型的问题提前了。”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预言,中国或在明年上半年出台较为灵活的、新颖的收缩性政策以应对全球流动性过剩。他指出“新颖的收缩性政策”除了直接回收流动性外,同时还包括扩大金融资产供给,比如扩大IPO规模、推出创业板、扩大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券的规模。

李稻葵指出,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挡热钱”的作用,目前发行的60亿太少,至少应该发行2100亿到3500亿。同时他指出可以鼓励大型国企如宝钢、首钢、中国移动[73.80 -0.27%]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01:33 PM , Processed in 0.035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