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美国“问题银行”已增至416家 创15年新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8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拿什么拯救美国银行业

  截止到8月底,美国“问题银行”已增至416家,创15年新高

  ■王勇

  9月4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伦敦召开。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已确信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但前景依然脆弱,需要继续保持刺激性政策,并将注意力从救助金融体系逐渐转移到维护宏观经济体系在复苏进程中的正常运行。不过,这项工作对于美国来讲却并不容易。8月28日,随着美国又有三家银行被接管,今年以来美国破产倒闭的银行增加至84家,创下自1992年以来最多银行破产的纪录,与去年全年破产银行数目比较,亦多出逾三倍。笔者认为,美国银行业的持续破产倒闭绝不仅是一个次贷危机使然,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前景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进而对全球经济复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拿什么来拯救美国银行业还需深入思考。

  各类负面因素使银行业积重难返

  美国仍在持续中的银行业危机,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继前期美国前19家大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公布以来,第二梯队银行的资金缺口问题及其抗击打能力也一直是市场担忧的焦点。而且,美联储前期对19大银行的压力测试,似乎已经成为市场对于美国其他数千家银行压力评测的“标杆”。不过对于美国此次银行业压力测试本身及其结果,一个基本认识不容忽视:这个压力测试是作为危机处理中的一个举措而出现的,对提振市场信心等具有明显倾向性,其测试标准选择和结果实际可信度到底几何,并不让人感觉乐观。从银行业压力测试的原理来看,就是假设一些极端情况下银行的“抗压性”,其参数设置和结果研判具有一定“灵活性”,其结论自然难以避免“人为可操纵性”嫌疑,这也是为什么压力测试结果一出,国际金融市场嘘声一片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美国银行业大批破产倒闭的成因,是近些年来各类负面因素的集合,当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银行业早已陷入一个“积重难返”的尴尬局面。首先,违约率和消费继续疲软对银行业造成压力。现在美国房地产的违约率仍在不断上升,违约率上升也造成银行贷款成本不断上升。其次,实体经济恢复有赖于需求,现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上去杠杆化影响,都导致需求疲软。而需求疲软的状况和违约情况,对银行盈利造成巨大压力。再次,美国利率、尤其是长期利率上升很快,这与违约率上升和政府发债造成举债成本上升密切相关。如果长期利息不断上升,将会压制美国企业利润空间,招致信贷违约率上升。更重要的是,信用卡危机令美国银行业雪上加霜。信用卡是美国消费市场最主要的信用工具,目前美国银行业信用卡贷款余额高达约1万亿美元。自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全美居民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信用卡违约率急速上升,从2006年第一季度的3.1%升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7.8%,美国信用卡市场违约账目损失及30天以上还款违约率各上升了20%,支付率则下跌2.2%,业务利润也下滑了60%。

  近期,尽管公布的美国银行业第二季度亮丽的财报曾令人振奋,并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实际上,美国银行业的“良好”业绩只是由新的会计制度所引致的表面现象,再加上美联储超低利率和流动性的推动所致。如果剔除这些因素,美国银行的经营业绩就又是另一番景象。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8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由该机构提供保险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亏损额总计达3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48亿美元。更有甚者,根据彭博的资料,目前,美国公开上市的银行中,有150家以上的逾放比已在5%或以上,这个水平可让银行净值荡然无存,甚至连银行存活恐也有问题。截止到8月底,美国“问题银行”已增至416家,创15年新高。在这重重问题的累积下,一旦危机再次爆发,必将又会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美国不同银行破产倒闭成本迥异

  本轮危机中银行破产倒闭的代价要高于以往的事实,令人深感忧虑。一般说来,与小银行相比,大型银行的破产成本相对较小。例如,8月中旬倒闭的Colonial银行的估计损失就异常低,仅占资产的11%。该行总部位于阿拉巴马州,拥有资产250亿美元。其资产出售还首度启用了“追回”条款,使FDIC能够分享买家的潜在收益。然而,行业咨询公司Ely & Company的分析显示,FDIC估计,过去2年内所有银行倒闭案给其造成的损失,高达倒闭银行资产总额的四分之一。这一比例远远高于1980年至1995年间11%的倒闭成本平均水平。

  监管机构对此负有责任。银行破产时会陷入如此悲惨的境地,说明监管机构本应早一些干预,尤其是对那些经纪转存款激增的银行,因为这表明,其低质资产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冗长的出售过程,就像得克萨斯州拥有160亿美元资产的Guaranty Financial正在经历的过程那样,存在损害基础业务的风险,尽管银行命运已经注定。

  不过,人们没理由担心,FDIC用于保护储户的资金会用光。诚然,今年3月底时,其结余只剩下130亿美元,仅占被担保存款的0.27%,远远低于法定最低限度。但这并未将可用来吸收未来损失的资金完全计算在内。FDIC还为今后的银行倒闭拨备了28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危机中,FDIC拥有的美国财政部信贷安排已增至5000亿美元。

  美国存款保险基金并非一笔会被耗尽的现金,它不过是追踪银行支付的保险费与破产成本之比的一种手段。如果结余变成负值,实质上就代表整个银行业在打白条,如果政府减少对银行业的支持,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银行已被迫掏出了56亿美元,以支付将在9月份征收的特别捐税。代价高昂的倒闭应该让这些银行而非纳税人受到折磨。FDIC预计,到2013年,公司需要支付大约700亿美元保险基金,是公司今年3月存款保险金余额的5倍多。

  拯救美国银行业需要标本兼治

  首先,坚定不移实施“坏账银行”方案。该方案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一家或多家专门处理当前金融机构坏账或有毒资产的银行(或称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现存银行中的有毒资产,以便银行清理其资产负债表,提高评级,恢复正常借贷。目前,美国的盖特纳计划实为“坏账银行”方案的一种。通过建立“坏账银行”的办法尽快消除有毒资产对银行业的困扰,恢复银行间的信任,提升银行放贷能力,驱走至今仍笼罩在信贷市场上的“严寒”。同时,FDIC需要在帮助“问题银行”解决问题方面找到平衡点,以使存款保险基金实现零成本,同时在“病危”银行别无选择时尽快介入。

  其次,盘活流动性还需“自我修复”。也就是由各家银行自己在资产负债表外建立一个目标公司,将有毒资产剥离资产负债表,按照账面价值的9折转移至该目标公司,并获得由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提供的相等数额的担保债券,有效期可长达15至20年。这一模式可以使有毒资产仍保留在银行名下,并未把它们转移到国家或社会投资者手中,银行在政府担保期届满后仍然要对这部分有毒资产负责。当然如果到时经济复苏,市场转暖,这些有毒资产也可能会出现增值现象,那么银行损失可能会比想像中要小些。

  再次,货币政策支持必不可少。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推出的减息、购买按揭贷款支持证券、短期标售工具,以及与外国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等传统和“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按揭贷款市场利率,为银行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并重启了一度停滞的短期信贷市场。不过,目前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产支持证券市场仍没有恢复。所以,货币政策方面仍大有文章可做。

  另外,美国经济应尽早复苏。经济复苏是美国银行业摆脱困境的治本法宝。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年初刚一就位,就率领其班子着手研究如何尽快摆脱危机,振兴经济,说明他们早已深谙此道,有备而来。振兴美国经济主要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美国要计划建立一个清洁有效的美国式的能源体系。二是从科技和新技术方面改进其经济体。三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未来的教育投资。四是通过减税和临时性的税收优惠来使目前受金融危机困扰的美国工人得到更多的收入。五是通过种种失业保险的提升以及更加延长失业救济金发放的时间来使得失业的美国人继续有能力消费等等。目前,这些计划正在有步骤的实施当中。相信必将对改善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大有裨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02:07 PM , Processed in 0.0266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